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产业扶贫“六大模式”探析

27.10.2015  16:36

房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办公室  陈竹

 

  扶贫对象识别以后,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摆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产业扶贫为抓手,靠强有力的产业带动,让贫困农民在“造血”中实现根本性的脱贫是扶贫的重要路径。但产业扶贫不完全等同于产业发展,必须以产业为基础,以扶贫为目的,关键要解决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因地制宜选好产业项目、选好发展模式。

  湖北房县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了很多实在、管用的好办法,其中房县土城镇土城村的黄酒产业“统分经营”模式、土城镇龙坪村的食用菌产业“园区+”模式、军店镇三溪沟村中药材产业的“租金+薪金+股金”模式、门古寺镇项家河村的养羊“四包”模式、上龛乡的养蜂“直通车”模式、青峰镇卧牛观村的能人大户和市场主体“双带”模式发源于基层,成长于实践,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实践方式,充分发挥了产业带动效应。

  “统分经营”模式统出“黄酒飘香

  扶贫模式:“统分经营”模式是房县土城镇土城村在发展黄酒产业中探索出的一种发展模式,主要是立足当地群众多年酿造黄酒的传统习俗,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公司及合作社“统一原料供应、统一生产工艺、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购销推广”,由农户分户酿造黄酒的方式,带动全镇200多户农户从事黄酒生产,初步形成了以“三碗不过岗”为龙头的黄酒一条街。

  发展步骤:一是成立合作组织。2014年,该村成立了黄酒专业合作社,入社103户,入股58户,每股500元,共入200多股,最大股东40股。二是联系企业合作。积极与庐陵王酒庄合作,由公司负责包装销售、打造品牌。三是确定股金分红方案。合作社以7.5元/斤从农户收购,以8元/斤出售给庐陵王酒庄,每斤提成0.5元,提成部分的60%用于股民分红,40%作为合作社运营管理成本。四是解决资金难题。为解决贫困群众缺乏启动资金问题,该村一方面与妇联、工会、扶贫办、人社局等部门协调,争取政府贴息贷款120万元,提供给20多户贫困户,每户5万,使用期限2年。另一方面,成立基金担保协会,筹集20万元注入农商银行作为担保基金,通过放大效应,为农民担保贷款200万元,缓解了资金压力。

  扶贫成效:2014年合作社收益20万元,其中股民分红12万元,每股106元,户分红最高4240元,加上收益分红,获利1万余元。通过发展黄酒产业,带动了5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预计可销售黄酒500万公斤,实现产值1亿元,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可带动70户贫困户脱贫。

  “园区+”模式搭起“致富平台

  扶贫模式:“园区+”模式是房县供销社在土城镇龙坪村探索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立足该村是历史悠久的耳菇生产地,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产业园区,统一提供场地、大棚等设施,由农户负责管理采摘,合作社负责产品收购、储存、销售,承担了全部风险,从而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发展步骤: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社。2010年,由县供销社发起,该村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入社186户,注册资金500万元,目前合作社已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获得扶持资金80万元。二是实施股份制经营。2014年,引进十堰武当山珍有限公司参与股份经营,其中县供销社占股40%、武当山珍占股40%、龙坪村占股20%。86户农户入股,每股50元。三是采取园区化管理。累计投资近500万元,建成了100亩食用菌园区,配套了拌料场、储藏室、冷冻库、钢架大棚等设施,购置了节能环保煤柴两用灭菌锅、自动化装袋机、木屑粉碎机等设备,按照园区“统一装袋、统一灭菌、统一接种、统一养菌”模式,培养商品菌棒,以成本价出售给农户分户管理。四是设立基金担保。武当山珍公司注入农商行5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按10倍放大反贷给农户作为生产资金。目前,已有22户向农商银行申请贷款110万元。五是实现农超对接。利用合作社“大燕”牌商标和武当山珍公司“武当山珍”牌商标的双品牌效应,积极开展农超对接,与武汉中百仓储集团等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签订了供需协议,产品销往十堰、襄阳、武汉、上海、西安等地。

  扶贫成效:在食用菌产业拉动下,2014年,全村100多户利用山林资源向园区供应菌材,户平增收5000元以上;园区带动农民就近打工10000多人次,实现打工收入100万元。目前,直接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22户,发展食用菌60万袋,其中精准扶贫对象17户,发展食用菌19万袋,户平增收4万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今年该村新纳入精准扶贫对象30户,园区生产规模扩大到100万袋,预计实现产值720万元,将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直通车”模式酿造“甜蜜生活

  扶贫模式:“直通车”模式是房县上龛乡将农民养蜂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立足该乡野生植物众多,农民素有养殖蜜蜂的习惯,所产野生百花蜜品质优越的良好基础,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采取免费提供和奖励蜂箱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养蜂,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发展步骤: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双龙村定盟蜂蜜农民专业合作社、范家垭蜂蜜农民合作社,入社21户。二是实行政策奖励。对有意愿养蜂但缺少资金的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蜂箱5个。对养蜂达到30箱的农户,奖励蜂箱10个;达到50箱的,奖励蜂箱20个;达到70箱的,奖励蜂箱30个。目前已奖励570个。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县综合执法局、规划局、地震局、机要局等单位共筹集资金10万余元,为31户贫困户购置蜂箱310个,定向帮扶贫困户发展养蜂。四是加强宣传促销。通过《十堰日报》等媒体,加大了野生百花蜜宣传力度,提升蜂蜜知名度。同时,与湖北农锦中药材农产品加工销售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展了省内外销售市场。

