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德 汪敏:探索“四引”新路径 推进新型生育文化----竹溪县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做法与启示

29.05.2014  03:13

                竹溪,国家级贫困县。山大人稀,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全县打工经济占15 %,年输出劳动力5万,育龄人口流动2391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 6.8%。

                  竹溪,典型的农业县。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县农村人口30.47万。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生育观念在农村一度盛行。

                    面对新时期复杂的人口问题,近年来,竹溪县以满足广大育龄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计划生育服务质量,连续多年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然而,变化的背后,却源自于一次向传统婚育观念的挑战------

背景: 旧四风 滋生 人口包袱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人口多以重庆、陕西、湖南、湖北荆襄汉移民为主,是典型的移民县。人口的迁徙造就了竹溪多元性的人口结构和复杂的婚育观念。尤其是“旧四风”现象十分突出:

              1 、传宗接代影响,导致农村家庭出现 早婚早育 现象。 受封建社会传宗接代意识影响,农村尚存在宗族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子为外姓人,是要泼出去的水”,“男孩是香火继承者,祖业继承人”,这些根深蒂固的旧俗想法深深扎根于百姓心灵深处,思想最底层。虽有计生国策,但在农村不到法定年龄早婚早育依然尚存,为了子嗣宗亲生育多胎,为生男婴遗弃女孩时有发生,人口出生急剧膨胀、性别比失控。

                2 、农业发展单一,导致农村家庭出现 人多势众 现象。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依靠种地,劳力是家庭的支柱,人多好干活成为这一时期的婚育主流观念。同时,在农村,家庭势力的大小,决定了它在村里的地位和影响,而家庭势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男子的多少。家庭人多势众,说话都硬气,而家庭势力小,只能低眉顺眼。家庭人丁单薄,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处处受人欺负。多子多福、多生为荣比较普遍,家庭因为子女多,负担相应加重,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吃不饱穿不暖常见。

            3 、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农村家庭出现 养儿防老 现象。 贫困山区经济还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常年为基本的生活而奔波。当农民在丧失劳动力后,由于缺乏有力的社会保障,晚年幸福只能靠儿子。虽然法律规定子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防老”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吃喝住行,还包括病床前的伺侯、平时交心闲谈等精神慰籍,“防止孤独”成了养儿防老的延伸。女儿不常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照顾父母不很现实,造成农村家庭超生。

            4 、改革开放搞活,导致农村家庭出现 女不如男 现象。 在市场经济粗放经营时期,社会上依然存在着性别畸视,如择业、岗位招聘等,很多工作需要男劳力,男女不平等、同工不同酬、女子不如男,这种现象导致婚育观念难以改变。同时,随着农村家庭经济状况逐年好转,农村兴起撰修族谱热潮,而族谱是以姓氏为基础,以男人为轴线的。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女人的姓氏没有连续性、继承性,自然而然“女不如男”。

            “旧四风”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阻碍农村家庭人口素质提升的原因。据统计,90代初,竹溪县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超出正常值,并一度达到120以上,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人口问题加剧贫困。“人口包袱”不仅挑战社会稳定,更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为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竹溪计生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变革之路 ------

变革: 新四引 产生 人口红利

              在人们生育观念的破旧立新过程中,竹溪县坚持以人口文化建设为基,以奖扶为重、以服务为本、以典型为例,“四位一体”打出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不仅遏制全县低生育水平,更促进了人口与社会和谐共生,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向好,“人口包袱”变为“人口红利”。

