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扶贫办2015年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安排
20l5年是深化扶贫改革创新关键年,精细化管理扶贫项目规范年,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工作开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以精准扶贫为重点,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为首要任务,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咬定目标、挂图作战、全员上阵、稳步推进,向贫困宣战,全力打赢精准扶贫这场硬仗。
一、创新扶贫机制 制定目标任务
县委、县政府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三年为期、整体脱贫”的总体要求,脱贫计划到年,任务分解到月,挂图作战到村,帮扶措施到户。具体任务是:2015年脱贫8059户25937人,2016年脱贫39个村14119户45256人,2017年脱贫39个村12534户39168人,2018年脱贫40个村11539户37055人。全面实现“县摘帽、乡(镇)出列、村脱贫、户销号”的战略目标。
二、实施精准扶贫 确保工作实效
2015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稳步推进,系统显示预脱贫人口27469人,是年度目标任务的105.9%。重点工作稳步推进、着力打造六大品牌。一是整村推进:全面完成了2014年启动的15个重点贫困村(含4个老区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新启动39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已完成任务的60%。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有较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二是扶贫搬迁:扶贫搬迁600户,做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三是“雨露计划”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基地承办、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扶贫到户、农民受益”的原则, 2014-2015年度符合补助条件的中职、高职在校生822人,人均补助1500元,已发放补助资金123.3万元。为贫困生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就业平台,为困户子女提供了上学、就业机会,带动了家庭致富增收;四是老区建设:国家今年为我县安排老区建设资金180万元,重点扶贫4个老区乡镇的4个老区村的水、电、路改造升级和产业发展,同时专项资金30万元扶持一个老区乡镇的产业基地建设。电力扶贫300万元配套老区项目建设,让老区人民共享扶贫开发成果;五是扶贫贴息:2015年为20家企业申报贴息贷款,总额度17420万元,核定申报16050万元,安排贴息资金381.65万元。通过扶持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六是金融扶贫:出台了《巴东县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各乡镇成立了金融扶贫领导小组,安排专人从事金融扶贫工作,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签订了合作协议,现已对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授信230万元。
三、改进工作方法 做到稳步推进。
(一)规划先行。完成《武陵山片区巴东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巴东县“十三五”扶贫开发实施规划》、《巴东县江南三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规划编制,三个规划共谋划项目818个,概算总投资2111.42亿元。目前,申请农发行贷款8亿元已获批准。
(二)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先后四次召开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会、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大会、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全县精准扶贫业务培训会。县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县委第8次常委会议分别专题听取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委陈书记、郭书记、县政府单县长专题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对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再安排。
(三)挂图作战。县委县政府与12个乡镇签订扶贫攻坚军令状。县、乡、村均制定了作战图,均成立了高规格的指挥部,全县上下军事化运作,精准扶贫决战决胜的信心十足。
(四)配套政策。先后出台《巴东县乡镇精准扶贫暨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考评办法》、《巴东县县直单位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巴东县小额信贷金融扶贫实施方案》、《巴东县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实施意见》等文件,精准扶贫工作占年度综合考核的70%。
(五)全力攻坚。一是绿色产业引领。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农村经济,让贫困村有致富产业、贫困户有脱贫家业。2015年已新增专业合作社81个,新发展特色种养基地3万亩,链接贫困群众2430户8020人。二是“互联网+”推动。全力打造“农民办事不出村”升级版,大力实施农村“互联网+精准扶贫”工程,确保贫困户产品销售有渠道、价格有保证,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已新增淘实惠店71家,网上交易额580万元。三是社会扶贫给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1200家民营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捐款捐物、发展基地,链接贫困户5000余户。四是结对帮扶到人。省、州、县136个帮扶单位,组建40个工作队,选派65名村支部第一书记、40名常驻工作队员,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原则结对帮扶118个重点贫困村1.3万户4.3万人。乡镇及镇直单位全体党员干部、村支两委干部、种养能人大户结对帮扶非重点贫困村3.32万户11.44万人。
