监利“举牌爹”环城行文明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8日电 (程正华)每天花5个多小时环城骑行11公里制止不文明行为,4个多月“举牌”劝导300多名市民文明过马路,无偿打扫环境卫生400多次……监利一米爱心社社员宋来源的行为获得市民支持。
监利一米爱心社社员宋来源每天环城骑行宣讲文明。 程正华 摄
环城骑行11公里宣讲文明
在监利县城区,每天都可看到宋来源,骑着一辆新买的自行车,左手举着监利一米爱心社温馨提示牌,车后插着监利一米爱心社社旗,骑行在人流车流中,或停车捡市民扔弃的包装纸,或蹲在地上用从附近垃圾桶中找来的废报纸包小孩的大便。
宋来源的行为,成了监利县城区一道夺目的“风景”。有市民理解支持他,有市民认为他“作秀”“神经病”。面对市民的不同声音,宋来源无悔坚守着,“一定要这样做下去,让做好事之风在城市扎根”。
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洗漱,7点准时骑车出门,成了宋来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沿着江城路—容城大道—交通路—天府路,一路骑行,看到扔在地上的广告单、塑料包装袋等,宋来源都会捡起放进自行车的车篓里,见到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宋来源都会停车和不文明市民“理论”一番。久而久之,宋来源成了一名编外的环卫人员,宋来源的多管闲事也成了市民饭前饭后闲聊的话题。
6月13日,是个大晴天,中午11点多钟,在翔宇中学校门口,21个发广告单的人见学生和家长就每人发一张广告单,家长和学生却随手扔在地上,1000多平方米的路面,硬是被广告单等垃圾“装扮”成了“垃圾园”。骑车经过的宋来源,见地上一片狼藉,立马到学校保卫处找保安,让保安协助他管理广告人员,劝他们离开,别在学校门口发广告单,学校保安却说,“这事他们管不了,他们只管学校内的事,学校外的事,特别是不让人发广告单,别人不会听他们的”。
宋来源和颜悦色地责问学校保安:“这还像不像个学校,还像不像个县城?”见让学校保安协助自己不成,宋来源就独自走到发广告单的人身边,和声和气地给他们讲起了“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的道理,并劝他们不要在此发广告单。21个人全部被劝走,宋来源花了半个多小时。随后,他协助城市保洁员打扫起了地上的垃圾,一个小时下来,累得他满头大汗,他用自带的毛巾擦了下脸,骑车回家。
今年9月22日上午9点多钟,在玉沙广场红绿灯处,一辆跑乡镇公交线路的客车在等红绿灯。一张白色纸巾突然从客车驾驶室扔出,恰巧被在此处捡垃圾的宋来源发现。宋来源快步走到客车边,“师傅,请下车捡起纸巾,这里有‘天眼’(摄像头)”。客车司机极不情愿地推开车门,下车捡起自己扔的纸巾。“好样的”,宋来源边向客车司机竖大拇指边“盯着”另一张被市民扔在地上的广告单。这一天,宋来源用自行车车篓,装了100多篓广告单、塑料袋等。
每天,宋来源都从早上7点到10点,下午3点到5点,5个小时时间,骑行11公里,一路捡垃圾,一路宣讲文明。
监利一米爱心社社员宋来源在监利县城区楚天大楼附近举“文明牌”。 程正华 摄
手举提示牌,劝导市民文明过马路
“小伙子,请留步!”“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不闯红灯!”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人所共知的弊病,自今年5月30日从深圳市返家后,65岁的宋来源就在监利县城区江城路、容城大道、天府路等人流量多的地段举着监利一米爱心社温馨提示牌,值守两路口,奉劝行人莫闯红灯,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6月23日上午10点多钟,在容城镇政府附近的红绿灯处,一位1.7米多高的帅小伙,夹公文包,手拿茶杯,闯红灯往某单位大门内直走。宋来源见此,一边对小伙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一边劝导小伙要遵守交通规则。可小伙却用手把宋来源边使劲地推开往某单位走,还边出言不逊。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当了5年兵的宋来源强忍怒火,眼睁睁地看着小伙从自己身边闯红灯。
晚上回家后,宋来源反思自己,“不应该用手拦住他,应该心平气和地给他讲道理,兴许效果好些”。自此后,宋来源在劝导市民闯红灯时,都未发生此类不愉快的事。
“他就经常举着牌子站在这个路口,见到有人闯红灯就会制止。”路口附近的杂货店老板告诉记者说,这个老人在这里已经有四个多月了,每天早上8点多就可以见他踩着一辆自行车前来。对于宋来源的行为,老板并不觉得反感:“人家又不图名不图利,有什么好说的。”
