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让农民工感到务工“有面儿”

25.12.2014  15:16

日前,武钢程潮铁矿5名劳务工获得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该矿7名劳务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据悉,该矿将劳务工纳入与正式工同等管理范畴,通过班组小家建设、技术比武竞赛、企业文化宣传等方式,提升了劳务工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该矿积极引导劳务工参加各种活动,注重在岗位现场开展实践培训,提升劳务工标准化操作能力。对竞赛优胜者,给予先进荣誉、绩效激励,让劳务工倍感“有面儿”。(12月15日《工人日报》)

看惯了讨薪的报道,似乎僵化了对农民工诉求的认知。事实上,农民工同样追求成长发展。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从低到高的五种阶梯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农民工群体同样适用。只是以往包工头拖欠工资这类事太多,降低了农民工的诉求。

给劳务工这样的机会,通过技术比武成为“技术能手”,并以此获得劳动奖章和职级晋升,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激励,不仅契合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也符合科教兴国战略。

据统计,现在打工人群中60%至70%为“90后”,他们普遍已不再满足于从事建筑等苦、脏、累工种,而是追求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并获得较高收入。因此,建筑行业后继乏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普遍提高,许多农民工不出家门或不出远门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他们不再把外出打工作为挣钱的首选。这导致多地出现了民工荒。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和社会的空喊是徒劳。只有像程潮铁矿一样用实际行动正视和珍惜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才能稳定这支队伍,不使民工荒继续蔓延。企业不应把对农民工的激励措施视为不得已的临时抱佛脚,广大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现在回馈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待遇是理所应当。

企业的行为是在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下产生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万里挑一的公务员考试,还专门给农民工留出名额。他们在投身培训、提高素质的同时,也在积极向党靠拢。这也表明,企业行为正在加深农民工对党和社会认识与信赖。企业的措施是积极的,并且已收到明显效果,应当鼓励和提倡。

时值年底,让农民工物质精神双丰收,欢度新年,无疑是企业送上的一份实惠贺礼。农民工归家面对父老乡亲时,社会和企业有责任让他们倍感“有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