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革命老区展新颜
—--纪念《湖北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实施一周年
孝感是鄂豫皖、湘鄂西两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党初期至全国解放,孝感这片红色热土发生过许多重大的革命活动和历史事件。这里走出了鄂豫皖苏区创始人郭述申、徐宝珊,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徐海东、刘华清、刘震、聂凤智等人。1941至1945年,李先念、陈少敏率新四军第五师驻扎大悟县白果树湾,大悟山一跃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1946年周恩来亲赴大悟县宣化店,与美蒋代表谈判,揭穿其和谈阴谋;同年6月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于率部突围,在宣化店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建立了战略反攻根据地。孝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家新生,先后有百万人参军参战,有20多万人牺牲了宝贵生命,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孝感市共有84个革命老区乡镇,省定的重点革命老区乡镇29个,其中4个革命地带中心老区乡镇,老区地域和人口占全市农村面积和人口总数的80%以上。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区发展,对老区 “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把扶持促进老区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完善。作为政府履行老区建设职能的机构,市扶贫办从1986年原行署办公室的一个科逐步升级为正县级部门管理机构,主管全市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1992年,孝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随后,各县市区老促会相继成立,组织社会力量和募集资金,促进服务于老区建设。2005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扶持革命老区建设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办,进一步明确了老区建设的组织机构。二是老区扶持政策不断加强。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强老区建设作为执政不忘本的“思源回报”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1年湖北省全国首创出台地方性法规《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2013年又修订出台了《湖北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使扶持老区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我市大悟县、孝昌县、安陆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先后被纳入试验区,按照“四个大别山”的总体目标,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含金量”极高的扶持政策;坚持将推进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与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大悟脱贫奔小康试点三项工作有机融合,2013年整合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14.63亿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亿元,推动了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大悟段、孝昌县107国道城区段外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我市老区跨越式发展。三是老区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近些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老区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资金整合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金、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计其功、各负其责”的原则,集中老区建设资金,统筹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部门帮扶资金,广筹社会资金,激活民间资金,组织起老区建设大会战。 “十一五”以来,全市29个老区乡镇投入老区建设30393万元,其中中、省扶持8453万元,地方配套和其他21940万元。四是社会关注不断提升。近年来,通过组织媒体开展“老区行”、开辟宣传老区专栏、光彩事业行等宣传活动,激发了社会对老区的关注支持,营造了加强老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坚持党政领导开展“1321”帮扶机制,行业部门开展电力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等活动,对口支援老区建设。充分发挥了老区建设促进会、光彩事业促进会、慈善总会等组织的作用,引导社会参与老区建设。
“十二五”以来,我市老区建设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老区工作全局,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不断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机制创新,老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老区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
(一)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增幅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2013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38.9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5.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2.6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1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54.7%、113%、56.4%、161.3%。大悟、孝昌等重点老区相关经济指标也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老区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02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68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51.8%、44.7%。大悟、孝昌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467元、6221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53.5%、43.1%,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4789元、4184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16.5%、16%。三年来,全市共有12.8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老区农村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截至2013年底,全市老区贫困地区新修改建公路845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100%,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率达82.83%,行政村通班车率88.71%;新(维)修灌溉水渠5247公里,解决了34.9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全市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81.62%;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自然村通电率100%,农村用电同网同价;大力实施“六到农户”、“五改三建”工程,基本消除无房户、住危险房户和无厕所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农村特色支柱产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立足老区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以推进老区产业开发为载体,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悟县形成板栗、青油茶、花生、药材、养殖“四大板块一小区”支柱产业体系;孝昌县着力培育机电产业,大力推进 “华中电机第一城”、全国苗木花卉大县建设;应城、汉川、云梦、安陆通过连片开发,形成糯稻、辣椒、银杏等特色产业。截至2013年底,全市老区、贫困地区特色林果茶、苗木花卉、优质稻等产业基地总面积近300万亩,覆盖80%以上的贫困村和农户。农民从特色产业基地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通过产业开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按照红色大别山的思路,开发红色旅游。大悟县先后发展了白果树湾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宣化店中原突围旧址两个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和鄂豫边区烈士陵园、龙潭湖等一批旅游景点。安陆市把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对接,以钱冲千年古银杏群落、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新五师红色文化为支撑,在王义贞镇开发建设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风景区。三年来,全市有近8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化扶贫摆脱贫困,6万多农民被转移安置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85.2%,义务教育辍学率1.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9.3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99.62%,有标准化卫生室村、合格乡村医生(执业医师)村比例均达到100%,贫困地区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农村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 基本实现移动电话信号和宽带接入网络全覆盖;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达25万人次,有效提高贫困老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大部分贫困老区乡镇建起文体综合站、行政村建起农家书屋,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后发优势引人入胜,扶贫开发任重道远。今后我市要紧抓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建设高度重视的机遇,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贯彻实施《湖北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加大工作力度,弘扬老区精神,为实现我市老区同步建设成为小康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