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接力不松劲
巍巍武陵山不会忘记,有一份庄重承诺,是30年如一日,“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悠悠清江水不会忘记,有一种真心实意,是与基层打成一片,行业扶贫,硕果累累。
1986年起,农业部在刚刚成立3年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定点对口帮扶,保温饱、建基地、编规划、扶产业;进入新世纪后,农业部“一诺十年,再诺十年”,一届接着一届干,“给感情、给政策、给支持、给干部”;30年来,农业部已先后派出114人次在恩施州扶贫挂职,共投资恩施州各类农业项目400余个,中央财政资金38亿元,到恩施州对接工作的干部近千人;如今,帮扶接力棒正握在第十批工作组冯忠泽、黄海、郭君超的手中……
“这些挂职干部接地气,工作作风很扎实,好比一根根政策先知的天线,为外面了解恩施打通了一条条通道,为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表示,恩施州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属8个县市均是国家级贫困县市,建档立卡的绝对贫困人口达92万人,大多数集中在深山区、高寒区,难度大,任务重,请求农业部继续支持帮扶。
“挂职干部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农业部第十批定点扶贫联络工作组成员、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冯忠泽已先后在恩施挂职两次,有很深的恩施情怀,在他看来,“两年挂职时间,既要做好扶贫联络工作,又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工作重点,主动作为,在恩施打好扶贫这场硬仗。”
“工作组就是我们的智库”
——提建议,做推介,协调联络,确保中央惠农政策落地
恩施享有“世界硒都”美誉,也肩负着生态保护和脱贫奔小康的双重任务。
在农业部工作组的支持帮扶下,恩施州已建成特色农业基地500多万亩,有全国最大“富硒”茶基地,有湖北省最大的高山蔬菜、魔芋、马铃薯基地。
恩施州委副书记、代理州长刘芳震说,第十批工作组来到恩施后,经常深入一线调研,为州委、州政府在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决策参考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依据,还持续为恩施搭建了一个对外宣传推介的平台。
以茶叶为例,恩施全州茶园面积120万亩,大小茶企1900多家,几乎一企一品牌,不少都在打富硒牌。规模有了,下一步怎么办?工作组根据恩施州委、州政府有关茶叶品牌建设的总体思路,积极参与谋划整合资源。
“工作组就是我们的智库,在‘恩施硒茶’这个公共品牌打造上倾注了心血。”恩施州农业局局长黎华辉介绍说,2014年5月,在工作组的直接推动和操办下,来自州域公共品牌“恩施硒茶”旗下的46家茶企携500多个产品抱团亮相京城,参加“2014北京·恩施硒茶博览会”,签约金额达10.377亿元,助推了茶产业快速升级。
恩施有近2000年的种茶、制茶史,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工作组建议,茶产业提质增效体现在打好生态牌、富硒牌、土苗文化牌,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位于旅游景点恩施大峡谷入口附近,常年白云未散,花枝茶合作社理事长刘中山说:“以前只知道把茶种好、制好,在工作组启发下,知道把茶故事讲好、把茶卖好也很重要。”芭蕉侗族乡戽口村,是2013年农业部评选的美丽乡村,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村支书肖孚云说:“农业部工作组多次前来调研,给出了很多好意见,村民们对于把茶产业和乡村游结合很有信心。”
一年多来,工作组积极协助恩施州做好国家级农业项目的争取和落实工作;积极联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恩施特色农业、生态富硒、旅游资源、乡土人情、风俗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作组的促成下,8月15日,1亿元的“邮储农业贷”即将实施,主要向茶产业和畜牧产业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大到金融贷款,小到种羊选育,工作组帮了很多忙”
——扶典型,引龙头,发挥优势,推动草食畜牧全产业链
