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6)第20期

28.06.2016  11:22

  宜昌市:以“加减法”助推易地扶贫搬迁

  宜昌市深化易地扶贫搬迁首战认识,细化政策要求,坚持大员上阵,层层立下“军令状”,配强“指挥部”,制定“作战图”,以“加减法”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必胜。

  一、锁定对象做“加法”。严格按照省市统一规范的识别标准,采取“五个到户、三个签字”的工作机制,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入户识别和两次“回头看”,精准识别并锁定扶贫搬迁对象,在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保符合搬迁条件、有搬迁意愿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进。全市核定易地扶贫搬迁户为3628户10386人。

  二、规划设计做“加法”。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做好选址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安置点选址实行“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靠近城区),谋划编制 “五个规划”(搬迁总体规划、搬迁实施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安置点详细规划、搬迁户脱贫计划),创新安置方式做到“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户型、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三、整合资源做“加法”。整合扶贫、发改、财政、国土、人行等部门力量,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制定《宜昌市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规定标准执行,家庭人口2人的农户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要求以县为单位确定补助政策,原则上人均不低于8000元,户均不低于3万元,允许各地结合实际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指导各地成立投融资平台,积极对接争取农发行专项贷款,目前已获批信贷资金61亿元。同时整合捆绑交通、国土、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造血扶持做“加法”。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加强搬迁贫困户后续产业扶持力度,紧紧依托茶叶、柑橘、畜牧、蔬菜、中药材等农业优势,推动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健全“订单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村”、“光伏扶贫”等模式,引导搬迁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发展致富产业。如夷陵区精选19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口帮扶171个贫困村,确保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每个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专业合作组织。

  五、手续程序做“减法”。坚持节约集约的用地原则,相关部门联动简化手续,为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合理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各安置区项目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水、电、路、通信网络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村民活动场所、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及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将安置区打造成精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截止5月底,全市已开工集中安置点42个,已累计建成入住170户299人。分散安置累计建成入住220户611人。

  六、督查整改做“减法”。市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作战路线图、推进时间表,聚焦项目进场、施工、建设、配套、就业、入住、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生态产业等环节逐个跟踪督办,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的形式开展督查,对阶段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部门责令按时完成整改,对期限内没有完成的单位部门按有关规定启动问责程序。目前,已对8个县市区专项督查中发现的15个问题进行了通报,要求举一反三,建立台账,逐一明确责任,逐一研究措施,逐一整改到位,逐一对账销号。(宜昌市扶贫办供稿)

  送: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

  发: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责任编辑:政策法规处联系电话:027-872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