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挂名式”才是真扶贫
23.08.2016 19:06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扶贫干部的“真与假”,直接关系扶贫的“成与败”。“挂名式”帮扶心中并没有真正装着贫困群众,只是为了让自己轻松,这样的干部是在“假”扶贫,甚至是扶“假”贫,老百姓不欢迎,也会败坏扶贫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
让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需要真抓实干。确保扶贫干部队伍保真、过硬,一是需要严格的监管考核机制,通过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方式进行多次明察暗访,掌握扶贫干部的真动向与真作为,对不合格的坚决召回,并应有相应的惩戒措施跟上。
其二,需要赋予当地群众更多的话语权。对扶贫干部无论何种督查方式,都应倾听群众的呼声,听听他们的意见。一方面避免一时检查与实际工作不符的现象;另一方面应注意切莫听取乡村干部的一面之词,以避免扶贫干部与乡村干部串通弄虚作假的可能。实际上,群众的眼光最雪亮,干部好不好,干不干事,他们最有发言权。
其三,也应正视扶贫干部的困惑或困难。媒体曾报道过扶贫干部四大“困惑”: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压力大;守着“金饭碗”讨饭吃,寻找脱贫出路困难重重;脱贫考核成了“数字游戏”,驻村帮扶没有“驻”进去;带不来项目和资金,不受当地老百姓欢迎。这也需要对扶贫干部多些理解与支持,让其能够放开手脚,安心助民脱贫。
对扶贫干部“去伪存真”,是对当地的负责,也是对贫困群众的负责,更是对组织负责。身为扶贫干部,理应清醒认识自己身上担负的使命,全力在帮扶岗位上施展才华。(杨玉龙)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3.08.2016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