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残联超额完成上半年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襄阳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围绕推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加快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全面实施以“省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重点的各项康复工程,实现时间过半,项目任务超进度完成。
一是确保项目执行进度,圆满完成重点康复工程救助任务。截止6月底全市实际完成省2015年度省0一6岁项目任务406名,占总任务数的80%。完成增补2014年国彩智障儿童项目任务150名。出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工作试行办法》,完成1140名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和重度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救助。全市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500件。
二是着力加强定点康复机构建设和管理,圆满完成省对我市0-6岁定点康复机构第三方评估迎检工作。市残联建立和完善定点康复机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机构考核评估,实行动态管理,运用好考核结果。各县(市)区残联对辖区定点康复机构负责日常跟踪检查指导,做好检查记录,为年度考核评估提供必要依据。各定点康复机构按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要求,落实好各种康复人才培训班参训人员,做好自身建设和项目落实。
三是圆满承办全省孤独症儿童潜能运动会暨孤独症儿童学术交流会。5月20日至21日,由湖北省残联主办,襄阳市残联、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展颜特殊教育培训学校承办的全省孤独症儿童潜能运动会暨孤独症儿童学术交流会在襄阳市圆满举行。
四是持续推进社区康复服务工作,重点突破农村社区康复。全市各地本着“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创新服务”的原则,加强和完善社区康复服务,完成社区康复示范站建站任务。推动把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和调动社区资源,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推广简便易行、受益面广的康复内容,使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得到便利、有效、持续的康复服务。樊城区牛首镇新集村、襄城区余家湖赵庄村等新建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站配齐康复协调员,充实辅助器具和康复训练器材,建立健全活动和管理制度。全市25个已建成示范社区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康复档案,做好康复指导,开展以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娱疗康复和日间照料,做好残疾人辅具发放和辅具便民工作,开办家长学校,开展残疾预防、康复训练和健康知识宣传,做好社区残疾人需求调查、转介工作。继续塑造品牌,提升“中途之家”服务功能。根据全国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创建标准和具体要求,依托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平台,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中途之家”的运作模式和机制,组织脊髓伤友开展康复、健身、联谊娱乐、爱心捐赠及“微心愿”认领等系列活动,使全国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真正成为国牌、精牌、名牌。
五是积极推进残疾预防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按照省残联统一部署,制定好具体实施办法。利用“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世界孤独症日”、“预防出生缺陷日”等节点,开展残疾预防和健康知识宣传。规范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推动筛查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各地开展以社区、学校、定点康复机构为重点的宣传活动,各定点康复机构结合自身承担的康复项目任务做好宣传活动。儿童残疾筛查是残疾预防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地积极主动与卫生计生、妇幼保健部门加强合作,推动筛查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同时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对筛查出来的残疾儿童进行及时有效的妥善康复安置。
六是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十三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各县(市)区残联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对照“十二五”纲要康复各项业务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搞好自查,精心谋划“十三五”康复工作。在新形势下,残疾人康复事业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需要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市残联要紧紧抓住国家深化医改、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的有利时机,出台本地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的实施办法。转变职能,以康复项目为抓手推动康复工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