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 新挑战 新经验 新做法 新思路 新亮点
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交流发言集萃
12月2日,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省工会学学会在武汉召开。会议围绕新机遇、新挑战、新经验、新做法、新思路、新亮点“六新”主题,就创新发展工会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仙桃市、东风汽车公司、中建三局、省电力公司、省电信公司等地方和大企工会负责人在大会上交流发言。这些发言集中展现了我省工会工作的新成果、新亮点、新思考,体现了我省各级工会干部的创新、创先、创优精神。现将这些发言精华汇总如下,供全省各级工会学习借鉴。
武汉市总工会:创新是工会工作发展进步的灵魂
为组织动员职工建功立业创造了新途径。实施“百万职工技能提升”工程,与校企合作建立职工技能实训基地,打造“职工技能素质大讲堂”、技能素质提升在线培训课堂及职工服务中心培训体系“三位一体”的技能素质提升平台。“周周送”文化、职工龙舟大赛、百万职工读书成才等活动为职工提供精神文化大餐。
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新手段。签订作为全国首例的全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合同,得到吴邦国、王兆国等中央领导肯定。推行民主管理质量自查、创建职代会达标单位、民主管理星级评估三项创新举措,《中国工人报》作了专题报道。和谐企业创建评比表彰由市政府和市总工会共同进行,对每家年度“十佳”和谐企业给予50万元重奖。
为优质高效服务职工搭建了新平台。为会员服务卡精心设定身份识别,购物、看病打折,发放补助金,以及就业帮扶、金融理财、公共交通、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网上图书馆、婚庆摄影等多种功能。采用新办法为农民工服务,春节前包专机接武汉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汉,包专列送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等。
为及时到位帮扶解困丰富了新举措。在职工服务中心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对就业创业职工进行常态化培训。金秋助学把高职高专、中专、高中也纳入进来。改进职工医疗互助运作模式,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9万多人次参助职工共获得互助金近亿元。
为加强自身建设拓展了新办法。推动市委出台了《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意见》。推动市人大出台了《武汉市工会条例》、《武汉市工会审计条例》。推行市级模范职工之家复查机制,提升基层工会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在市总机关开展年青干部当工人活动,组织40岁以下年青干部到企业接受宗旨教育和实践锻炼。
宜昌市总工会:依托社会治理网格服务平台推动工会工作
抓住宜昌市作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机遇,主动融入和对接全市社会治理创新体系,探索了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服务职工群众的创新之路。
探索了快速推进工会信息化建设的新方法。依托网格员及e通手机工会管理模块,在全市人口和法人基础信息系统基础上,对接全市公安、人社、民政、房管、工商、税务等基础信息系统,构建了动态更新、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三系统一平台”,即基础信息系统、职工服务系统、劳动争议调处系统和职工在线服务平台。通过基础信息关联互享、地理位置网格分布、服务需求及时掌握,推进了工会服务的精准化和快速化。
探索了新形势下强化基层工会建设的新途径。一是网格化建会。利用社区网格优势,探索建立“区域型”、“行业型”、“联建型”、“楼宇型”工会,破解了基层建会入会难题。二是网格化服务,发挥网格员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困难职工帮扶、职工及子女就业、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三是网格化管理,制定了网格工会组建路线图、工作指南和规则,推动网格工会规范化建设,保证了基层工会有序运转。
探索了立足宜昌实际建设服务型工会的新思路。将工会工作纳入网格管理员工作范围,举办了网格员培训班,使全市约11000名社区网格员成为工会工作者,充实了工会社会化工作队伍。主动聚合社会资源,打造了职工书屋、三峡职工服务卡、“双百”帮扶行动、楚园春爱心援助活动等服务品牌。
襄阳市总工会:建立创新工作机制 引领工运事业发展
