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扶贫需精选准派

05.02.2016  09:57
 

  因精准扶贫工作不给力,黄石市56名驻村“第一书记”近日被召回,参加集中训导班学习。这是黄石首次就具体项目举行干部召回训导。(2月4日《人民日报》11版)

  “不给力就召回”。在扶贫开发进行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黄石自亮“家丑”,自我动刀,主动把经验不足、作风不实、综合排名靠后的“第一书记”召回,显示了加强队伍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坚定决心。

  正如企业召回缺陷产品,既是对消费者的负责,却也暴露出产品出厂把关中的问题。当前,各地纷纷选派驻村干部到扶贫一线,要求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此举惠及群众,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第一书记”,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的关键抓手。但同时,一些单位对扶贫开发认识不足,为派而派、敷衍塞责。有的单位把精准扶贫主战场,当成锻炼新人的“练兵场”,将一些不懂群众语言、不擅基层工作的干部派驻贫困村。有的单位满足于“年初发一个通知、年终搞一次督查”,对帮扶对象、派驻干部疏于监管、缺乏培训。长此以往,难免出现少数派驻干部因不尽责、不尽心、不给力、不干事的现象。等到事后被召回、被问责、重新再选派,往往容易贻误扶贫攻坚时机。

  派一名“第一书记”并不难,难的是精选准派,真正找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领路人。选派用人应从长计议,不能一派了之。要在“”字上下狠功夫,选出有官德、肯干事、有本事之人。瞄准一个“”字,根据领导干部和所在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双向选择、双向匹配,人尽其才、事倍功半。同时加强监督和检查,形成选任、管理、考核、保障、奖惩的配套政策体系,让“第一书记”真正能够派下去、干得好、扎稳根。

  事前精选、事中监督、事后问责,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减少干部召回,让脱贫步伐迈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