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机制 优化服务
建立机制 优化服务
——深入推进苏柳英小组建设
鄂州市残联 吕雪昭
鄂州市共有6.1万残疾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75%。2011至今,全市已成立苏柳英小组400多个,注册成员3000多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积5000多人次,10000多残疾人得到帮扶,苏柳英小组已成为鄂州市扶残助残的一支中坚力量。今年5月,苏柳英小组被中残联、团中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全国志愿助残阳光基地”称号。
一、搭建平台使服务常态化
2015年年初,鄂州市残联在各村(社区)康复室建立了残疾人心愿墙,由残联发起,全市各单位苏柳英小组纷纷认领残疾人微心愿,实现了搜集、认领、完成残疾人心愿一站式服务,受到残疾人的热烈欢迎。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志愿组织和社会力量关爱残疾人、对接微心愿,鄂州市残联建立起了网络“心愿墙”,开通“助残梦工坊”微信公众号。目前,该微信平台已搜集残疾人微心愿故事70多条,社会爱心力量认领心愿30多个。
二、规范管理使服务制度化
鄂州市残联进一步加强了苏柳英小组工作室建设,建立全市志愿助残信息数据库,制定出台《苏柳英小组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苏柳英小组志愿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并将每次活动记入台账,实行积分制,纳入年度考核。鄂州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团委等多家单位对苏柳英工作法进行了反复讨论,总结提炼了苏柳英“五心”工作法——即真心倾听、细心梳理、用心实干、诚心回访、爱心传递,由文明办向全市进行推广,用以指导全市党员干部以苏柳英小组为载体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群众。
三、开展活动使服务实效化
真正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苏柳英小组的行动指南和最终目标。据初步统计,2015年以来,苏柳英小组开展帮扶活动500多人次,共捐款捐物达4万元,受惠残疾人达1万多人,在全市不断掀起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潮。一是开展精准服务。利用残疾人微心愿平台,引导全市苏柳英小组长期开展捐款捐物、上门服务、心理辅导、义卖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如,在苏柳英小组的帮助下,龚彩琴走出了意外致残、失业、离婚的多重阴霾,自学了财务本科,当起了会计,被评为先进个人,还重新找到了感情的归宿;有两个孩子的单亲残疾人母亲陈春苔开起了理发店;精神病人吴约民获得了新生……苏柳英小组通过爱心平台对接服务,切实解决了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开展专题服务。利用残疾人节日、传统节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等契机开展节日游、关爱孤独症儿童、中秋送温暖、结对帮扶等专题服务活动。如,今年7月,苏柳英小组围绕“邻里守望,阳光助残”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帮助残疾人就医、就学、就业等志愿活动。组织滨湖社区10多名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学习剪纸技术,并做好宣传,吸引了社区居民纷纷购买他们的作品,极大增强了残疾人的自信心;组织内河社区残疾人举办了首届残疾人趣味运动会,吸引了大批附近居民前来观看;赴泽林镇涂桥村严家湾,为刚刚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残疾人家庭子女严相送去1000元助学金和生活用品……苏柳英小组在实践中不断赢得广大群众的点赞。
四、强化宣传使影响力扩大化
随着助残志愿服务活广泛深入地开展,苏柳英小组为民服务的正面形象在残疾人群体中口耳相传,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鄂州市残联注重发挥媒体的作用,与全市各大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鄂州日报、鄂州电视台等多个媒体紧密关注苏柳英小组动态,及时报道苏柳英小组活动信息,越来越来越多的“粉丝”加入苏柳英小组。鄂州市志成益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负责人邹志诚的带领下与苏柳英小组联合开展了多项扶残助残活动。如,今年夏天,志成益道与苏柳英小组成员联合帮助杜山镇东港村残疾人种梨户陈安兰卖梨,从采摘、运输到销售全部义务包干,尤其在销售活动现场,许多市民了解情况后,争相买梨,用行动支持了志愿者们的义举,陈安兰家的5万多斤黄金梨全部销售一空。今年,志成益道服务组织被授予“全省志愿助残阳光基地”称号。鄂州市鑫畅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军受苏柳英小组的影响,也用实际行动帮扶贫困残疾人,该社建立了全市创业基地第一个残疾人自治组织——鑫畅残疾人协会,已吸收会员91名,从事蔬菜种植、水产品养殖等农业生产,会员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另有50多名残疾人以打短工的形式入社,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赵建军在与残疾人的合作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表示,将带领周边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让合作社成为残疾人创业、就业的“香饽饽”。赵建军被评为“全省志愿助残阳光使者”。
下一步,苏柳英小组将在完善机制、扩大宣传、精准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并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继续壮大,不断引领鄂州市志愿服务水平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