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报告

07.05.2015  11:01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湖北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4年是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第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创新机制、精准扶贫、向贫困宣战的大背景下,湖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的指示精神,围绕到2017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为主战场,以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为指引,举全省之力,深入持久打好片区扶贫攻坚战,以片区扶贫攻坚新成效为“五个湖北”建设增光添彩。中央办公厅把《片区扶贫攻坚的湖北实践》作为重要信息专报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参阅,国务院扶贫办推广了湖北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的经验。

  

  履责主战场

  

  片区扶贫攻坚,实行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州指导、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按照“有人来牵头、有人来谋划、有人来落实”的要求,全省上下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工作落实到行动中,四大片区成为履责主战场。

  (一)党委、政府心无旁骛履行主体责任。省委、省政府按照“两个重中之重”的要求,把片区扶贫攻坚列入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各自联系的片区调研指导,现场办公,解决片区发展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制定出台《关于南漳等六县(区)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策的意见》。全省片区所在的9个市(州)党委、政府把片区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分别召开市(州)委常委会、市(州)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片区县(市、区)普遍建立片区扶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将片区扶贫攻坚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联系单位聚精会神履行牵头责任。四大片区省直牵头单位各负其责,积极推动。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第四次工作会议率先召开,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办公会、湖北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协调会紧随其后。特别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先后在恩施、十堰成功召开,有力促进了我省片区扶贫攻坚进程。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大力推进大别山片区“点中点”建设,省发改委先后3次深入幕阜山片区指导调研,省科技厅积极抓好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政策落实,省民宗委主动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省住建厅安排大别山片区8名乡镇领导干部赴东部挂职培训学习,武汉铁路局争取“十三五”规划项目突破23个,四大片区车站增加列车停点41个。市(州)、县(市、区)牵头单位积极组织片区规划实施和重大项目推进。

  (三)职能部门各显神通履行行业责任。54家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继出台面向片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真帮实扶,解决了片区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用水难和就业难等“顽症”。2014年,省直有关单位和部门投入四大片区的资金达886亿元,同比增长21%。

  (四)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服务决策履行综合协调责任。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学谋划,出台年度工作要点,组织规划实施,协调片区推进,开展调研指导。启动四大片区规划监测与评估工作,会同省委督查室等部门开展专项督查,联合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总结来凤县扎实践行“四个领先”推进县域经济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要领导的肯定。

  

  攻坚硬任务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14〕12号),扎实推进10项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啃硬骨头”。

  (一)交通扶贫筑牢底盘。2014年,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加快推进四大片区特色旅游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11.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44.1亿元、普通公路159.3亿元、站场7.8亿元。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片区分别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2.3亿元、109亿元、122.9亿元、27亿元,实现了每年投入片区的资金逐年增长的目标。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片区行政村已100%实现村村通,武陵山片区行政村通沥青路比例达98%。

  (二)水利扶贫重点突破。省水利厅等部门开展了全省贫困地区农村水利需求情况调查,建立了贫困地区2015-2017年水利扶贫滚动项目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省水利厅共安排四大片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54.29亿元,比2013年增加31.3%;到位资金41.05亿元。其中,投入幕阜山片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3亿元,全面启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黄冈市解决安全饮水人口51.35万,同期增长8.3%。

  (三)电力扶贫提档升级。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在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同时,多措并举满足片区生产生活用电需求。2014年,大别山片区黄冈市完成电力项目92个。幕阜山片区阳新县投入资金4800万元,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460公里,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172台。省能源局、省扶贫办组织赴安徽省金寨县学习考察,协商制定方案,启动我省光伏扶贫工作。

  (四)危房改造稳步实施。省住建厅等部门对全省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排村镇建设项目资金3.6亿元,安排农村危房改造计划35204户,补助资金28828万元,分别占全省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和补助资金总量的48.2%和50.4%。2014年,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片区各安排农村危房改造计划8412户、14580户、10304户、4640户,补助资金分别达6868万元、11975万元、8430万元、3604万元。到2014年年底,四大片区农村D级危房改造全面完成。

  (五)产业扶贫有序推进。省农业厅安排中央及省级资金12多亿元,重点扶持片区茶叶、高山蔬菜、药材、魔芋等特色产业;重点推广茶叶苗木无性繁殖、脱毒马铃薯种植、高山蔬菜栽培等新技术、新模式;提供担保贷款21100万元,扶持片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省林业厅落实四个片区中央和省级林业建设资金21.71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54.25%。