              1 、构建教育引航格局,破除多子多富旧念。 一是文化熏陶,倡导婚育观。 竹溪县坚持把树立“宣传教育为主”首位意识,作为实现群众婚育观念的彻底转变的突破口,在宣传方法上,将生育文化与群众文化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该县城关镇社区退休老干部、老居民组建老年秧歌队、舞蹈队、春节计生文艺宣传队常年活跃在社区,用编创的节目、撰写的节目串词,巧妙的宣传计生婚育政策。兵营镇四条沟村每年春秋开展农民运动会,把计划生育有奖竞答作为其中环节,鼓励村里人学习宣传计生政策。向坝乡利用全乡人人爱唱民歌的优势,组织词曲作家填写向坝民歌计划生育新词,歌唱人口文化新风。县山二黄剧团编创《茶嫂招亲》、《茶嫂择婿》系列现代小戏,开展免费看戏巡演,把婚育新风的人物原型搬上舞台,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改变传统婚育旧念。 二是文化渗透,宣传婚育观。 抓住全县农家书屋建设机遇,拓展文化书屋功能,因地制宜,在条件好的村庄、社区、企业建人口文化书屋、悄悄话室,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生育文化便民化宣传教育。在经济条件薄弱的乡村、人口学校增设图书角,延伸生育文化宣传深度,使群众汲取精神食粮的同时,受到国策计生的宣传教育。在人口集中的农家大院,建立“人口文化大院”,让广大育龄人群在闲暇娱乐中感受人口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口文化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转变生育旧念。 三是文化植入,引领婚育观。 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竹房城镇带竹溪实验区建设,在群众休闲广场、村头户院,植入移风易俗、婚育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人口计生宣传画、标识,制作生育文化为主题的宣传知识画册、折页等年历、农历本,免费发放到广大育龄群众,在城镇主要街道和人员聚集区域,设立大型喷绘宣传画26处,设置宣传栏、宣传橱窗315个,在城区主要街道灯杆设立计划生育宣传灯箱86个,在15个乡镇文化广场建立人口文化广场16个,计生文化产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 、建立政策引导机制,打消养儿防老顾念。 一是落实奖扶。 竹溪县把建立利益导向机制作为惠泽计划生育家庭的重要举措,出台《竹溪县关于统筹解人口问题、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人口调控公共政策,推行“奖、优、免、扶、救、保”六位一体利益导向机制,形成计生工作强大的政策导向和计生工作长效的机制支撑。重点关爱独生子女、关爱女孩,及时组织兑现每人每年12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全县已有12286享受147.42万元的独生子女奖励;奖励考上国家二类以上大学、全市重点高中的农村计生女儿孩家庭女孩和城镇低保户独生女孩,五年累计发放    助学金,帮助526名女孩圆了大学梦; 二是困难帮扶。 与妇联联手,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组织全县1500名爱心妈妈,配合“春蕾”计划实施,帮助因生活贫困而辍学或濒临辍学的女童重返校园接受学校教育;与教育部门联手,在学校开展“留守儿童”的帮学活动,在“六·一”儿童节,为孤贫学生送上学习、生活用品;计生协会在社会大力开展“生育保险”和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活动等。县计生局每年春节拿出16万元,慰问全县274名独生子女死亡家庭,让失独家庭感受计生温情;关爱不孕不育家庭,邀请华中科学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专家教授进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为山区农村困难家庭带送去福音; 三是共同优抚。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联合民政、卫生、教育、村建、团委、妇联、企事业单位等以党委、政府文件的形式出台政策,在扶贫济困、医治医疗,帮学减分,建房、关怀、项目扶持等方面对实行计划生育户给予优先帮扶,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利益导向的激励机制。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本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2名农村(帮扶村)计生女孩,每学期集中组织一次助学帮扶,近3800名女孩从中受益;计生部门为全县1287个因灾、因病和外出打工伤残致贫的计生家庭建立关爱档案,通过民政救助、扶贫帮困、四帮活动等途径重点进行帮扶。 四是养老助扶。 为了彻底扭转贫困山区农民“养儿防老”的旧观念,该县把达到一定年龄的农村计生女儿家庭纳入养老保险范畴。自2009年7月起,农村计生女儿家庭男方年满45周岁,女方年满40周岁,且一方已落实节育措施的,均按个人负担70%、财政负担30%比例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连续缴费15年(退休)后,每月可享受不低于800元的养老金。2009年8月26日,鄂坪乡唐家畈村柏元芳等161人办理了《职工养老保险手册》,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政策,无形之中引领着婚育新风的一次次变革。

