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认真贯彻全国及省妇联会议精神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

30.12.2014  10:06

全国妇联十一届三次常委会议暨省区市妇联主席会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全省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武汉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妇联会议精神,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切实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

一、 完善基层妇女工作服务网络

适应城乡发展新变化,突破行政架构的局限,因地制宜创新基层妇联组织的设置形式和存在形态,完善基层妇联组织网络体系,使妇联组织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基层各角落、妇女各层面。

建强妇联核心组织。 坚持党建带妇建,重点推动街道(乡镇)、社区(村)妇联组织建设,确保乡镇、街道妇联有编、有岗、有人,实现村和社区妇联组织全覆盖,并把村、社区妇女组织向村(居)民小组延伸。

激活妇女“他组织”。 按照“纵向巩固、横向拓展、设置创新、功能提升”的思路,采取单独组建、单位联建、挂靠组合建、区域或行业统建等方式,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会员、两新组织妇联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

网络妇女“自组织”。 以遍布城乡、深受妇女喜爱、人数众多的妇女健身队为重点,在基层公共活动阵地探索建立“广场妇女之家”、“商务楼宇妇女之家”等基层组织新形态,并不断向女性集中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等领域拓展,引导其发挥好自治、议事、调解、维权、帮扶和文化引领等作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对妇联组织的归属感。

培育女性社会组织。 建立女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职业相近,兴趣爱好、利益需求一致,具有发展潜力但尚未形成规模的女性小微组织孵化培育成社会组织,在服务她们的同时也为服务妇女儿童积聚更多的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

拓展互联网组织。 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妇联网站和官方微博、公众微信的作用,将各类妇女QQ群、微信朋友圈等联结到妇联网络下,实现妇联组织由“有形”向“无形”的拓展。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妇女代表、常委、执委直接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作用,进一步畅通服务妇女儿童的“直通车”,打通服务妇女儿童的“最后一公里”。

二、建强服务妇女的骨干队伍

妇联的全部工作要在基层见到成效,归根到底要靠基层干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建设一支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妇女工作队伍尤为重要。

选好配强领头雁。 继续通过推动村、社区妇联组织与“两委”同步换届并推动社区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推动优秀女大学生村官担任基层妇联干部等多种渠道,把基层优秀女性选用到妇联组织中来,激发她们干事创业热情,发挥好“领头雁”作用。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契机,积极争取组织部门、民政部门的支持,做好村妇代会与村级组织同步换届工作。同时,努力实现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30%、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比例达100%、村“两委”正职中女性比例较上届有所提高等工作目标。继续争取乡镇妇联主席由党政班子成员兼任,另配1名妇联干部,有条件的地方争取再配备1个妇女工作公益岗位。进一步落实好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妇联和妇女工作的意见》(武发[2013]5号文)中关于“扩大各级妇联兼职副主席比例”要求,争取党委组织部门支持,吸引更多体制外的优秀女性担任乡镇妇联兼职副主席,让她们政治上有地位、组织内有职务、工作上有任务,与妇联干部一起,共同做好基层妇联工作。

提高工作保障及待遇。 中办[2014]14号文件《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作了明确规定,并提出“改进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乡镇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的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数的50%”,这为我们争取落实乡镇妇联主席待遇提供了难得机遇。市委组织部[2012]118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落实村妇代会主任享受村委会副职的待遇;对长期在偏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基层女干部,在职级待遇和经济待遇上给予一定倾斜;对在妇代会主任岗位上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离开岗位时生活确有困难,各级妇联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想方设法,推动提高乡镇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的工作保障及待遇。

提升妇干履职能力和水平。 采取分级负责、分类轮训的方式,争取把区、街(乡镇)、社区(村)等妇联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在今年已经举办两期全市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指导各区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引进现场观摩体验互动式交流等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有效方式,帮助基层妇联带头人、妇女骨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引导她们带着感情做工作、鼓足干劲抓服务、因地制宜创特色、科学谋划争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妇联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充分发挥 妇女之家 作用

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功能作用,用丰富的活动凝聚妇女、用贴心的服务温暖妇女、用真诚的关爱服务妇女,将“妇女之家”这个有形的家与妇联组织这个无形的家有机结合起来,让妇女群众感受到家的存在、享受到妇联组织的服务,真正把妇联组织当作可信赖和依靠的“娘家”。

建家要实。 按照“妇女之家”的“六有”标准,即有一个在公共场所醒目展示“妇女之家”活动计划、工作制度和标识标牌的妇女工作园地;有一个承载主要功能的场所;有一套妇女儿童活动急需的文体器材,以及开通互联网功能的上网设施;有一套联系服务妇女及日常管理的工作制度;有一批妇女儿童喜爱的书籍、妇女干部急需的工作指导书籍和妇女报刊杂志;有一套以“一本一账一册”为主要内容的妇女工作档案资料,把“妇女之家”建好、建实。

管家要严。 争取党政领导关心重视“妇女之家”工作,每年研究妇女工作,解决1-2件妇女反映的重点问题。建立健全“妇女之家”学习制度、会议制度、管理制度、妇女议事制度、活动计划安排等,切实利用“妇女之家”平台,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用家要活。 进一步强化“妇女之家”的功能,多做综合维权、创业就业培训、文明新风宣传、家庭教育服务、助弱帮扶困难群体、文体健身活动等工作。同时,发挥好各类协会、女性企业家的作用,为辖区妇女开展多种服务,让妇女享受到身边的服务、感受到组织的存在,提高基层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