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迁建路宽广 安居乐业奔小康
中共崇阳县委 崇阳县人民政府
(2016年5月31日)
崇阳集山区、老区、库区、穷区于一身,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户10424户、29513人,其中易地搬迁贫困户3070户、10512 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去年以来,我县在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政策过程中,突出将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工作重中之重,高位谋划,勇于创新,统筹推进,挪穷窝,换穷业,挖穷根,稳步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好)一方人”的问题,为精准脱贫、全面小康铺平了道路,有信心全面完成今年省下达1500户、5133人的易地搬迁任务,确保今年19个贫困村出列、1.2万人脱贫。我们的体会是:
一、宣传“一个调”,增强定力,做到有情推得动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突出以情动人,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实现了应搬尽搬。通过反复核实,多轮公开,县乡审定,建档立卡,全县需集中安置1325户,分散安置1745户,目前已成功搬迁560余户。
一是算好经济帐和后代帐,以苦情引导人。针对贫困群众故土难离不想搬、积蓄不多无能搬、建新拆旧不肯搬、后顾有忧不敢搬等实际问题,全县开展大规模进村入户动员活动,锁定帮扶责任人,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进行政策宣传与讲解,同时从全县选出受居住地域限制而致贫的特困户8人,组成易地搬迁动员宣讲团,到12个乡镇开展20场巡回宣讲,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当今扶贫政策的确千载难逢,形成了“想不苦”则“先挪窝”的共识。
二是算好安危帐和发展帐,以危情警醒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灾回到解放前。我们以我县“98洪水”“602洪灾”和近几年来我国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为案例,制作电视专题片在崇阳电视台反复播出,到各地巡回播放,并勘察和标明危险定居区域,印制自然灾害画报张贴各村,教育广大群众要痛下决心,远离灾害易发频发地区居住。
三是算好政策帐和投入帐,以真情打动人。我县率先在石城镇陶瓷厂推出“政府买单,拎包入住”模式,打造“交钥匙”工程。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会后,我县进一步完善这一模式,严格把好选址关、户型关、面积关、质量关。贫困户可根据人口多少申选户型面积,确保家人住得下、迁新不负债。同时,对迁新拆旧贫困户,每户补贴1万元。另外在集中安置地进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并建立公共活动场所,提供一至两分生活用地,厚植生活保障。
二、规划“一盘棋”,凝聚合力,做到有地搬得出
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在搞好分散安置的基础上,多次组织住建、国土、环保、扶贫等部门深入乡镇调研,先后召开6次现场办公会,打破乡镇村组界限统筹规划,优先腾出宜居宜业之地,科学布局44个安置点,面积450亩,确保每一个搬迁户都有好住处。
一是在村镇开发中提供“黄金地”。在中心村和小集镇新一轮开发中,选取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村镇黄金地段,优先布局搬迁安置点,便于群众就医、就学、就业。肖岭乡金不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肖岭集镇规划区内,可充分享用集镇公共资源和方便就业。同时乡政府在附近流转土地16亩,保证每户搬迁户两分生活用地。路口镇在集镇改道扩容中,优先将附近4个村和雨山、金沙高寒地区搬迁户的安置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可安置搬迁户100户。
二是在景区打造中提供“共享地”。依托优质旅游资源,在资源共享区域布局移民安置点,打好“旅游扶贫”特色品牌。边寨殷家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位于浪口景区,占地72亩,可安置170户,现已完成土地征取和地基平整工作。为了共享发展,村集体出地,三特公司出资,双方合作在景区建设旅游商贸城,部分商铺免费给贫困户从事特色工艺品、土特产、茶室咖啡厅、农家乐等生意,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解决贫困户搬迁后生存发展问题。铜钟乡大岭村在有发展潜力的地方选址,将易地扶贫安置点按照“农家客栈”打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三是在产业发展中提供“辐射地”。依托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等,根据各地用工需求在附近确定搬迁安置规模。石城镇陶瓷厂安置点位于镇产业开发区,配套设施完备,周边有鸡鸣峰茶园、浅港茶园、黄龙茶园、汉兴茶园等9个产业基地,面积达1800亩,易地搬迁贫困户完全可就近务工。大市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靠近106国道,附近有完小,离白霓集镇不到5分钟车程,更为重要的是安置点四周有5000余亩茶园,每年劳务支出达800万元。
