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再调查|推进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是发展产业扶贫

14.03.2017  18:36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农民如何富起来”成为全局工作的“靶心”。在过去四季的《中国乡村调查》中,无论是“农业现代化探索录”还是“中国种粮现状报告”,都有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就是如何实现脱贫。今天的《乡村再调查》邀请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李伟民关注脱贫攻坚。

  这两年我国致力于通过各种办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而且要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这个词非常关键。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最重要的是要发展产业扶贫。

  刘永富:发展产业脱贫仍然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攻方向。最终还是要依靠发展产业来脱贫。异地搬迁,要发展产业,才能增收。即便是出去打工,要是没有产业,你去哪里打工?所以必须要靠发展产业来脱贫。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休闲旅游产业也好,食品生产加工的产业也好,可以说,只有发展了产业,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280万个。农业部数据称,全国农民合作社数量达174.9万家,四成农民加入其中。

  在采访中记者直观的感受到了产业扶贫的力量。河北省涞水县的白涧村前任扶贫书记夏少鹏去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还在村里谋划今年的产业发展。如今,他已经调往河北张北县。因为白涧村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发展产业,已经在今年实现了脱贫。

  夏少鹏:目前的收入已经到了贫困线了。从产业构架上,产业布局也基本上摆开了。下一步就是具体消化、继续发展的过程。

  现在是以旅游为主,包括养殖业和种植业。旅游业以乡间民宿为主。打造了一个比较美丽的滨河的小山村。种植业方面,我们和河北农大合作,种植高山苹果,是一种优生的高山苹果。到2019年就应该能够挂果丰产。这两年我们再加大投入。养殖业方面有长毛兔养殖。这是我们村特有的项目。去年我们扩大了规模。我们是2015年起步,2016年发展。

  记者:带领村民脱贫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

  夏少鹏:脱贫先脱愚,老百姓一开始对大产业的认识不清楚。

  我现在要去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二台镇,地桔子村。我们初步了解这个村是坝上地区村落。人口不太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张家口蔬菜产业做的特别好。下一步我们准备针对有机菜,扩大、壮大他们的集体经济收入。我们也在接触针对高档蔬菜的一些投资机构。从这方面帮助大家能供产销一条龙。

  夏少鹏说,他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老百姓不懂产业,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还要有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到如今,已经进入最难的阶段,要啃硬骨头了。而且,已经脱贫的地方,能不能继续发展下去,从脱贫进入到小康,这些都需要继续下功夫。其中,教育扶贫,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他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他认为,要摆脱贫困,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视野。

  范小建:解决头脑中的贫困,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意识,就是有强烈的改变自己的愿望;二是思路,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想改变自己,但不一定能想明白如何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探索,学习,创新。要能不断的适应信息变化的时代。

  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结构,解决温饱应该问题不大,但如何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进一步致富?如果缺乏相关知识,思路就打不开,所以需要学习。但是学习的过程并不简单,需要有人帮助。所以思想的贫困,一是内在自我改变的愿望,二是通过外力帮助形成脱贫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教育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最明显的就是乡村学校、教学点硬件条件的变化。去年乡村调查记者专门去西海固最穷的地方发现,学校是各村里最好的建筑。从篮球筐、乒乓球桌这样的体育设施,到电子琴、美术教室这样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根据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仅2014年,中央财政就下达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310亿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132.4亿元,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50亿元。2014年,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6.85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0.95平方米。

  学校的硬件条件是一方面,孩子们获得的教育质量究竟如何,要看老师怎么去教。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我国启动了“特岗教师”计划,2012年,国家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一系列的措施让农村学校有了更多的教师。乡村调查统计,对于“为什么报考特岗教师”这一问题,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当老师”和“为了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分别占到50.43%和16.12%。

  从全国来看,小学专任教师生师比从1985年的24.87:1下降到2014年的16.78:1,相当于每个教师少教8.09个学生,初中专任教师生师比从1985年的18.36:1下降到2014年的12.57:1,相当于每个教师少教5.79个学生。不过,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满意于留在基层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教学点,不少老师心里还是有所担忧的。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农村学校缺音、体、美、外语、计算机类教师,称作结构性缺员。主课教师内心也有很多的顾虑。比如工资待遇、职称。去年记者采访了宁夏彭阳县白阳镇南山村山庄教学点的负责人赵志忠。那时候他一直挂心自己的副高职称解决不了。今年年初,记者进行了回访,这次赵老师的心情不一样了:

  赵志忠:以前这个机会很少。按照新政策的说法,必须在农村工作25年以上,还要评上县级的优秀,我还没有。但是现在没有指标限制。今年我虽然没评上,但是明年,后年,我大有希望。

  赵老师的希望得益于新的职称评定政策。教育部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各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都提到了乡村教师职称的评定问题。比如彭阳,农村教师评定副高职称不受指标数额限制,不用论文、计算机等条件,只要有县级的奖励,比如优秀教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