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留守儿童摸底记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孙波)从乡村到城市,他们与父母天各一方。荆楚大地广袤乡村到底有多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长期以来,一直缺乏详实准确的数据,也让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帮助难以精准有效。
本月上旬,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开展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这是我省首次全面大规模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
26日,记者来到率先完成摸底任务的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畈雄村,与排查员一起冒着雨走村入户,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聆听他们的心声。
中午12时,70岁的熊素云老人仍冒雨在院中忙碌。
老人的儿子与老伴先后因病离世,儿媳妇患有精神障碍,照顾一双年幼孩子的重任,落到了老人苍老乏力的肩膀上。
虽然十分疼爱孙儿孙女,但熊素云越来越力不从心,好在孙子刘海诺7岁,孙女刘洁6岁,都已经上了学,孩子们也很懂事,经常帮助奶奶做家务。
畈雄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员、村妇联主任张凤娥介绍,畈雄村人多地少,全村2092人,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通过摸底排查,全村0至16岁的留守儿童有137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和老人居住。部分老人年老体迈,无力抚养留守儿童,甚至部分留守儿童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人,生活十分困难,急需救助。
摸底中,留守儿童面临最普遍的问题还是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母爱。
10岁的小仪(化名)是个漂亮的女孩,然而她的脸上却没有同龄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总是低着头,一脸忧郁。
张凤娥介绍,小仪的父亲在服刑后,母亲离家出走,从此小仪再也没有见到妈妈,只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十分困难。孩子也有些自卑,总是爱低着头。
小仪低声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着爸爸妈妈能回家陪陪我。”
8岁的刘心仪的父亲病故后,为了生活,母亲外出打工。每年只有春节,母亲才能回家探望刘心仪,那是小女孩一年里最开心的日子,她的脸上会露出久违的微笑。但母亲离家外出打工时也是她最难过的日子,她会一直缠着妈妈不放手,直到母亲背影模糊。
畈雄小学有近200名学生,其中一半学生是留守儿童。在此工作25年的教师高凤竹介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教育缺乏监管,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一些孩子贪玩、性格孤僻,这些对他们的教育成长都极为不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琛徽认为,儿童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由于在成长关键期缺少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在生活上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安全、学业和品行方面极易出现问题和偏差,并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摸底排查将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介入创造条件,有利于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梁子湖区民政局局长刘鸿宾称,从梁子湖区摸底情况看,全区共有0至16岁的留守儿童4054人,占全区儿童总数的10.74%,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身边的3939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97.16%。下一步,梁子湖区将针对摸底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