襄阳工会探索建立智库制度,有效激发工会系统创造活力。先后成功打造23个有特色、有价值、有影响的品牌项目,其中8项工作先后在全总、省总有关会议上交流,6篇创新调研报告在省市获奖,90余篇创新工作稿件在《工人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创新智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市总制定出台了《智库项目管理办法》、《创新工作智库建设方案》、《创新工作项目研究指南》、《智库项目成果评选奖励与扶持管理办法》,实行统一规划、项目运作、过程控制、跟踪管理,充分激发了工会干部争先进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健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运作。建立创新项目源头挖掘机制,开展创新“金点子”征集排队活动,挖掘有价值的“创新点”达120余个。建立创新项目立项管理机制,2012年以来,全市工会系统共申报创新项目148个,其中立项85个。建立创新项目督办考核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每位领导有创新项目、每个部室和县(市)区有创新课题、每位同志均是创新项目主体。
融入工作大局,发挥示范效应。一是与服务发展相结合,增强了工会生命力。“万名劳模助推行动”成为职工建功立业新平台,共取得创新成果403项,获得国家专利123项,增创经济效益7.2亿元。劳模党员“双培双带”成为党工共建新模式,选树各级劳模1.5万人,从劳模中发展党员和积极分子5158名,该做法被中组部纳入组工干部培训典型案例,省委办公厅专题刊发。民主管理“五步工作法”、“工资协商双自律”,成为促进互利双赢的新机制。二是与服务基层相结合,增强了工会吸引力。通过实行会员代表常任制、基层工会经费集中核算、经费绩效审计全覆盖,推进了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规范化进程,激发了基层工会活力。职工对工会的满意率比三年前提高21%。我市基层会员代表常任制工作被全总评为“创新成果一等奖”,全总、省总分别在襄阳召开现场会。三是与服务职工相结合,增强了工会辐射力。促进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工会职工服务站(点)共建互促,打造了集困难帮扶、就业创业、文体娱乐、生活服务、和谐共建于一体的“十分钟职工服务圈”。社区工会工作经验在《工人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省委办公厅专题刊发,并获评 “湖北五一新闻作品一等奖”。
荆州市总工会:在工作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坚持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从2010年开始,市总工会实行三级工会评市总工会部室的评价方法。每半年由县市区总工会和十个行业工会、十个基层工会对市总的部室进行工作评定。其中,十个基层工会每半年更换一次,有力推动了机关部室创新争优。在全省首创“上代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方式,由市县二级工会向全市规模企业发出要约,由相关企业工会同行政进行工资协商;到2011年又将“上代下”发展为“双要约”,由市县二级工会和相关基层企业工会共同向企业行政发出要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克难攻坚的精神推进创新。为了提高机关效能和机关干部的素质,2008年,在市总机关推行了“二卡三本”,要求每个机关干部记载联系基层工会和困难职工家庭的登记卡,记载心得体会、信息和工作日记三个笔记本。到2012年,又发展为“一网二卡三本”,每天在网上记载工作情况,“二卡”又增加联系十名一线职工、记载到社区服务居民情况。“一网二卡三本”成为全市绩效考核的品牌。出台荆州市基层工会主席协议管理的意见,并由市委、市政府两办发文。到今年10月,基本同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法人代表签订了工会主席协议管理书,有力地保证了基层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稳定了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被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部评为创新一等奖。
坚持立足实际进行工作创新。注意总结推广了基层一批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荆州市委推广了沙市区社区居民议事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做法。及时地将这一做法在沙市区达雅公司试点,推行职工议事。2011年又将这一做法推广到全市,这一基层企事业单位协商民主的成功做法受到了全总、省总和省纪委的关注,《工人日报》、《湖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进行了报道。实行职代会会前预审、会中参与、会后反馈三项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形成体系,保证了职代会的质量,有效维护了职工权益。
坚持在党政支持下进行创新。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市总针对基层职工工资收入下降、工资协商推行困难的实际,在政府联席会上提出了由政府出台加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文件的要求。市政府同意了该请求并出台了文件。2011年又在政府联席会上提请市政府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纳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得到了市政府的同意和支持,有力推进了全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荆门市总工会:紧贴职工抓创新 奋力作为促发展
