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困务必要“较真儿”

28.04.2015  11:05

赵艳生 

 

  当下,一些地方扶贫帮困搞得“轰轰烈烈”,但帮扶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一些地方因大搞扶贫的形式主义,而被人诟病。例如有的地方扶贫帮困一窝蜂、一阵风。一些人以为扶贫就是送钱送物,甚至是在重要节日领导去送点慰问金、慰问品,与贫困户拉拉手、拍个照,然后拍屁股走人。这是扶贫帮困的简单化、形式化。扶贫帮困,必须避免贫困户成为一些领导表演亲民爱民形象的“道具”。而要想真扶贫、扶真贫、真帮困、帮真困,扶贫帮困必须与贫困“较真儿”。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富裕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贫困。

  现实中贫困的家庭,有的是贫穷,而有的是困难。虽然贫穷是困难的主因,但贫穷并不能完全代表困难,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困都是因贫引起。贫困的家庭,有的是缺乏致富的门路和技术,有的缺乏致富的启动资金,有的是因生活环境恶劣所致,有的是因病因残致贫,而有的是因祸致贫,有的是有劳力而没工作,有的是缺乏劳动力,等。而有的还是思想贫穷所致。

  扶贫帮困不只是扶贫,还需帮困。有的人并不贫,但有困难。例如说鳏寡孤独者,他们有的人有不菲的养老金,但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生了病没人在床前侍奉。有钱没地方花,没人来照顾,毕竟养老金不能亲自来给人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而这些工作必须要人来干。所以对贫困户,应根据其贫困的原因,现在的状况,进行汇总、分类,建立贫困档案,让帮扶人员对贫困户了如指掌,以便有针对性的帮扶。

  看到扶贫帮困,让笔者想到了前几年那个“热烈庆祝我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新闻。一些地方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不思发展经济,而一门心思争贫困县的名头。因为贫困县要获得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至于贫困县的名头成了福利的代名词。现实中,对于居民也是如此,很多人把“贫困户”的身份也当成了福利,想方设法来带贫困户的帽子,因为没有人嫌扶贫款“扎手”。以至于一些地方一些人成了“习惯性贫困”。扶贫帮困就是要避免贫困的“钉子户”。

  所以,扶贫帮困要确保扶真贫,帮真困。前几年,笔者在医保所上班,有的人穿着高档名牌服装,开着十多万的轿车,参保医保时他拿出了低保证。而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一个40多岁瘫痪儿子,他们却没有享受低保,参加医保也就享受不到减免的政策。扶贫帮困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给贫困的群众雪中送炭,而不是给富裕群众锦上添花。

  也许那位开轿车穿高档服装的“低保户”是刚脱了贫,也许是其造假违规办理的低保。不管是何种原因,对于对贫困户的甄别,应每隔一段时间就甄别检查一次。毕竟贫困户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今年贫困,而明年也许就脱贫致富了,而有的人也许今年富裕,而明年就贫困了。特别是对于客观不贫主观贫的“贫困户”,他们贫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必须多管齐下,依法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和惩处。

  扶贫帮困对贫困较真儿,还必须加强对扶贫款使用情况的监督,同时强化问责,确保扶贫专款专用,而不能挪为它用。近年来,扶贫资金导致的腐败不胜枚举,有的甚至涉案数千万多元,对这种“雁过拔毛”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