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支招打破武汉落户“玻璃门”:设立大学生集体专户

26.06.2015  11:40

  武汉大幅降低高校毕业生落户门槛,旨在引进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武汉、建设武汉。然而,新政实施一年,实际落户人数远低于预期,惠民利发展的良策,惜成“镜花水月”。本报昨日刊发报道引起多方关注。多位专家、政府官员、热心人士纷纷支招,期望早日破解落户新政“玻璃门”。

  设大学生集体户口

  武汉市政府参事室特约信息员霍成龙认为,落户新政贵在接地气,应取消不必要的条件限制,如住所证明等,可由属地派出所统一设置大学生就业创业人员集体专用户口,既方便落户,又便于专项管理,更利于推进“大学生留汉工程”及“青桐计划”的实施。

  一位政府部门人士建议,各个区级人才服务机构本身就托管档案,可建立区级集体户,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同时,公安部门也可分片设立集体户,或者在引进人才数量较多的大型企业设置集体户,以便毕业生落户。

   将落户人数列入部门考核

  湖北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智刚说,按照远景规划,武汉未来城市人口将达到1500万,甚至2000万。眼下,武汉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及时引进年轻人才,将加快改善人口结构,为城市注入活力,提高城市品位。“武汉地区每年高校毕业生高达30万,如果我们能留下一半的人才,对武汉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黄智刚说,落户不应成为引才障碍,武汉市应该把每年落户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纳入部门绩效目标,予以考核,倒逼相关部门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高校毕业生落户提供绿色通道。

   评估新政绩效,简化办事流程

  霍成龙认为,政策已实施一年,公安等相关部门应对实行效果进行梳理,开展评估,并找出其中痛点所在。“落户新政未能发挥预期效果,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他建议,邀请毕业生、专家、部门人士召开座谈会,共同协商改进办法。

  一位政府人士直陈,落户新政办理中,有多项不必要的证明材料亟需取消。例如,提供了毕业证,就无需提供学历认证报告;提供了有效的劳动合同,就不必再开在职证明;提供了个人缴纳社保证明,就无需提供单位缴纳社保证明……多项证明材料冗杂,办理繁复,也导致申请人“望材料而生畏”,降低政策实施效率。这位人士建议,应减少证明材料,简化办事流程,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申请人办理积极性。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