              3 、推行服务引领惠民,树立优生优育理念。 一是促进优生。 从源头抓起,免费为新婚夫妇进行婚检和孕前筛查。对符合生育政策二孩,把四种病毒检查作为前提,把服用福施福、叶酸作为提高一级干预的重要措施。凡现孕的,定期上门随访,送上怀孕期间注意事项的保健知识,定期组织新婚、现孕对象进行培训,宣传优生知识。 二是推进优育。 对新生养的,由专业人员上门送优育等“五期”教育的碟片,宣传母乳喂养的科学性、积极倡导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努力做好科学育儿宣传,减少隔代教育。 三是强化优教。 与教育部门协作,大力推进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完善设施,定期开课。每年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青春期健康知识教育。每年进行一轮计生宣传,逐家逐户发放知识宣传品。 四是服务生育。 积极推进优先优育,凡生育对象,定期随访,定期上门看望,积极为怀孕对象解决实际难题,为她们联系生育医院,进行全程式服务。突出重点。把B超见底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抓手,实行了拉网式普查,把期内落实作为计生工作基础中基础,作为争取计生工作主动权的焦点,牢牢抓住不放,把特殊人群作为抓计生工作的着重点,实行月访季查,由村、组干部、信息员实行跟踪式管理,有效地控制这一重点人群超生。 五是落实节育。 倡导以落实长效措施为主,加大宣传力度,抓好期内长效措施的落实。凡生养的,结合随访送避孕工具上门,在期限内督促生养对象落实长效避孕措施。对照顾二孩生育对象签订合同,确保在期限内落实好长效措施。对长期服药及用避孕套人员按期送上避孕工具,努力使意外怀孕率降到最低。 六是跟踪查育。 竹溪是茶叶大县,每到采茶季节,龙王垭、梅子等几个较大的茶场就汇集了方圆百里的万名采茶女工,她们连续数月住在茶场里。为了解决采茶期育龄妇女参加生殖健康检查的困难,我县把过去以村为单位的服务管理项目放到茶园里,同时纳入的还有政策宣传和办证服务。县计生局通过政策宣传、展板展示、发放《政策明白卡》等,向采茶女工宣传计生政策,提供便民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2011年以来,我县先后在各茶场组织健康检查1.52万人次,累计在茶园办理《生育服务证》、《生育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证件3850份。

          4 、加大典型引路力度,培育和谐幸福观念。 该县把人口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融为一体,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竹溪好人、道德模范、幸福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五型计生家庭等多种评先树优活动,用典型引路,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促进家庭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2年,组织媒体深入挖掘丰溪镇“带着公公出嫁”典型王大芝,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十堰日报聚焦报道先进事迹。为了扩大典型的影响力,该县举办颁奖专场晚会,组织宣讲员在全县各地“道德讲堂”讲述典型事迹。同时,借助五好生育文明户的评选表彰载体,县直各单位与帮建村场每年开展一次五好生育文明户的评选表彰,各单位带着种子、肥料、电茶壶、电饭堡等奖品,奖励计生先进户。通过典型引路,全县625位家庭就自愿放弃二孩生育指标,报名终生只要一个女孩。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促进计生工作长足发展。2011年以来,全县人口出生率稳定在1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不断提高,政策外多孩率逐年下降,综合避孕率逐年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在110以内,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2005年竹溪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09年被授予全省生育文明先进县,竹溪计生迈入良性发展轨道,在探索中收获有益的经验------

启示:“兴四招”催生“和谐计生

启示一:重点抓、抓重点。 几年来,该县摸索总结并推广了重点工作重点抓,重要部们检查督办,重点考核;暗访督办制、例会督办制、月数据分析制、预警通报制、干部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等“六制工作法”; “十真”工作机制;科学考核评估工作机制等。更加务实亲民的工作作风,更加特色突出的宣传引导,更加完善的利益导向,更加优质的服务关怀,使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好,人口计生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也越来越得到群众的认同。

启示二:打基础、管长远。 通过大力开展婚育新风、优质服务、奖励优惠、关爱行动、民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不断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既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更注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群众在生育观念上的思想问题与生活中实际困难同步得到解决,计生家庭的民生得到明显改善。注重整合部门力量,将人口计生政策与公共惠民政策有机衔接,不仅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而且让各部门对人口计生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让人口计生工作赢得最广泛的支持。

启示三:求创新、抓务实。 人口文化建设使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由过去的内容空泛、形式单一、简单说教、强行灌输向思想渗透、文化引领、言传身教、典型示范转变;由单纯的标语口号、墙报传单向形式多样、内容实在、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和生育文明转变;将空洞、虚化的计划生育宣传由虚变实,向虚实并举、立足于为计划生育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转变;由人口计生部门一家的小宣传向各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大人口、大计生、大宣传、大文化、大统筹转变。通过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家庭关怀、子女教育、幸福养老、流动人口均等服务等活动,人口文化的宣传力、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启示四:树品牌、塑品牌。 该县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地方文化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独具特色的人口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众多内涵丰富实在、影响示范力强、社会广泛认同的工作模式和品牌。全县开展的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行动、五型幸福家庭评选活动、新型人口文化征文比赛等人口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县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特色的品牌创建为推动人口文化建设的深化、增强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提供了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陈      

稿件来源:竹溪县卫生计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