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民生是发展的落脚点

05.01.2016  10:24
    湖北日报讯  图为:新年伊始,枝江市10107户精准扶贫特困家庭可以享受兜底医疗保障了。该市筹资专项医疗扶贫资金,针对城乡特困重度残疾人、特困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孤儿和特困残疾儿童等人员,实行政府兜底医疗保障。图为枝江市仙女镇精准扶贫特困户咨询办理兜底医疗保障。  (记者  张鸿  视界网  姚红  龚明娟  摄)
  记者  崔逾瑜  李玉麟  杨麟
  访谈嘉宾
  袁北星 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省社科院研究员
  尚重生 武汉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副教授
  彭  军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总是最吸引眼球的焦点,也是最具温情幸福感的词汇。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共享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坚持践行“六民要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从大处着眼,民生工作亟待创新;从小处入手,民生田野需要精耕细作。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真正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三位嘉宾畅所欲言。
  为民之政,回应群众期待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尚重生说,民生工作就是一杆秤,能够称出老百姓在领导干部心中的分量,也能称出领导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作为一个秉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本来就是其原始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就指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人民群众构成了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问题的关键是,人民群众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构成,人民利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它既有基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不同职业群体,又有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而生成的不同利益群体,而利益群体必然存在高中低等不同的层次。
  尚重生指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可能同时均等获利,总有人较多得利,总有人较少得利,形成所谓的贫富差距。因此,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弱势人群,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和基本正义,比如精准扶贫、政策托底、全面小康就是如此。“不难发现,人民群众虽然是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但它却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张三、李四自然人构成的,在经济发展、利益分配、蛋糕切分的过程中,不能关注群体却忽视个体,不能褒奖强者和精英却忘记弱者的境遇。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特别强调了“六民要旨”,即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显而易见,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标准、依靠、依据、方向、目标都源于人民,千说万说,千做万做,而人民的苦与痛是所有公仆们称职与否、失职与否的最后和最高证明。”尚重生说。
  袁北星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六民要旨”,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真正做到谋划发展向人民群众问计问策,推动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协力共建,衡量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评议评判。
  共享发展,持续提升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企盼和愿望。“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袁北星认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要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民生领域持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继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
  袁北星强调,以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普遍提高,来取代单纯的经济收入增长指标,真正彰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要义。过去我们提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往往是用GDP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来衡量,在发展初期使用量化指标衡量发展水平和民生改善程度未尝不可,但其中却存在许多不可量化的偏差。比如,高收入者不一定有高品质的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无法与收入的增长划等号;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享受的公共服务产品不均等,更是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特别是由于人均收入的提高并不能改变贫富差距的存在,导致改革发展成果难以真正普惠全民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体现了党和国家将综合性民生指标的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这也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新的升华。”袁北星说。
  袁北星认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用积极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守住民生底线,充分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切实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的现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更加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务的强烈愿望。习近平主席在2016新年贺词里饱含深情地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他要求“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交通扶贫等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制度创新,破解难题矛盾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尚重生指出,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
  如何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尚重生认为,主要途径之一还是要通过改革。因为我们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民生成果,其实质就是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公平无非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而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制度公平,唯有改革才能实现制度公平。
  近年来,我国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是,一些新问题也伴随着改革而催生。例如,教育公平问题,政府一直想解决,但一直解决不了,它涉及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固有体制的阻力、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师资力量的悬殊等。事实上,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依然存在差距,这影响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对于共享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哪些问题,彭军表示,首要问题就是要防止改革推进不了或推进缓慢。“因为改革改到这个时候,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所以要防止有畏难情绪。畏难情绪体现在领导干部身上就是不作为,这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是很有害的。
  彭军表示,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做好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党员干部要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指引下,克服畏难情绪,锐意改革、大力推进,特别要防止和纠正那些手中有权的部门和干部乱作为、不作为。
  袁北星表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群众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政府要更多地突出保基本、重均衡、可持续,不断强化拓宽服务民生的理念和路子,着力在保障和改善上做文章,着力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上求提升。要尊重多元需求,有效化解矛盾,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道路上,百姓才能心齐、气顺、劲足。
  信息共享,整合资源,有助于解民生难题。彭军表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如果只靠财政力量和民政部门,是无法解决养老问题的,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此外,要善于补齐短板,让政策在扶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兜底救助的功能。“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初心不改,来不得一曝十寒。”尚重生表示,只有这样,才能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以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以汇聚民力共促发展,才能引领全省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