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发展的动力。最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2013年9月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出席残联组织的活动并且专门致贺信、发表讲话,对推进残疾人事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为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果我们不能形成弊革风清的政治局面,不能形成全体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强大正能量,我们就会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就会在新的发展时期失去机遇,就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落伍掉队。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按照这个大政方针来推进发展。当前,最紧要的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领导干部大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扩大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党的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自觉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新局面,是全国残联系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
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其历史使命是通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来实现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处理好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大局的关系。
一是要深刻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总是在成熟到了能够提出和解决某种问题的时候,才有可能提出并逐步解决某种问题。正如朴方同志所言,我国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兴起,“是一个社会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哪些人拍脑袋想出来的”。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没有贫富差距的客观现实和追求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社会思想,也不可能解决残疾人问题。
二是在大局面前,坚持跟进而不是掉队。我们正迎来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可贵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并善于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借助这个大背景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残联“四代会”提出“团结和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赴小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正是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政治诉求。
三是服从服务于大局,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国家大局既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即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一味片面地强调要“优先”、“跨越式”地投入和发展,不仅在客观上难以实现,而且也违背残疾人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毕竟,残疾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作为人和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应该还它一个正常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残疾人工作必须依托政府而不能够完全“设计”成社团远离开政府,不能够完全地“ngo”(非政府)。首先因为政府具有管理属性。残疾人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残疾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广泛性,必须依托政府来协调诸多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纳入政府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体现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其次因为政府具有资源属性。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残疾人作为特殊弱势困难群体对社会各种资源拥有不足,由此决定残疾人在注重效率的第一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通过注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来取得生存保障。再次因为政府具有服务属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决定着我们的政府将逐步退出很多领域而进一步支持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wto规则更是要求各级政府由过去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又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关心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任何政府都是“有限”的和“非全能”的。相对而言,社会和民间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残联组织定位于“亦官亦民”,正要求我们的工作在紧紧依托政府的同时,必须注意开发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始终坚持官民并重。
二、坚持夯实基础,树立责任意识
做好残疾人工作,既有我们自身作为人的内在因素,又有环境的外在因素。首先关键在人。对于基层残联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一是残联成立之初,大多数干部由民政剥离而来,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先天不足;二是残联作为政府的参公单位,信息渠道狭窄,干部进出交流和在职学习进修机会不够;三是存在着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甚至妄自菲薄的倾向。问题的另一面则是,残联的工作,困难和问题多在自己手里,手段和资源却多在别的部门。要为残疾人服务要干事业,必须走出去,依靠领导,发动社会,带动残疾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念,真正确立“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谋,利为残疾人所用”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价值观。二要成为知识丰富、业务熟练的复合型人才。三要善于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关键在于克服完全行政化倾向,摒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自觉地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平民心态,平实作风,诚信形象,充分挖掘和利用潜在的资源为我所用,更好地争取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残疾人工作就是要实实在在为残疾人办实事。当前的问题在于,我们干得不错,但宣传不够,内热外冷。实际上,社会公众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实现了对残疾人这个群体的再认识――他们仅仅残疾而不一定残废。这种理解不仅是对残疾人作为人的存在价值的认可与肯定,同时又必将转化为扶残助残的巨大物质力量。一要突出宣传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党和政府的关心,凝聚着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爱,凝聚着广大残疾人挑战命运自强不息的血水和汗水。二要突出宣传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面旗帜。人道主义在全社会确立之日,就是残疾人真正解放之时。
三、坚持转变作风,树立公仆意识
树立残疾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的残疾人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不断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同时解放和发展蕴含在广大残疾人中的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升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社会活力,更充分地展示残疾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
1、带领残疾人把实现自身的梦想自觉地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是包括85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残疾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时代和生活的强者。
2、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是对广大残疾人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帮助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需要大力弘扬蕴含在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中的伟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助残先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堪称楷模,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通过不懈努力,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激励我们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