  (六)旅游扶贫亮点纷呈。省旅游局会同省扶贫办积极建立健全旅游扶贫机制,联合上报我省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方案,组织申报243个村参与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实现恩施强富美的科学路径,协调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恩施召开。红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2014年,我省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达3236.96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旅游人数的8.5%,同比增长18.39%;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2.07%,红色旅游直接就业3.2万人,间接就业8.4万人。大别山片区六市旅游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大别山旅游区域合作协议,成为大别山片区区域合作的又一纲领性文件。片区旅游品牌层出不穷。恩施州被评为“最佳城市旅游目的地”,长阳清江画廊成功创建为国家5A景区,五峰地质公园升级为国家地质公园。

  (七)教育扶贫多措并举。为了阻断贫困世代传递,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了我省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制定我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中央资金14亿元,全面改善片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落实国家和省专项计划2856人,比2013年增加1458人,增长104.3%。2014年,省政府为四大片区公开招聘3356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占全省总数的41%。

  (八)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并进。2014年,省卫计委等部门为四大片区安排卫生计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4.22亿元。四大片区总体参合率均超过95%,农村贫困居民参合率为100%,符合条件的五保户、低保户、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参合费用全部由当地政府资助。29个重点县国家规划免疫接种率均已达到95%以上,连续多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在四大片区全面实施了妇幼保健“五免一补”健康工程,截止2014年8月底,受益群众近300万人。

  (九)文化扶贫力度加大。省文化厅结合创建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工作,将片区县和贫困插花乡镇作为创建重点给予扶持。2014年安排四大片区县级“两馆”建设项目11个,给予经费2200万元,配发8台流动图书车,下拨“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2600多万元,给予29个贫困县农村文化建设资金3500多万元。研究制定武陵山片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安排片区重点文物保护经费14000多万元。咸丰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十)信息化扶贫步伐加快。2014年,省经信委等部门安排四大片区项目资金9435万元,支持片区信息化建设。大别山片区黄冈市通宽带自然村96个,贫困村互联网覆盖率达85.6%。十堰市围绕农村信息化,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建立十堰市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科技特派员人才库和科技扶贫适用技术成果库,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政策聚集地

  

  四大片区是我省地理上的高地,经济上的洼地,更是各项政策、项目、资金的聚集地。

  (一)政策倾斜聚集地。省委、省政府对四大片区历来“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分别出台大别山试验区、武陵山试验区、秦巴山片区、幕阜山片区建设扶持政策10条、20条、21条、15条,条条扶持政策均得到较好落实。以秦巴山片区为例,2013年省委专题会议纪要确定的17项支持事项全部落实,到位资金55.4亿元。2014年,国家和省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分别确定支持政策44项、21项,正在落实中。

  (二)项目实施聚集地。片区扶贫攻坚规划所涉及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等六大类项目继续发力。2014年,省扶贫办、省发改委梳理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片区跨区域重大项目239个,其中,已完工的5个,已开工81个,开工率达36%,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有102个,占42.6%。省直各部门和片区各地狠抓片区项目建设,促进片区规划落地。黄冈市积极开展“双百”项目、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三大行动”。十堰市列入片区扶贫攻坚规划80%以上的交通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完成片区扶贫攻坚规划项目投资超过900亿元。咸宁市稳步推进《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的802个项目。

  (三)资金投向聚集地。预计2014年,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投入四大片区的资金达1641亿元,其中,政府财政资金705亿元,其他资金936亿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43%、57%。投向大别山片区360亿元、武陵山片区502亿元、秦巴山片区381亿元、幕阜山片区398亿元,分别占2014年投资总额的22%、31%、23%、24%。其中,2014年支持恩施州的各类项目达1517个,项目总投资达600余亿元,明确支持资金200多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1.57亿元,同比增长19.48%。咸宁市本级每年安排5%-10%、县级每年安排10%-20%土地出让金用作片区扶贫专项资金,片区县扶贫开发资金按不低于年度财政收入5%的比例统筹安排。

  

  创新试验田

  

  四大片区是扶贫攻坚主战场,更是扶贫创新试验田。

  (一)金融扶贫创新试验田。2014年,人行武汉分行、省财政厅、湖北银监局、湖北证监局、湖北保监局、省扶贫办、团省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湖北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武银〔2014〕108号),对金融扶贫进行顶层设计。人行武汉分行和省扶贫办共同开展 “金融扶贫示范县”评选命名活动。省扶贫办制定出台全省专项扶贫创新试点方案,进行金融扶贫等7大类19个项目的试点创新。省民宗委与国开行湖北省分行签订合作协议,为“政银合作”牵线搭桥。2014年1-11月份,国开行湖北省分行向武陵山区新增授信59.84亿元,发放贷款40.26亿元。实施大别山金融工程,政银企对接落实信贷投放378.5亿元,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新增担保融资55.4亿元。幕阜山片区咸宁市大力推广“政银保集合贷”(全国首创)、“助农贷”(全省首创)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省扶贫办与省邮储银行合作,创新推出“助贫贷”,在通山县开展试点。恩施州积极开展“金融扶贫改革路径探索”试点,宣恩县、建始县先行先试。