创新积分绩效考评模式。针对机关人浮于事、苦乐不均、动力不足等问题,建立差异化和深激励的积分制考评体系,在机关树立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一是科学考评,快乐积分。积分与奖励挂钩,但不影响正常工资,使干部职工易于接受,减少推行阻力。二是各展其能,各积其分。注重发挥个人专长,有的调研写作能力强,可以在撰写材料上多积分,有的协调沟通能力强,可以在组织活动上多积分,为干部职工提供较均等的积分机会。三是制度管人,积分说话。积分指标来源于管理制度,通过加减分既落实了制度,又把制度约束变成了激励机制。通过实行积分考评管理,使机关活力提升,比学赶超氛围浓厚。
创新服务载体运作方式。针对工会服务载体项目单一、功能不多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立足阳光5.1卡,研发了工会会员服务管理系统,建立了微信和短信发布平台,动态化信息化服务职工。一是全免费亲民。争取工行支持,免去5.1卡的办卡工本费用和小额账户管理费用,降低会员持卡成本。二是多项目便民,除一般工会服务和金融服务功能外,为持卡会员免费赠送2份保险,即非工伤意外险和家庭财产火灾保险,并发展了113家特约商户、26家特惠医院,为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零距离惠民。突破工行网点一般不进乡镇的局限,初步实现服务网络全域覆盖,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在身边就能享受便利服务,吸引了15.26万名会员主动办卡,大大增强了阳光5.1卡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创新文化活动整合方法。针对工会文化活动较为零散、影响力突不出来、品牌树不起来的问题,成功举办了职工文化节。一是突出工会主角。注重调动各单位办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工会工作与各单位工作关联性,全市30多个部门直接参与文化节,承担相应的组织实施任务。二是突出职工主体。整合展示性、竞技性、表演性活动和劳模表彰等4大板块活动,涵盖100多个项目,共吸引了2.8万竞赛选手、10万职工踊跃参与。三是突出文化主导。将职工最为喜闻乐见、最具时尚魅力的文化活动重新包装,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的职工。依托职工文化节强大的社会力量对全市各地各行业全覆盖,实现了系列化、规模化、届别化、品牌化的目标,整体推进了职工素质提升。
仙桃市总工会:用“模块操作法”提升基层建会工作
仙桃市总工会创造性地探索利用“模块操作法”,解决在当前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格局下基层工会建会所面临的新问题。
“模块操作法”内容包括“四个一”:一份合约、一组模块、一个标准和一套专班。分为四个步骤:签订一份《年度工会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明确工作,编制一组《工会工作模块》指导工作,制定《仙桃市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验收,成立分块包片专班负责督办落实。这四个步骤相互衔接、互为促进。
一份合约,强化工会干部责任意识。市总每年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年度工会工作目标任务管理责任书》,按单位一一分解到位,强化各级工会的责任意识。
一组模块,规范工会工作办事流程。为了方便基层的实际操作,实现办事流程规范化,在试点基础上,先后探索制定了“建会、基层工会换届和集体协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劳动竞赛”、“生活保障暨困难帮扶”等涵盖基层工会重点工作的四个模块。
一个标准,促进重点工作提档升级。配套制定了《仙桃市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具体标准是“四查”:一查“三亮”工程是否实行,二查工作制度是否上墙,三查工作台帐是否建立,四查工会活动是否开展。编印企业工会工作台帐发到各个企业,指导企业开展工会工作,建立工会工作完整档案。
一套专班,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作。针对传统线状管理模式,造成基层工会在时间和精力上应接不暇,也不利于全市工会工作的相互协调和资源配置。2012年,将全市各地、各单位工会组织,按照地域特点、工作基础、工会组织和职工会员等客观条件分成五大块,并对应组成由五名班子成员牵头、部门工作人员参加的一套相对固定的工作专班,形成块状管理模式。工作专班对分块包片的地方和单位的工会工作负有全面指导和服务的责任。
通过“模块操作法”,仙桃市总工会探索出了一条“模块引路、标准验收、专班督办、全面升级”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面上档升级的路子。
东风汽车公司工会:建设六大中心 打造魅力工会