  扶贫成效:2014年,全乡蜂农达444户,养蜂4918箱年产蜂蜜3万公斤左右,年收入300万元以上。2015年,新带动31户贫困户养蜂282箱,15户年底可以脱贫。

  “三金链接”模式找到“治穷药方

  扶贫模式:“三金链接”模式是军店镇三溪沟村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建立产业基地,培育“产业工人”等措施,让群众流转土地收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农户入股分股金,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模式。

  发展步骤:2013年,该村引进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100亩(山场2550亩、耕地550亩),建成了地道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主要种植苍术、北柴胡、桔梗、板蓝根、白术、桅子、白芍、牡丹、草决明等,基地建成后,招收当地农民到基地打工,让村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同时,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政府将注入资金500万元,以集体名义入股,通过股金分红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

  扶贫成效:实现了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一是流转土地收租金。土地流转后,农民不担任何风险,每亩可获租金400元,仅流转土地一项,全村收入120万元,户均收入近2000元。二是入园打工挣薪金。中药材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力,当地农民到基地打工,成了名符其实的“产业工人”,每人每天工资60元,年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外出找不到工作的贫困群众也能在家门口挣到一份稳定的收入。三是农民入股分股金。下阶段,将依托神农本草公司,以三溪沟村为中心,辐射带动下茅坪村、何家村发展中药材产业,计划流转土地1.5万亩,建设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采取农民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通过股金分红增加收入。2014年,带动5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又有45户脱贫。

  “四包”模式走出“羊关大道

  扶贫模式:“四包”模式是门古寺镇项家河村立足该村山场辽阔、有宜牧草场4万多亩、年产农作物秸秆4000吨以上的资源优势,通过成立合作社,吸纳有养殖意愿但无经验、无资金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提供包技术、包供种、包饲料、包销售“四包”服务,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步骤: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社。2013年,村支部书记方必春集中32户养殖户,成立了房县春润山羊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筹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山场1000多亩,建羊舍4栋1500平方米、饲料仓库220平方米、购买种羊200多只,购买饲料加工机械2套,开始发展山羊产业。二是提供“四包”服务。包技术,对合作社养殖户实行“统一防治技术、统一供应疫苗、统一驱虫、统一阉割、统一饲养管理”服务,疫苗和药物收取成本费,其它全部免费。包供种,对资金困难的养殖户,由合作社统一组织调剂提供种羊。共向30户养羊户提供30只波尔种公羊,同时,以投母还仔方式向6户贫困户提供波杂能繁种母羊30只,养殖收益归养羊户所有。包饲料,精饲料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配方、以成本价统一供应给养羊户。青饲料由合作社收购农作物秸杆,经过揉丝、青贮、打包、存放后,以成本价供应给贮料不足的养羊户,保障饲料充足。包销售,为保证山羊有稳定销路,合作社与山羊经纪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定购销协议,分季节集中组织销售,售羊收入全额向养殖户兑付,合作社不收取任何利润。

  扶贫成效:“四包”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养羊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部分贫困户通过养羊获得了稳定经济收入,涌现出了席良兵、杜德龙等一大批养羊能手。同时,合作社向周边群众提供羊粪,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粮油等,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2014年,合作社出栏山羊200多只,实现收入16.2万元,29户贫困户脱贫。目前,合作社已发展养羊户97户,其中饲养量200只以上大户12户,现存栏山羊2890只。此外,合作社争取到湖北省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草场项目,总投资550万元,在该村全面推行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采取“放牧+补饲”的山羊饲养方式,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山羊养殖脱贫致富路。

  “双带”模式带来“脱贫希望

  扶贫模式:“双带”模式是青峰镇卧牛观村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按照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着力开展“双带”扶贫活动,采取党员干部率先示范,能人大户带头致富,村民(贫困户)跟着学、跟着干,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最后实现共同致富。

  发展步骤:一是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带头致富,带动脱贫。村党支部书记张启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已养殖秦川黄牛96头,波努马三元杂交山羊580头,白羽乌鸡10000只,畜禽价值达260余万元;种植烟叶50亩,每年收入15万元左右。张启龙的率先示范,让身边的党员干部、能人大户深受启发,涌现出了张启虎、李师建、张道成等一批致富能手。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每个党员干部、能人大户包联1—2户贫困户,帮助制订产业脱贫计划,解决产业发展中资金、技术等问题。二是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该村采取“党员干部+能人大户+贫困户+合作社”模式,按照“地种烟叶、山养牛羊、空场育耳菇、屋旁喂乌鸡”思路,引领全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组建了烟叶专业合作社、启龙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吸纳50多户入社。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鸡苗、母羊以及种养技术,辐射带动全村80%的农户。

  扶贫成效:通过能人大户和合作社“双带”模式,目前,全村32户发展烟叶800余亩,15户集中发展袋料耳菇40万袋,21户养殖山羊3000多只,41户养殖乌鸡16000多只,其中养殖山羊300只以上5户、养鸡2000只以上2户、发展食用菌5万袋以上3户。同时,组织农民100余人常年在合作社打工,每年人均收入1.5万元。2014年脱贫17户,今年可脱贫5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