  (二)跨区域协作试验田。在湘鄂两省重视支持下,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立了一体化建设推进机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编制发展规划,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出台推进一体化建设决定等一批文件,坚定不移地走协作共建、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建设路子。龙凤公交一体化实施“四个统一”,日均发车700台次,客运量上万人次。龙凤两地实行通讯一体化,80多万人受益。金融同城已经破题。每年为两县百姓节约手续费500万元以上。建立货币信贷一体化,跨省互贷金额达1亿元以上。继续发挥鄂豫皖三省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平台的作用,大别山片区召开跨区协作联席会议,推动市级联动协作推进机制建立。幕阜山片区积极与湘赣两省建立片区扶贫开发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保护共保共享,产业发展互补共赢。

  (三)“片中片”建设试验田。秦巴山片区十堰坚持示范引导、连片开发,建设了以竹溪县大石门片区和敖家坝片区、竹山县东川片区、房县古桥片区、郧县柳陂片区等一批连片开发典型,农村贫困面貌得到根本改变。武陵山片区恩施州聚焦重点贫困区域,整合扶贫资源,探索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利川市在西南片区开展连片开发精准扶贫示范区工作,建始县在当阳片区统筹推进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产业发展和交通设施等连片开发项目。

  (四)机制创新试验田。创新资源节约利用机制。黄冈市列入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大别山生态补偿政策研究成果通过环保部评审。创新责任考核机制。孝感、咸宁等市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创新“飞地经济”模式。武陵山片区宜昌市五峰、秭归等县分别在宜昌市高新区、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发展“飞地园区”或“飞地项目”,实行基础共建、产业共育、环保共担、利益共享。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片区县(市)以片区实施规划和重大项目为平台,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秦巴山片区十堰市郧县近3年整合财政性专项资金24亿元,引导社会投入30.5亿元,完成了近3万名移民内安任务。

  (五)综合扶贫改革试验田。围绕贯彻李克强总理“着力在创新综合扶贫体制方面破题,形成可资推广的经验”重要批示,坚持以综合扶贫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深入推进武陵山片区恩施市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2014年,启动建设项目108个,完工37个,完成投资29亿元,预计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05.9元,同比增长18%。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初步探索出了“村医村教进村级班子、律师进村法律入户、农民办事不出村”“三位一体”镇村治理体系和“以大带小”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正在探索“统一规划、分类实施、整合资金、差异扶持、政府兜底、配套安置”的扶贫搬迁模式、“重点培育、配套发展、合作经营、园区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四统”资金整合机制和“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两平台”(两社: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村级扶贫互助社;两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一卡:农民信用卡;一库:信用体系库;两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资本市场对接平台)投融资机制。

  

  发展增长极

  

  2014年,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四大片区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明显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正在成为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经济发展增长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预计2014年,四大片区地区生产总值2985.8亿元,同比增长11.8%;片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6588元,同比增长12.3%;片区农村居民储蓄8024元,同比增长10%。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目前,四大片区已形成辐射贫困地区广、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大别山片区黄冈市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32个,聚集企业1780家。十堰市“四个一百”工程,即百万亩茶叶、百万亩核桃、百万亩中药材、百万头山羊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0亿元。

  (二)民生改善增长极。贫困人口逐步减少。2014年,全省可实现减贫人口69.3万,超计划15.5%,四大片区贫困人口同比下降11.7%。农民收入稳定增加。2014年,片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51元,同比增长11.6%。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武陵山片区大部分贫困乡建立了文体综合服务站,每个行政村建农家书屋,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68%,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

  (三)生态建设增长极。四大片区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畜牧、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引领农民走上稳步脱贫致富路。秦巴山片区十堰市围绕南水北调大做生态保护文章,汉江生态经济带纳入省“两圈两带”战略。大别山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罗田县确定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把30多个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业拒之门外,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1.9%。武陵山片区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3天,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幕阜山片区更新观念,大力发展茶叶、油茶、楠竹及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丰收”。

  2014年,全省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在精准扶贫新要求下取得新进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取得新突破,为“建成指点、走在前列”进一步补齐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