围绕“两个更新”,建设推动企业发展的创新增效中心。一是立功竞赛的方式更新,以“东风梦”为引领,广泛开展以“挑战新梦想、实现新跨越”为主题的风采挑战赛、项目攻关赛、成果发表赛等多种竞赛。二是班组建设的方式更新,开展五大五小、NHC活动、UEP管理等班组创建活动,强化班组长培训,举办班组文化节,开展班组长演讲、班组成果发布、班组建设经验交流等活动。
围绕“两个更强”,建设提升员工素质的技能培训中心。一是技能大赛的品牌感召力更强,坚持“两贴近、四延伸”,贴近提升职工职业发展能力的需要,贴近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商用车向乘用车延伸,从零部件向整车延伸,从制造领域向全领域延伸,从培养技能人才向培养国际化人才延伸。二是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更强,通过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能大赛“三位一体”的模式,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以强带弱、现场练兵的方法,力争使公司技能人才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围绕“两个更实”,建设维护职工权益的民主管理中心。一是职代会制度建设更实。就公司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纳群言、广集民智,从源头和制度上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二是东风幸福家园建设更实,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实施送温暖、送健康、送安全、送文化等活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员工。
围绕“两个更深”,建设承载精神财富的文化传播中心。一是弘扬企业精神更加深入,大力弘扬东风艰苦创业的“马灯精神”,积极践行东风核心价值观,始终把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理念和根本要求。二是劳模作用发挥更加深入,选树一线涌现出的高科技、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通过微电影等立体化宣传手段,唱响“东风梦、劳动美”时代最强音。
围绕“两个更好”,建设凝聚员工力量的文体活动中心。一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优势发挥更好,充分发挥工会阵地、人才、组织优势,广泛组织各类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东风“和”文化落地生根。二是文体活动凝聚员工队伍的作用发挥更好,打造全员参与的文艺体育平台,推动文艺体育活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由集体向基层转变、由集中办向分区域办转变,形成内外交融、团结友好的和谐氛围。
围绕“两个更广”,建设关心困难员工的帮扶救助中心。一是帮扶救助人群和领域更广,健全多级救助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爱心救助网络;建立离退休养人员的专项爱心工程,拓宽关爱救助领域,在特殊困难之外,开展生活、上学、住房、就业、健康等全领域关爱。二是帮扶救助的方式方法更广,加大工会“贴心帮”帮扶政策的宣传活动,将宣传画张贴到公司6300多个班组;建立服务职工“掌上工会”微信平台、开通网上帮扶通道。
中建三局有限公司工会:争先为魂 服务为本 创新为要
拓展思路,激发劳动竞赛活力。探索实现生产型劳动竞赛向管理型、智力型转变。举办大项目对手赛、钢筋管理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大赛等一系列复合型竞赛,将劳动竞赛的重点从单一的“四比一创”转移到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内控管理和创效管理上,将常规的专项劳动竞赛内容延展至计划、采购、翻样、施工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全过程管理。创新职工“金点子”活动奖励机制。大力开展为企业经济技术创新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引导职工积极参加“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金点子”活动。创新“金点子”奖励机制,建立“多级奖励、双向奖励、重复奖励”的三重奖。今年以来,全局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共193项,累计创效上千万元,企业共奖励建议人50余万元。
创新载体,完善职工服务体系。借助微媒体,实现零距离沟通。开通中建三局工会官方微博,每天发布企业生产经营和工会工作动态,坚持新粉丝必感谢、新评论必回复、有问题必解答、有投诉必反馈,被全总宣教部评为全国60家“优秀官方微博”之一。探索把职工的真实故事搬上银幕,组织职工自编、自导、自演了130多部微电影,在职工中引发了情感共鸣。建好服务站,实现零距离维权,在全局建立“一站一网”服务职工新体系,“一站”即项目职工(工友)服务站,“一网”即“中建三局网上职工服务中心”。全局800多个实体的服务站,由工会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并统一配备生活和文体服务设施,运动健身器材、浴室、洗衣房、超市、医务室、理发室、维权办公室应有尽有。网上职工服务中心将服务时间从8小时延展至全天候,“网上主席信箱”帮助职工直接向工会倾吐心声、反映诉求、寻求帮助。
