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进入高温烧烤模式 一周内中暑市民猛增
本周以来,武汉连发高温预警。近一周,医院接诊的中暑市民猛增,医生提醒,尽量别在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要做好防护。此外,频繁进出空调房、地铁的白领人群,也要当心发生中暑。据湖北省中医院统计,近一周内接诊了30多名中暑市民,大部分为轻度中暑,少数为重度中暑。市中心医院、武东医院近几天也接连收治近10名中暑市民。
中暑是么回事
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卫清介绍,在炎夏烈日或超过35℃的高温环境中活动过久,又没有采取避暑措施,内源性产热陡然增加,就可能引发中暑,出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等症状。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介绍,中暑通常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极重度的中暑又叫热射病,是中暑的最高级别,可导致全身重要器官衰竭,死亡率高达90%,一般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就算是去了医院治疗,死亡率也高达70%。
案例1 户外活动
23日上午10点,42岁的尹先生昏倒在地,被送到湖北省中医院急诊科。医生检查,他已处于昏迷状态,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医生诊断为重度中暑热衰竭,立刻进行抢救并组织多学科会诊,终于将尹先生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分析:据送医者介绍,昏倒前,他正在户外跑步。而当天正是最强高温热浪袭来的首日,武汉市气象台已发布“橙色预警信号”,中心城区大部分地区气温达到36~37℃。
案例2 户外作业
25日上午,45岁的硚口区交警杨耀在江汉一桥执行任务时,也中暑晕倒。好在救治后情况已经稳定。
26日上午,云南来汉的除草工吴先生在常青路附近,不顾室外高温,顶着烈日坚持作业,结果晕倒在地。被送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送医时体温已达体温计上限42℃。他被诊断为暴晒引发的热射病,救治后终于恢复。
恢复意识后,吴先生告诉医生,当时他感觉自己身处蒸笼里,热得喘不过气来,“但没想到真的会‘热死人’”。
分析:医生们说,近期收治的中暑市民大多是长时间烈日下作业的工人。
案例3 冷暖切换频繁
白领陈先生上周一直熬夜加班,身体较疲乏,周一上午,他赶到业务单位开会,出了地铁站,冒着热风步行了十多分钟,陈先生就感觉头晕、胸闷、想吐、浑身发软。陈先生请假到医院看病,被诊断为先兆中暑,喝了十滴水才感觉好点。
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唐忠志提醒,频繁进出地铁、空调房的白领们,也应当心中暑。身体疲乏时,也会影响体温调节能力,从凉爽的地铁、空调房转到户外,气温骤升时,也容易引发中暑。
案例4 家中中暑
58岁的王爹爹因患类风湿关节炎,瘫痪在床。最近家里停电,家人全靠打扇子给他解暑。24日清晨,王爹爹被发现晕倒在家,叫救护车送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医生发现他体温高达40.2℃,处于重度昏迷状态,被诊断为热射病,至今仍在抢救中。
分析:该院神经外科医生钟崛介绍,高温环境下,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从而引发非劳力性中暑。长期卧床的病人,抵抗力和耐热能力不及健康人,容易引发非劳力性中暑。
有些老年人心疼电费,在家舍不得开空调,也容易因此引发中暑。
防暑30字口诀
除了户外工作者,老年人更易中暑。对此,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给出夏日防暑30字口诀——
1。暴晒别出门。为避免中暑,老年人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少出门,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2。外出要打伞。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提前准备好遮阳伞、帽子、扇子、毛巾等,出远门时要带上“十滴水”、“人丹”等急救防暑药,以备不测。
3。不渴也喝水。高温天气下,“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补水,一日三餐都配点稀饭或汤。
4。温度别极端。回到家里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出门前提前10分钟关掉空调,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避免一冷一热使人体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反复收缩发生意外。
5。饮食加点苦。除了多吃芹菜、百合、西红柿、黄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还要适当吃点苦瓜、龟苓膏等苦味食物,有助利尿祛湿、消炎退热。
6。大汗后当心。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家属要时时观察其表现:一旦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如果发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全身疲乏无力等,可能是“热中风”前兆,这两种情况均要及时送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