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试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28.03.2016  09:08

  

  3月12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甘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拟建项目工地上,规划设计院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该地的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情况进行勘查。待地勘、规划等前期工作结束后,工程将全面开工。

  住上单元房,畅游互联网,购物有超市,健身有广场。恩施市把甘溪村作为试点之一,打造交通便利、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易地扶贫搬迁样板工程。

  一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甘溪村集中安置项目是恩施市今年率先启动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距州城12公里,紧邻209国道,地质条件好。

  项目规划占地27亩,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附近两个村72户贫困户的新家园。

  “十三五”开局,恩施市决心拿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

  作为恩施市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易地扶贫搬迁着力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将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新起点。

  摸底调查数据显示,该市有意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7104户21624人。

  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恩施市将贫困户安置点布局在中心村、特色产业带、乡村旅游区和产业园区周边,确保“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科学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和设计户型。

  2016年,该市计划新建集中安置点131个,安置贫困户3226户10051人,其中集中安置1940户6045人、分散安置1286户4006人。

  二

  告别穷山沟,移居安乐窝。

  “老屋离集镇远,住起也不安全,还是想搬下来。”贫困户毛善志袒露心声。恩施市龙凤镇二坡村呙家港组村民毛善志的房屋属C级危房,加上年老体弱,毛善志被村里确定为首批易地扶贫搬迁户。

  新塘乡木栗园村、河溪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出行难、就医就学难,贫困户搬迁的意愿很强,双河集镇硒源小镇新区集中安置点项目为70户贫困户带来了希望。

  群众的需求是工作的起点。坚持“经济、实用、方便、绿色、共享”的理念,恩施市综合考虑各地基础设施条件和房屋实用性,节约项目建设成本,减轻贫困户经济负担。

  在规划集中安置点时,充分考虑医院、幼儿园、活动广场等生活基础配套建设,确保贫困户搬得下来、留得住。

  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龙凤镇二坡村杜家湾组、呙家港组的村民也想通过搬迁到集镇和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居住。

  目前,位于龙凤镇二坡村的水井湾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点吸引23户贫困户到此安居。

  今年年底前,龙凤镇18个村计划完成33个居民集中安置点建设,搬迁贫困户368户。

  三

  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有机结合,恩施市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带动作用,合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恩施市龙凤镇二坡村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40余户近200人参与经营,发展蔬菜、红提、花卉苗木,带动年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

  金龙坝村旅游、茶叶、生漆等特色产业优势突出,被确定白果乡首个易地扶贫搬迁试点村,今年计划完成137户易地搬迁任务。

  “赶场近,饮水解决了,生活方便了,加上4亩茶园,生活应该没有问题。”贫困户李远福从金龙坝村涧槽溪搬到五相土集中安置点,感受到搬迁带来的好处。

  恩施市白果乡计划今年在金龙坝村、两河口村等产业基础好的5个村421户贫困户1206人实施统一安置。

  紧邻S233省道的阳天坪村,是恩施城区至大清江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发展旅游和物流产业优势得天独厚。作为三岔乡的首个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点,233亩土地基本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

  今年,三岔乡计划安置162户贫困户453人。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以龙头企业带活安置点的特色产业发展,以旅游、小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搬迁户增收。

  科学规划、逐步推进。恩施市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恩施市扶贫办  沈宏臣   谢顺  张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