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6)第9期
●省教育厅按照“四个不落”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简讯三则
省教育厅按照“四个不落”的总体要求
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自2015年年底,我省启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按照“全面支持,不落一县;重点建设,不落一校;对口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总体要求,举全省教育系统之力,聚焦37个贫困县、3974所学校、263万教师、767万贫困家庭学龄人口,打赢一场教育精准扶贫的攻坚决战。
一、科学谋划,全面部署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省教育厅党组紧跟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决策部署,明确提出“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重在育人”。要求通过制定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明确教育精准扶贫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确保贫困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此,省教育厅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并形成了《湖北省教育扶贫研究报告》。经过理论研究、意见征询、反复修改,制定了《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年)》。《行动计划》以扶贫开发重点县(村)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延伸,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四大优势”,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的“四个一”要求,构建了“616”的教育扶贫框架,即推进“六项改革”(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模式改革、帮扶机制改革、评价机制改革),实施“十个一批”工程(资助一批、招生一批、关爱一批、改造一批、扩建一批、培养一批、提升一批、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共享一批),实现“六全目标”(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困难学生全程资助、薄弱学校全面达标、教师培训全员覆盖、智力扶持全力支撑、均衡发展全数实现)。
这“十个一批”工程中,出台了一些有含金量的政策。比如,在学生资助上,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国家助学金按照最高档即每生每年2500元的标准发放;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对每个贫困县中职学校投入1000万元,对所有薄弱中小学进行全面改造;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支持37个贫困县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定向招生上,高职院校对贫困家庭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地方本科高校面向农村考生的专项计划,向37个贫困县倾斜,2015年已经安排1000人,今后每年递增10%。
二、积极行动,认真落实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
核准基础信息。省教育厅一方面加强与省扶贫办沟通和联系,咨询政策,具体落实教育扶贫学龄人口数;另一方面,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核准贫困家庭学龄人口数,核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办学条件缺口。细化实施方案。对照《行动计划》的总体设计,省教育厅逐条核准,确定了25个重点项目,共设计了25个配套实施方案,构建了“1+25”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明确了各子项目的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包保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年度。健全工作机制。按照“挂图作战、军事化管理”要求,形成“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即“一套表”: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任务书和时间表,既有总体规划,也有每个子项目的年度安排。通过制订任务书,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和完成进度一目了然。“一幅图”: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作战地图,以学校为阵地,以贫困县为战场,以市州为战区,包括9大战区37个县。通过作战图可以看出全省的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一本书”: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口袋书,将教育扶贫的有关政策、信息汇编成册,作为工作指南。“一张网”: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管理网络,对扶贫任务和帮扶对象实行动态销号。“一份责任状”:省、市、县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包保责任制。召开现场会议。按照9大战区的空间布局,逐区召开教育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黄冈战区现场推进会上,省教育厅6个处室(直属单位)与6个贫困县教育局签订了对口联系工作责任书,6所本科高校与6个贫困县政府签订了帮扶意向书,12所国家和省示范性中、高职院校与贫困县6所中职学校签订了帮扶协议书,6所省级优质普通高中与贫困县6所薄弱高中签订了帮扶任务书。
三、开局顺利,教育精准扶贫取得初步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我省教育精准扶贫已取得了“四个一”的阶段性成果。构建了一套责任明晰的领导体系。按照“省级统筹、市州协调、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省教育厅成立了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厅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市(州)、相关处室联系贫困县的联系点制度。各市、县教育局相应成立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制。建立了一套完备高效的管理制度。实行层层包保责任制,从省到县,按照“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要求,确保每所薄弱学校有扶贫联系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责任人;实行军事化管理机制,以市州为单位建立了9大战区,9位厅领导一人对口一个战区,按时间节点推进;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构建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掀起了一股较有影响的宣传之风。新华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省政府门户网站等多家媒体对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进行报道。《光明日报》以《教育精准扶贫的“湖北做法”》为题,对我省教育精准扶贫的模式及成效进行报道,在全省掀起了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热潮,形成了强大的气场。下拨了一批重点保障的专项资金。2016年教育专项资金预算体现了对贫困地区的倾斜,2月初提前下拨到37个贫困县教育专项经费共计3642亿元。其中,拨付34亿元到34个有中职学校的贫困县,进行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省教育厅供稿)
●简 讯●
宜昌市:为充分利用精准扶贫网格化管理平台,夷陵区创新研发了精准扶贫手机APP软件,软件集成了信息采集和查阅,记录帮扶情况、工作预警以及通知公告等多项功能。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小小的APP软件,结对帮扶干部就能将自己联系户的完整帮扶情况,通过图片和文字实时上传,形成工作痕迹和机制倒逼,使扶贫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夷陵区现已采集贫困户人员信息11082人,全部按致贫原因精准分类,上传房屋、水源、帮扶情况等照片14568张,见证“真入户”,结对帮扶干部通过手机APP系统记录结对帮扶情况40569次,真实持续反映每一户的整体帮扶情况。
恩施市:为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工作联系,简化精准扶贫部分工作环节,恩施市板桥镇扶贫办利用新媒体创立了“板桥镇精准扶贫工作交流”微信群,并建立了“板桥镇精准扶贫动态”微信公众号,开启了该镇精准扶贫工作新方式。“板桥镇精准扶贫动态”微信公众号共设立扶贫政策、扶贫措施、扶贫动态三个版块,进入平台可以了解该镇落实“四个精准”、“五个一批”、三万活动情况以及公示公告、部门动态等内容。
利川市:民营企业在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主要采取产业扶贫“12845”模式,即一个龙头企业通过创立1个名牌产品,带动1个特色优势产业,成立2个专业合作社,涉及8个行政村,采取4条帮扶措施,确保50户贫困户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