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6)第26期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主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十堰市创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探索建立乡亲扶贫协会,把乡里乡外能人聚合起来,充分发挥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凝聚社会各界人力、财力、智力资源优势,用亲情链、爱心链、产业链连接贫困村、贫困户,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和活力因子,在促进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十堰市创建乡亲扶贫协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做法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回乡创业建协会藤上结瓜惠乡亲
——十堰市组建乡亲扶贫协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十堰市坚持以乡情为纽带,以贫困村为单位,以本地(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组建融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共赢性于一体的乡亲扶贫协会,延伸了“四双”驻村帮扶社会扶贫的链条,搭建了又一个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平台。
从2015年10月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乡亲扶贫协会成功组建到今年6月底,全市共组建乡亲扶贫协会300多个,发展会员1.2万人,覆盖300多个乡(镇)、260个村,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帮扶1.5万贫困户4.2万人,其中,已脱贫7000户2.1万人。
一、组建乡亲扶贫协会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发动。以乡镇、村为单位,组织调查摸底,建立在外知名或成功人士通讯录。通过登门邀请、走访交流、寄发节日慰问信、召开座谈会、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广泛调动本籍在外成功人士、离退休干部、个体工商业主和乡贤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他们加入乡亲扶贫协会,动员他们回乡创业、参与村级公益项目建设和管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他们反哺家乡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规范引导。为规范乡亲扶贫协会运行,十堰市各县(市、区)分别出台了《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意见》、《关于加强乡亲扶贫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组建乡亲扶贫协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体系、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推动乡亲扶贫协会建设规范化、组织社会化、工作常态化。制定《乡亲扶贫协会章程》模板,对协会的宗旨、机构性质、工作职责、业务范围、工作开展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三)试点示范推进。按照“先行试点,逐步铺开”的原则,成熟一个,成立一个,确保乡亲扶贫协会真正把社会各界力量凝聚起来。去年9月,十堰市确定在省定重点贫困村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开展乡亲扶贫协会组建试点。当年10月17日,十堰市首个“乡亲扶贫协会”在黄土梁村成立,协会吸纳会员51人。按照协会章程和年度活动计划,协会筹集扶贫资金30多万元直接用于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今年春节,协会组织慰问72户贫困户,今年上半年,协会商议修建3座过水路面桥,解决125户500人过河难问题,乡亲扶贫协会得到群众高度认可。在组建乡亲扶贫协会探索出成功路子后,十堰市按照实践、总结、推广“三步曲”,逐步在全市乡(镇)、村推广黄土梁村组建乡亲扶贫协会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编印宣传《组建乡亲扶贫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脱贫》的典型案例、召开现场会、介绍经验等系列活动,全市乡亲扶贫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仅半年时间,郧西县建立80多个乡亲扶贫协会,竹山县组建50多个乡亲扶贫协会,丹江口、房县、郧阳区等县(市、区)相继组建起100多个乡亲扶贫协会。
(四)健全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协会给予奖励扶持,推荐表彰。鼓励各地通过编写村歌、设功德榜、撰写《乡贤录》和《扶贫帮困光彩录》、捐建公益设施“冠名制”等形式,对协会会员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让会员在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十堰市通路实业公司董事长王涛出资百万元为张湾区花园村贫困户建“零租房”,被评为2016年度“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十堰市道德模范”。为了答谢乡亲扶贫协会所做的贡献,今年4月,竹山县委县政府主办 “精准扶贫·你我同行”大型答谢晚会,现场开展乡亲扶贫协会会员签约结对贫困户活动,晚会现场130多名企业主签约结对贫困户2000户。
二、乡亲扶贫协会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扶贫开发工作新形势,为十堰市乡亲扶贫协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事项、最艰巨的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十堰市委市政府庄严承诺:举全市之力,确保到2018年全市82.9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在秦巴山片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在这样的形势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能人、名人、贤人纷纷行动起来,一大批乡亲扶贫协会由此应运而生。
(二)“四双”驻村帮扶工作顺利推进,为十堰市乡亲扶贫协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以来,十堰市全面开展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建好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为主要内容的 “四双”帮扶行动,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帮扶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全市组建1236支工作队进驻1232个贫困村,10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3.6万贫困户,1511家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方式,直接投入到贫困村的帮扶资金达8000多万元,带动1.5万贫困户发展产业,参与共建15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劳动力7000多人,直接捐资超过10万元的帮扶企业达到100多家。
“四双”帮扶行动,推动着社会各方力量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同时也唤醒了从贫困村走出去的各类致富能人的“乡愁”,参与乡亲扶贫协会便成为他们报效家乡、回馈社会的重要选择。范元君是从丹江口市蒿坪镇余家湾村走出去的一名打工仔,从十几岁背井离乡在外拼搏,慢慢积累起一定的财富。他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是不忘乡情,自己富了,乡亲们怎么办?2014年,他毅然回乡,拿出自己的千万积蓄,为村里修路、建房、发展产业,带动了众多乡亲脱贫致富。
(三)投资环境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兴起,转型发展的机遇,为十堰市乡亲扶贫协会的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
近年来,十堰市武当山机场通航、县县通达高速公路、互联网进村入户,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被打破;山区特色产业蓬勃兴起,茶叶、山羊、中药材、核桃“四个百万”工程及其他产业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南水北调之后,国家和省全力支持十堰转型发展,孕育着众多机遇。优越环境、发展机遇吸引着常年奔波在外的家乡人,特色产业牵动着离乡远行的游子心。统计资料显示,去年底,全市在外创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成功人士达5000多人。这些创业者经历了城市和市场的洗礼,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技术、人脉等资源,懂市场经济,思路开阔,动员、组织他们回乡创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堰各级党委政府引导组建乡亲扶贫协会也正当其时。
三、组建乡亲扶贫协会的启示
十堰市乡亲扶贫协会的成功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
——在新形势下,社会扶贫力量潜力巨大,立足本地实际,顺应时代发展,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更有效的组织方式,是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乡亲扶贫协会的建立,凝聚的是乡情,渗透的是亲情,是打造脱贫攻坚“统一战线”的有效探索。协会会员大多是先富起来的乡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强烈的反哺意识,有能力、有意愿造福家乡。
——充分发挥乡亲扶贫协会会员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凝聚起全社会的人力、财力、智力资源,成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重要力量和活力因子,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乡亲扶贫协会像是一根常青藤,把乡里乡外能人聚合起来,用亲情链、爱心链、产业链连接贫困村、贫困户,让贫村、贫困户在这根常青藤上收获果实,加快脱贫,共奔小康。(十堰市扶贫办供稿)
送: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
发: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责任编辑:政策法规处联系电话:027-872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