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5)第1期
(总第四十四期)
编前语:2014年以来,襄阳市扎实开展以领导联乡帮、单位驻村帮、干部联户帮、区域协作帮、社会参与帮为内容的“五帮”活动,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对接,精准定责,取得良好效果。省委书记李鸿忠圈阅了襄阳市的“五帮”情况报告,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报告上批示:“襄阳的作法很好,效果很好。” 襄阳市的经验具有典型意义,值得在全省学习推广。
襄阳市扎实开展“五帮”活动 倾力精准扶贫攻坚
2014年以来,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战略和全省扶贫攻坚会议精神,盯准南河流域贫困地区,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扎实开展 “五帮”活动,帮扶南、保、谷3个山区县整体脱贫,力争按照全省部署,提前于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全域覆盖
(一)帮扶主体全覆盖。一是领导联乡帮。市“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乡镇,33名市级领导全部深入联系点协调扶贫攻坚难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先后两次专程到联系点谷城县五山镇调研,现场协调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单位驻村帮。实行党政机关、驻襄部队、驻襄单位、人民团体及市属企事业单位包村制度,市、县、乡三级联动。市直213家单位“一把手”每季度带队入村调研走访一次,690名工作队员常驻贫困村帮助解决问题。三是干部联户帮。市直单位每名党员干部结对联系1个贫困户,每年深入农户2次,帮助解决1—2个生产生活困难。全市已有36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与贫困村贫困户“结穷亲”。四是区域协作帮。高新区、襄州区、枣阳市3个实力较强地区,分别帮扶2个贫困乡镇,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园区共建等方面全面协作发展。五是社会参与帮。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自愿选择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市已有78家民营企业和社会团体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参加驻村帮扶。去年共落实帮扶资金2935万元。
(二)帮扶对象全覆盖。南河流域内南、保、谷3县33个贫困乡镇,全部有市级领导联乡帮扶,289个贫困村全部有单位(企业)驻村帮扶,3000余名特困扶贫对象全部有帮扶责任人,2.9万低保户和0.43万五保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10.16万扶贫对象全部通过“五帮”活动受益。
(三)帮扶实效全覆盖。通过三年活动,力争达到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每个劳动力有拿手技术,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校校达到“五有配套”,100%留守孤寡老人老有所养,100%智障残弱群众吃穿不愁,100%土坯房、危房户住有安居,100%村组出入便利,100%群众饮水安全,全面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确保稳定脱贫。
二、精准施策,创新方式全力推进
(一)结对子扶贫。33个乡镇、291个驻村工作队均已与帮扶对象紧密结对,并制定三年帮扶计划,实现政策、资金、项目、物资到户。市政协办工作队连续5年结对帮扶保康县白峪沟村,其工作队长成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
(二)差异化扶贫。三年内,全市拟对2.75万危房贫困户帮扶实施危房改造或扶贫搬迁,对1.3万有能力缺技术的贫困户帮扶扶持发展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生产项目,对5000户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完成学业,对鳏寡孤独老人建设100个村级幸福养老院,力求把扶贫工作做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三)造血式扶贫。一是突出扶能扶智。2014年,开展畜禽养殖、药材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56期,培育农户1.1万;“雨露计划”输出专业技术人才833人;为137个农家书屋配备农技、励志书籍2000余册。二是突出就业转移。组织劳务输出3.4万余人次,人均年收入3.5万元。三是突出经济扶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支持连片贫困地区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入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去年已扶持南河流域片区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2个、家庭农场135个,新建核桃、蓝莓、食用菌、高山蔬菜等产业基地81个,各类产业基地达40余万亩,扶持带动10多万农户户平年增收1.5万元。
(四)固本式扶贫。2014年,通过换届选举,选择1048名生产大户或致富带头人、184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237名退伍军人、225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占全部总数的73%,“双带”能人已成为村级组织中坚力量。投入300余万元优化南、保、谷农村网络化建设和村委会服务中心建设,对33个贫困乡镇镇村扶贫干部进行整村推进培训,真正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三、精准对接,突出重点全域发展
(一)与县乡发展规划对接。围绕南、保、谷3县“全市特色产业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山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目标定位,帮助南漳县着力培育有机农业,发展绿色经济,帮助保康县立足旅游经济,全力推进九路寨、五道峡、野花谷等核心景区建设,帮助谷城县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广泛开展“油茶示范县”、“庙滩镇蛋鸡养殖示范乡镇”示范建设。
(二)与市直部门职能对接。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建委、电力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承担南河流域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六难”整改责任,分别制定落实路径图。2014年,硬化通村公路507.8公里,县乡公路96.15公里,286个村完善路网;12个未通水泥路的行政村已全部纳入2015年计划。兴建6个供水工程,解决9.3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或改扩建村卫生室202个;完成户户通电目标;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和危房贫困户3926户。
