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场齐发力 舞出扶贫新天地

12.04.2016  10:10


  黄冈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4月11日)

   

  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截止2015年底,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4.88户,59.65万人,扶贫攻坚成为摆在黄冈面前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我市在统筹实施一系列精准扶贫举措的过程中,坚持把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提振能力的“试金石”、精准扶贫的“铁抓手”,开启了一条具有黄冈特色的长效产业脱贫致富之路。

  一、  我市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作法

  (一)实施五方联动,打造产业扶贫航空母舰。积极打造“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农户(贫困户)”五位一体的产业集群攻坚体系,将五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利益捆绑起来,形成一个“航母战斗群”。政府是主导方,是产业扶贫的发起者、组织者、实施者,对其它四大主体起组织协调、穿针引线、检查督办的作用,并无偿提供贷款贴息和扶持资金。银行是资本提供方,按政府扶贫部门注入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10的比例确定放款,放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执行,在帮助脱贫的同时确保自身收益。保险是风险分散方,根据产业的不同在政府扶持资金中专列保险费支出,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在风险发生时确保贫困户不减收、公司不受损、贷款有保障、扶贫工作不受影响。公司是产业带动方,是产业精准扶贫的载体,通过向政府出售服务、向农户提供服务,帮助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同时在扶贫中实现自身做大做强。贫困户是受益方,对政府来说是优惠政策承接方,对银行来说是借款方,对公司来说是合作方,权利义务界定清晰。   

  (二)依托优势资源,精心选择致富产业。精准扶贫,根本在于发展致富产业,重点在于选好选准产业。我市围绕粮食、油料、茶叶、奶牛、畜禽、纺织、水产、园艺、森工、农产品物流等10个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在每个县市确定了5个左右的精准扶贫主导产业,实现企业做大、产业做强、贫困户脱贫。罗田县是一个山区特色县,特产资源得天独厚,产业扶贫优势突出。在新一轮扶贫攻坚行动中,罗田县确定了黑山羊、中药材、板栗、旅游、电子商务等五大产业精准扶贫工程。湖北名羊公司暨锦秀林牧合作社作为黑山羊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在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中,认真履行服务主体职责,截至2015年底,短短4个月时间,已落实签约养羊的贫困农户达到1065户。2016年还将新增3500户,2017年新增5500户,计划用3年时间,带动1万个贫困户通过发展黑山羊养殖业,实现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过1万元的脱贫致富目标。

  (三)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关键作用。把选准的致富产业做大、做强、做久,使贫困农户持续增收,关键是要发挥市场主体带动作用。我们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广泛筛选培育有较大生产经营规模、较强市场竞争力、具备带动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愿意结对帮扶农村贫困人口的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因户择业、依法自愿、县级实施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对象逐人、逐户进行分类归队,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帮扶,并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已筛选各类市场主体1080家,意向带动贫困户50789户,143531人。1月份,我市对筛选的103个产业帮扶重点市场主体进行了精准扶贫业务培训。英山县湖北润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资源,大力发展英山茶香鸡,2015年,已对接贫困户876家,发放鸡苗100多万只。

  (四)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利益联接机制。为指导市场主体与贫困对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发展,稳定脱贫,我市主要采取了五种产业帮扶联接模式。一是“龙头企业+贫困农户”。龙头企业与贫困对象签订帮扶协议,根据贫困农户家庭情况及发展条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需要,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资金扶持、订单生产、技能培训、劳务就业等多种方式,通过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等多种渠道,辐射、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二是“专业大户+贫困农户”模式。专业大户与贫困对象签订帮扶协议,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采取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管理服务、保底收购、基地做工等多种形式,帮扶、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及乡村旅游等农特产业,学习掌握实用技术和发展门路,实现持续增产增收。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对象签订帮扶协议,依靠其组织优势和市场优势,采取入股分红、包购包销、技术服务、管理培训等方式,在产前、产中或产后与贫困农户进行合作联结,带动贫困农户稳定发展生产和经营。四是“家庭农场+贫困农户”模式。家庭农场作为包户包人主体,与贫困对象签订帮扶协议,采取承包租赁、合作联营等方式,吸纳利用贫困农户土地、劳力和其他资源,就地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五是“农村电商平台+贫困农户”模式。依托全国知名电商地方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平台,通过线上网店、线下实体店等渠道,采取为贫困农户网购商品、网销代销农特产品、提供物流配送岗位等途径,帮助贫困农户解决生产、销路、技术、信息等制约,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五)整合各类资金,大力输送产业发展血液。一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500元/人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2015年,我市整合设立产业扶贫基金65000万元,2016年计划产业基金规模将达到10亿元以上。二是加大贴息贷款力度。积极与农商行、邮蓄行合作,对贫困户实行“10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2015年,我市已到位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9400万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5427.1万元。三是盘活资产资源。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形式,提高农村资源资产市场化程度,有效盘活存量资源,不断推动农村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黄梅县油茶产业具备带动农户增收的潜能,龙成集团在油茶产业发展中,重点构筑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超产提成得“奖金”、订单生产得“订金”的五大带动农户增收通道,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和贫困户脱贫。

  二、  产业扶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精神动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依赖、依靠、依附思想较强,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主动脱贫意识差,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少数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把扶贫资金当成救助资金,不愿积极创业就业,不谋求发展产业,变主动脱贫为被动脱贫,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市场主体的带动和贫困户自我发展难度较大。部分贫困户对自身发展目标不明,不知道自己该发展什么产业、适合发展什么产业,选意向产业时摇摆不定,导致帮扶干部无法准确掌握贫困户产业发展帮扶需求,也就无法实现与市场主体准确对接。

  (三)政府支持市场主体政策力度不够。就目前情况看,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政府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仅限于部分贷款贴息,而市场主体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有限的政策支持,导致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逐渐减退。

  (四)小额信贷难以全覆盖。金融机构在产业扶贫中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凸显,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不足。金融机构怕担风险,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部分已经授信的贫困户怕担风险,不敢贷款发展产业。导致产业扶贫的主力军——市场主体无法通过聚集贫困户小额信贷来获得资金支持,也就无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接贫困户能力受到限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效应不明显,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做好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一)扶志是产业扶贫的前提。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实施贫困户“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

  (二)市场主体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根据贫困户意愿,与市场主体精准对接,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依托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市场主体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大对市场主体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力度。

  (三)资金是产业扶贫的保障。消除基层信贷员的放贷顾虑,鼓励金融机构和信贷员向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依托市场主体或自我发展参与特色产业开发和光伏产业,确保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四)质效是产业扶贫的支撑。精准脱贫有明确的时限要求,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风险性,要同时满足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的要求,就必须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补长、以长养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既满足限期脱贫的现实需要,又能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