省电力公司工会:管理创新促发展 培植亮点树品牌
探索建立职工代表参与和职工自主参与相结合“双路径”民主管理体系。构建“职工代表参与”和“职工自主参与”相结合,以组织、制度和企业文化为保障的职工民主管理体系。探索推行总经理联络员制度,扩大“职工自主参与”民主管理的路径。公司每5年在基层工作负责人、班组长和普通职工中推选出25名总经理联络员,以开展调研、监督和检查等方式,广泛收集基层职工的意见建议,由公司工会归纳汇总后呈报总经理,由总经理批示并督促落实,发挥职工“代言人”和“带头人”作用。
探索建立以技能运动会为主要平台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完善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常态机制,连续六年组织举办职工技能运动会。大力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高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人人练、岗岗比、层层赛,形成并逐步完善了具有湖北电网特色的培训、练兵、竞赛、提升“四位一体”的技能提升模式。公司现拥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62人,高技能人才比例达74.7%,建成创新工作室55家,推出技术创新成果1103项,涌现出了汤正汉工作室、娄先义工作室等一批先进典型,为实现湖北电网连续32年安全稳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探索构建“网实一体化”的职工服务体系。针对电力系统点多、面广、线长、人员分散的特点,建立实时在线、信息通畅、覆盖全员的网络职工服务中心,实现网络中心和实体中心功能衔接、职责互补、运作一体,着力打造集联系、学习、教育、帮扶、文体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职工服务平台。针对保障血吸虫疫区职工身体健康的问题,自2004年以来开展以改水改厕、建设独立饮用水源、打造隔离疫水安全小环境、为职工差异化配置劳动保护用品等为主要内容的“血防安全岛”项目建设,10年来共建设“血防安全岛”项目578个,每年对6000余名职工进行血吸虫病免费检查,并对164名患血吸虫病农电工给予长期医疗补贴帮扶,确保了连续10年无一新增血吸虫病例的防治目标。
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工会:创新工作方法 拓展作为空间
在服务员工方面,探索个性化、集成化的服务方式。随着新形势下员工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特点,探索个性化、集成化的服务方式。紧跟企业“划小”、人员下沉等改革措施的推进,把小食堂、小浴室、小卫生间、小活动室“四小”建设从农村分支局延伸到所有划小单元,建设“流动四小”,为下沉人员配备行军床、为外勤人员送餐到一线、为家在外地的员工举办婚礼等特色举措,使“四小”作为关爱员工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整合企业和工会资源,以建设员工服务中心为载体,为员工提供集大病救助、困难救助、受灾救助、导医服务、文体活动、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整合114、企业签约宾馆等资源推出导医服务,为全省员工赴省内中心城市就医提供预约挂号、陪同就诊、优惠住宿、代寄检查结果等全方位服务。
在群众性经济工作方面,探索集约办赛、提质增效。按照“集约、务实、高效”的思路,对劳动竞赛体系进行优化,特别是在技能竞赛上引入运动会机制,采用广泛练兵+集中竞技的模式,把练兵环节融入日常生产发展,实现常态化,竞技环节则将往年30多个项目精简合并至10项,由全年多次举办改为集中在2天完成,收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选拔人才、提升影响的良好成效。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方面,通过创新型班组建设、微创新成果评比等活动,引导员工及团队立足岗位自主开展创新活动,催生了一大批员工自发组建的创新团队,“双百”平台上员工自发总结的操作法(工作法)等微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在工会基础建设方面,探索平台革新和作风转变。尝试移动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建设“双百”易信公众号和网上大学“双百”学习圈,挖掘和发布百件关爱员工的实事、百件员工岗位创新案例,通过发布案例—粉丝点赞—工会表彰和推广,引导员工自主参与和发帖,让员工的声音逐步成为改进和优化工会工作的推手。同时,根据企业强化“倒三角”支撑的需要,省电信工会每月至少2次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员工工作思想生活状况;在天气恶劣的时节、在条件艰苦的一线、在竞争激烈的前线,组织工会干部开展现场帮扶、协同营销工作,以贴心、实干形象赢得员工信赖、企业认可,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