四、强化精细管理 狠抓特色亮点
(一)大员上阵督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对各乡镇精准扶贫工作逐一督查。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活动,掌握扶贫工作进展,找准存在问题困难,监督目标任务落实。
(二)精准扶贫到人。在完成精准识别“回头看”规定动作之外,通过“六看六比”,确保“五个优先纳入”、实行“八个率先脱贫”,从根本上解决“富人戴穷帽”现象。
(三)提升考核权重。县对乡镇精准扶贫实绩考核权重为70%,高于州对县考核权重10%。
(四)持续“结穷亲”。1349名党员领导干部、73名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结穷亲” 1422户。
五、加强队伍建设 落实两个责任
县扶贫办在班子调整大的情况下,对全体班子重新进行分工,对内设股室的职责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肩上的担子,对股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和承诺书。出台了各种管理制度,用“八项规定”、 “五个严禁”、“四个不准”管人做事。让干部职工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机关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创新型、先进型机关。以服务发展,服务贫困群体为宗旨,按照简捷、规范、便民的原则,转变作风、热情服务。加强机关的日常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营造一个“岗位争先进、业务争一流、个人争优秀”的良好局面和“比学习、比能力、比作为、比贡献”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队伍。
六、加大扶贫宣传 营造扶贫氛围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扶贫开发新政,为精准扶贫、竞进小康营造良好氛围。开通了扶贫网络,栏目齐全、内容丰富。已刊载了400多条扶贫新闻,赢得了较高的点击率。创办了信息简报,已完成了三期的登载和传送,组织专题报道。与长江巴东网合办(一线谈扶贫)、与县电视台,开辟 “精准扶贫在线” 专题报道活动。同时将采编到的相关特色亮点工作及典型事迹向湖北卫视、恩施电视台、恩施日报以及中国扶贫杂志、湖北省扶贫网和恩施扶贫网等主流媒体推介,近日又开通了精准扶贫微信平台,弘扬了精准扶贫主旋律,展示了巴东新风貌。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咬定目标,精准扶贫,全力打赢如期脱贫这场硬仗。
(一)深刻认识,抓好脱贫攻坚目标。2016年全县完成39个整村推进工作任务,新启动79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扶贫搬迁600户2400人;雨露计划培训1500人;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发挥金融扶贫效益,结合小额信贷工作,支持农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为贫困户增收提供资金保障。继续开展社会扶贫和对口帮扶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搞好扶贫项目精细化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发展更大效益。
(二)精准识别,抓好“五个一批”工程。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子、创新体制机制,出实招、下实功、实效。抓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到村、到户、到人,着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对缺资金、缺技术、缺就业门路的35584户、125351人。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扶持产业、技术培训、就业扶持等方式助其脱贫。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11668户39404人。贫困人口通过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方式,解决他们住房难,帮助早日脱贫。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43863户142122人落实退耕还林补偿、生态公益林补偿、护林员工资补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措施。教育助学脱贫一批,对因学致贫的23870户30917名贫困学子通过“雨露计划”、助学贷款、教育基金等方式解决上学难问题。社会保障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25268户57108人,医疗救助扶持16022户47765人。执行“按标施保”政策,推进贫困线低保线“双线合一”,实现低保兜底扶贫对象全部脱贫,保障水平达到或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对因病致贫户13673户40480人(患有大病26032人),因残致贫户2349户7285人实施大病救助。
(三)科学务实,抓好编制扶贫规划。扶贫规划是精准扶贫重要抓手,对新启动的79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结合实际,科学编制村级规划,形成一批各有特色的村级产业扶贫模式、电商扶贫模式、 旅游扶贫模式、搬迁扶贫模式。通过产业扶贫政策、电商交易平台、开发旅游资源、易地扶贫搬迁、核心景区建设、特色民居打造和整村推进扶贫,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强化领导,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党委、政府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干部培养成发展经济、带领致富的“明白人”、“带头人”,把经营企业培养成带动致富“龙头”企业,建设一支搬不走的工作队。构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科学健康生产生活方式,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