(三)与扶贫开发政策对接。全面落实《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政策、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政策以及整村推进、雨露计划、贴息贷款、扶贫搬迁等扶贫开发政策,打通使用各类专项扶贫资金、生产发展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信贷资金等,科学整合项目,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2014年,全市整合2000余万元,扩大实施126个整村推进项目;投入22万元,帮助58户扶贫搬迁户和231名雨露计划学员解决自筹差额。
四、精准定责,脱贫目标全面实现
(一)加强组织协调。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五帮”活动,每个乡镇明确一个牵头单位统筹片内帮扶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牵头单位工作汇报会,通报活动进展情况。牵头单位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沟通帮扶计划、帮扶方式、帮扶重点,梳理帮扶情况和问题上报联乡领导,确保工作高效、资金落实、责任到位。
(二)加强督办督查。对各帮扶计划实行路线图管理,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联合督查专班,定期不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不力、脱贫成效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市“五帮”活动办公室及时收集活动进展情况,刊发活动简报。
(三)加强综合考评。坚持以贫困镇、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查帮扶工作成效基本尺度,将扶贫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评先表模、提拔重要依据。重点考核贫困村、贫困户自身发展状况,包括综合素质、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收入状况、返贫率等,确保实现“帮一户、富一户,扶一村、强一片”。
十堰市“四双”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自2014年8月4日以来,十堰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扶贫攻坚片区推进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积极行动,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认真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截至2015年2月,全市共组建驻村工作队1236支,帮扶贫困村1232个;组织3.5万名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4.2万户;动员1154家企业帮扶贫困村943个,签订村企共建协议808个;选派科技特派员1003人,进村服务1952人次;规划帮建项目6.4万个,已完成1.8万个;计划帮扶资金1.3亿元,到位资金9438万元。驻村帮扶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形成了积极推进态势。市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四双”帮扶工作亲自安排指导。全市34个市级领导各带领一个驻村工作队、联系一个贫困村、包扶一个贫困户。据不完全统计,市级领导人均到村入户3次以上,落实到村到户项目126个,到位资金3000多万元。市委统战部、工商联、经信委、住建委、房产局、商务局、农业局等8个部门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多次组织动员,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千企进千村”扶贫行动的通知》,组织1154家企业进村开展村企共建。市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住建委、农机局等部门选派1003名科技特派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科技服务。市科技局、人社局、财政局、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科技特派员联村行动的通知》。
二、县(市、区)高度重视,形成了市县联动推进格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都召开了会议,安排部署“四双”帮扶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组建了县直驻村帮扶工作队,动员包村企业、包户干部迅速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同时,各县(市、区)积极与市直帮扶单位、企业、科技人员进行对接,市直帮扶和各地帮扶相结合,基本实现全市贫困村“四双”帮扶全覆盖。郧阳区成立了精准扶贫指挥部,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专职负责此项工作。房县成立了驻村帮扶办公室,抽调6名人员,负责驻村帮扶日常工作。丹江口市把驻村办与脱贫奔小康办合并办公。竹山县每月对县直驻村工作队进行督办检查。竹溪县、茅箭区制定了帮扶到户管理办法,明确包户干部责任。张湾区探索了驻村帮扶信息化管理。郧西县注意处理上一轮与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队关系。各地均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层层明确工作责任,确定工作任务与目标。
三、片长单位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卫计委、市发改委等10个片长单位充分发挥职责,以片区为单位召开了片区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驻村工作;及时收集片区工作情况,按月通报和交流;不定期开展督办检查,确保片区工作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创办样板工程。
四、市直部门精心组织,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市直各部门行动迅速,全面铺开驻村帮扶工作。各单位均第一时间召开干部职工会议,组建驻村工作队,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工作队长,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五、市直工作队措施有力,取得了明显的帮扶成效。各工作队和包户干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环境整治、转移培训、送医送药、捐资助学等群众最关切的项目开展工作,帮助贫困村创办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培植示范大户和主导产业,引导土地流转,为帮扶村理清了发展思路,帮助各地开展村委会换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贫困村选强配强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