“大到金融贷款,小到种羊选育,工作组都帮了我很多忙。”建始县红岩寺镇农腾种羊繁殖基地负责人姚由成谈起工作组做的实事,滔滔不绝。
2014年3月12日,姚由成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如果不是农业部工作组到他场里调研,第二天他就准备去养猪。“后来,工作组给我分析了市场形势,生猪产业在本地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市场价格低迷,如果饲养本地纯种山羊‘恩施白山羊’会更有优势,冯州长他们是专家型领导,我信。”姚由成说,在工作组的指导下,现在他是像养宠物一样圈养着这些宝贝种羊,吃的是“压缩饼干”颗粒配方饲料、喝的是富硒山泉水、拉的农家肥卖到1200元/吨,还注册了商标。如今,已发展到年出栏5000只种羊的规模,带动周边200多位养殖户开始养羊。
“农业部工作组在畜牧产业方面的帮扶没有间断,他们走遍了山山水水,深入到养殖户的猪栏牛栏。”恩施州畜牧局局长肖家魁介绍说,“畜牧业是恩施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2014年,全州年出栏生猪500万头,畜牧业产值过百亿元。工作组帮我们理清技术路线,更新观念,确定方向,支持开发草食畜牧,推动了畜牧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从种一棵牧草到加工成牛肉干上餐桌,农业部工作组都在帮忙出主意。”恩施市盛家坝乡党委书记付定平说,黄牛产业是当地的传统,老百姓过去用牛耕田,现在开发食品,工作组来这里开了好几次专题会,为当地争取到了南方草场建设项目。
2007年就和农业部工作组结对的咸丰县高乐山镇白水坝村养殖户陈家权两口子是残疾人,每批挂职干部到咸丰后都会去探望帮扶,如今他们家已年出栏100多只山羊,年收入近10万元,还带出来几个徒弟发展山羊养殖。
“对于能干的乡土人才,工作组都是强化针对性培养,组织他们赴山东青岛、滨州和湖南湘西等地考察草食畜牧业发展,学习当地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作组成员、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郭君超说,按照州委、州政府引进龙头企业的要求,工作组还积极协调促成中牧集团与州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现在已进入投资项目对接策划阶段。
“能看到帮扶户的笑容就是最大的动力”
——扶真贫,真扶贫,科技支撑,增强定点扶贫内生动力
6月14日,冯忠泽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扶贫联系点,93岁老奶奶,4个月内3次见面,终于见到了笑容,政府出资推倒危房重建新房,马上就可以入住了。祝老人晚年幸福,也为县乡干部的执行力点赞。”工作组常说:“能看到帮扶户的笑容就是最大的动力。”
这位老人是利川市汪营镇井坝村的极贫户,仅靠低保度日,还要照顾一个53岁没有劳动能力的儿子,之前家里住的木屋是危房。工作组来此调研后,立即和当地政府紧急商量帮扶措施,现在给老人原地修建的砖房即将落成,后续生活保障措施也已到位。
恩施山大人稀。工作组认为,要让贫困地区从根本上脱贫,还是要靠科技。
“农业部30年科技扶贫恩施最大的成果,就是打造了具有山区特色、影响带动力强的州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曾在农业部上挂工作过的恩施州农科院院长李卫东介绍说,每一个产业落地都需要本地科技人员的支撑,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恩施州农科院对南方马铃薯和聚硒植物等特色农业科技研究都走到了全国前列,建成了武陵山区一流的分析检测中心,进入全国涉农科研机构百强,最终脱贫离不开当地自身的科技力量。
“感觉工作组是真扶贫,有些贫困村我们当地的干部也很少去,工作组却走到了。”咸丰县政府调研员曾庆国是个“本地通”,他说,自从农业部工作组成员黄海挂职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后,两人一起走了很多地方,带着馒头干粮下乡是常有的事。
一年多来,第十批工作组积极推进落实农业部相关单位定点扶贫恩施州的协议,争取帮扶支持,邀请专家到恩施,举办专题培训班,现场解疑释惑,传授新理念和新技术,指导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采访中不少农技推广人员都表示:“在工作组的协调帮助下,我们得到很多培训考察的机会,这让我们提振了信心,开阔了视野。”
恩施州委副书记董永祥表示,相信在农业部的连续支持下,一定能推动恩施州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