三、放水“一把闸”,用好财力,做到有钱建得起
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大把资金。我们成立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出台《崇阳县关于整合精准扶贫资金实施办法》,千方百计挤出财政资金、千方百计整合项目资金、千方百计激活市场资金、千方百计募集社会资金,今年计划筹资11.2亿元,其中7.5亿元用于易地搬迁。特别是有效调动了社会资金参与易地搬迁。青山镇东流村建松树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国“城市便捷”连锁酒店老板程新华致富不忘乡亲,捐资185万元回报家乡。同时,我们按照“六个统一”(统一整合财力、统一资金入帐、统一程序招标、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项目验收、统一规范报帐)原则,做到“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期完工。
四、出击“一套拳”,打造活力,做到有业稳得住
搬得出是基础,建得起是重点,稳得住、活得好才是关键。我们现已探索出5种产业发展模式,打出一套组合拳,确保每一个搬迁户既易家又立业。
一是“4+X菜单”模式,确保有业可选。“4”是全市茶叶、油茶、楠竹三大百亿产业和本县水果特色产业,“X”就是一批地方特色产业,重点推介一批种养、农家乐、光伏扶贫等短平快产业扶贫项目,编制成册,公开扶持政策,供其选择。贫困户自主“点菜”,政府帮助“买单”。对菜单之外项目,也可根据产业类型、投资规模等申请相应的资助。
二是“产权+股权”模式,确保有钱可投。引导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以山林、土地经营权和闲置资产入股,走“产权就是股权”的发展之路,解决无钱兴业问题。铜钟乡大岭村,采取“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里平整土地建基地、老板承包经营”的方式,转包300亩茶园给浙江老板,农户每年每亩可获租金100元,三年收益还可按土地股分红。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农村“四权”抵押方式,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同时,建立800万产业风险担保基金,对贫困户5万元以内小额信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担保。
三是“能人+穷人”模式,确保有人可帮。充分调动全县能人大户、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脱贫帮扶。天城镇松柏村、白霓镇谭家村采用“能人+贫困户”捆绑发展模式,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在能人强人的带领下,贫困户年终可按利润分红,确保脱贫。全县已新成立专业合作社505个,带动5100贫困户共同发展。
四是“龙头+户头”模式,确保有能可为。针对贫困户无能无胆自我发展的问题,积极发挥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鼓励邀请贫困户加盟创业。市级龙头企业故乡云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订单模式,在全县共创办1.5万亩红(紫)薯产业扶贫基地,覆盖6个乡镇。如在白霓镇港泉基地流转土地300亩,免租交给周边28户贫困户耕种,公司无偿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指导,实行保底收购,农户每亩创收2000元。公司还配套新建一家正大集团“700”模式生猪养殖场,实现种养循环发展,让公司和农户利益最大化。
五是“借鸡生蛋”模式,确保有力可借。部分村组资源匮乏,产业无从做起,我们支持寻求外力,借船出海。石城镇塔坳村借地生财,租取石下村土地资源,建成1栋“550”模式养猪场、50亩精养鱼池,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52户贫困户参股经营,每年可获得30余万元的收入。天城镇松柏村借国家光伏发电扶贫政策,与有实力的公司签约建成光伏电站,坐地生财,村集体每年收益6万以上。
精准扶贫是场大仗,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是场硬仗。我们将以这次全市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为动力,认真学习兄弟县先进经验,凝神聚力,敢打大仗,善打硬仗,担当脊梁,干在实处,扎实推进“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作,为打造幕阜山区精准脱贫、全面小康先行区和示范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