宋来源走上街头维持交通秩序,是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报道后做出的决定。这个想法产生后,他花了100多元找人制作了几个牌子,写上了“不闯红灯”“遵守交通秩序”之类的劝导语。说起这钱,他有点心疼,后来索性自己找了几个纸板,下面找条竹竿夹住,就成了简易版的。这样的劝导牌,他家里共有27个。
最精美的劝导牌,是宋来源加入监利一米爱心社后,爱心社给他制作的温馨提示牌:“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美丽监利,从我做起;低碳社会,环保城市;文明礼貌人人夸,圆梦中国靠大家。”
最困难的是开始阶段,炎炎烈日下,年轻人站上几个钟头都很难受,何况他一个老年人。终于习惯后,在与闯红灯路人的“斗智斗勇”中,宋来源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现在我总结出来,闯红灯的人有3种,一是上班族,一是送快递,还有就是拉客的。这几种很难劝,因为他们都是流动的,被抓到了也不咋样。”有一段时间宋来源带孙子去外地,他甚至让老伴帮他到路口站了一个星期。
令宋来源感动的是,每天都有不少路过的陌生人给他买水喝,让他要注意身体。当然,他更自豪的是他的举动收到了成效。在监利县城区的主要路口,闯红灯现象大大下降,从90%下降到30%。
10月7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在监利县城区阳光大酒店前的路口看到这个头戴草帽,一手举着一块温馨提示牌的老人。烈日下,熙熙攘攘的路口中,宋来源站在人行道安全岛的红绿灯旁,随着路口人潮的涌动不断变换方向。遇到闯红灯的行人,宋来源马上拿着牌子上前劝说。
监利一米爱心社社员宋来源将捡到的废纸放进垃圾桶。 程正华 摄
清理大便和呕吐物成常事
清理小孩大便,一说起就让人倒胃口,何况是清理陌生小孩的大便。今年5月下旬,为了照顾孙子的学习生活,已在深圳市打工、收废品7年多的宋来源,不得不告别美丽的都市,和老伴兰小圆一起回到监利,在孙子就读的学校附近租房居住。
据宋来源讲,他出生于1949年,监利分盐镇大河村人,当过兵,是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
10月2日,在监利县城区交通路伍子胥雕像处,正在此协助交警义务值勤的宋来源,见伍子胥雕像下有小孩的大便,他二话未说就近找来几张废纸,一次又一次地用废纸小心翼翼地包住小孩的大便,往返于小孩大便处与垃圾桶之间。路过的市民见此纷纷掩鼻而过,站在马路对面的市民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聚在宋来源的身上,有褒奖,有质疑。
“第一次清理陌生小孩的大便,感觉胸口闷得慌,气味难闻,时间久了,反而闻不到了。”宋来源笑说。
宋来源称,4个多月时间,他共清理小孩拉在街上的大便二十多次。
宋来源不仅清理陌生小孩的大便,还清理市民酒后的呕吐物。10月1日,在县城区交通路楚天大楼附近,正在此捡垃圾的宋来源看到地上有酒后呕吐物,闻着就反胃的他四处寻找废纸后走近,擦了又擦,共擦了5次才把酒后呕吐物擦干净并打包带走。
在宋来源的记忆里,给陌生小孩清理大便和清洁街上的酒后呕吐物,这样的事不知做了多少回。
宋来源在日记中写道:“他需要的不是帮助,而是理解和支持”。有一位市民用言语深深刺痛了宋来源,他是一位三轮车拉客的司机,“不少于5次,他都将三轮车停在宋来源的身边,蔑视地对宋来源说‘老头子,吃饭了没事去给儿子做事’、‘你想出名,这大年纪了,要名做什么’之类的讽刺话”。头几次,宋来源都和他争论一番。后来,宋来源不再搭理三轮车司机,任他评价自己。
老伴兰小圆的理解成了宋来源制止不文明行为,义务打扫垃圾,协助交警值勤和清理陌生小孩大便、酒后呕吐物的动力之源。当宋来源有上述想法时,他的老伴兰小圆不认同他的想法,他就说“做点好事,无所谓的,现在社会不需要我做,但我们做点是可以的”。
刚开始几天,每天见劳累了5个多小时的宋来源,老伴兰小圆都说:“你当监利一米爱心社的志愿者,图个啥?”宋来源从不与老伴兰小圆争论,苦口婆心地开导她“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从大局出发,现在收入也够我们吃的,要赚那么多钱干吗”。在他的开导和身体力行下,老伴兰小圆终于被打动了并支持他,不管旁人怎样看宋来源,她都认为老头子的行为可赞。
宋来源有两个孩子,儿子在云南省某市给人打工,女儿在深圳市开诊所,他们知道父亲的事后,开始有些不理解,见劝不动父亲,“只要你开心,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深圳市务工期间,宋来源举牌劝导行人“不闯红灯”的事,引起了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和《深圳晚报》先后对其事迹予以报道。去年,深圳市罗湖区笋岗街道办事处为他送上1000元慰问金和两套“深圳老年志愿者”的马甲,而宋来源却向汶川等地震灾区捐赠爱心款3820元。
监利一米爱心社副社长李保彤称,他们对宋来源的工作很支持,爱心社专门开会要求社员向他学习。宋来源说,“虽然生活清贫,但他会坚持到做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