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百年老桥保寿硚重现 文保部门称将原址保护(图)

03.03.2016  11:28
近日,182年历史的保寿硚(标牌上“”与“”通用)外形显露 记者胡冬冬 摄

  位于汉口长堤街的保寿硚是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182年历史的老桥是汉口最古老的桥,曾多年没在街面地下,现圈入在建施工项目内。近日,有关部门已清理该桥非文物部分,让其外形显露,引来文保爱好者、网友前去参观。不少文物爱好者担心:保寿硚露出地面,是要搬走吗?长江日报记者昨日采访市文化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得到回应:不会搬走。

  保寿硚又名裕麟桥,始建于1662年,1834年重建,因用的是石材,故“”写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环境整治,河道逐渐废弃,保寿硚桥面被水泥覆盖,成了保寿巷的一段路面。上世纪90年代后,这里建成商业街,保寿硚一直没在商业街区的地下。

  昨日,记者探访保寿硚遗址。在长堤街一块在建工地中,记者钻进围栏,踩着碎石瓦砾,在工地一处下陷的低洼处发现保寿硚。只见桥体不大,造型简洁,颇为破旧,在工地的乱石中并不显眼。桥体青石栏杆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陕水菸众号建修”,另一面刻有“保寿硚”三个大字。一位工地的工人告诉记者,保寿硚是修是移,他们尚未接到通知。

  近日,得知保寿硚“现身”,许多网友来到现场参观,他们也很关心该桥的保护前景。汉网网友“换边发球”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不少人听说有关部门召开了专题论证会,讨论如何保护保寿硚,网友便纷纷在网站发帖,表达看法,“保寿硚是标示玉带河位置的重要文物,如果实施异地保护,其原空间位置关系就改变了,很多历史信息会就此消失,古桥的保存价值大大降低。

  记者昨日来到负责保寿硚修复单位、市文化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该处负责人张颂明回应,网友不必担忧,“一定是原址保护,修复方式还在专家论证中,还未公布。

  张颂明说,保寿硚是武汉城市历史发展的鉴证物,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保寿硚修复工作开展已有两年时间,去年底,专家团队成功将保寿硚非文物部分拆除,操作精准,修复工作进入考古调查阶段,为下一步的维修提供必需的数据。

  他告诉记者,因历史原因,保寿硚低于地平面,地质情况复杂,桥体损毁严重,修复难度很大。修复将本着“修旧如旧”原则,经地质、桥梁、建筑等多方专家现场勘测,多方论证,如医生会诊一般,拿出最合理方案,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注重展示效果。“城市要建设,但保护文物始终都是前提。遗迹所在建设项目已把保护、修复保寿硚视作重要工作。

  玉带河上

  31座桥

  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

  大桥口

  小桥口

  董家桥

  广麟桥

  天保桥

  绳武桥

  燕家桥

  太清桥

  指月桥

  大通桥

  长寿桥

  卧龙桥

  飞虹桥

  玉皇桥

  赵家桥

  万年桥

  永清桥

  燕山桥

  多福桥

  保寿硚

  玉虹桥

  宝林桥

  三元桥

  六度桥

  万寿桥

  广益桥

  保合桥

  太和桥

  双寿桥

  通津桥

  出江木桥

  解放大道

  友谊路

  循礼门

  六度桥

  保寿硚

  中山大道

  玉带河

  山陕会馆旧址

  汉正街

  长堤街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