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奔小康 一个都不能少

07.01.2016  10:48
mediaplayer               央视网消息 (焦点访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目标,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来说更是如此。全面意味着发展不会落下他们,小康意味着他们也将摘掉头顶的穷帽子。这可不是件小事,目前我国有贫困人口7000多万,这相当于一个三级人口大国的人口总数,比如像英国、法国,他们的总人口都只有6000多万。这7000万人中最贫困、最困难的那部分人,更是全面脱贫的重中之重。用5年时间帮助7000万人脱贫,靠什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决战决胜的重要法宝。

  2015年10月,在迤那镇正是粮食收获的季节。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这里的土地只能种些土豆、苞谷和荞麦,这也是当地人最重要的口粮。

  莲花村的贫困户吕开林加班加点,早早干完了地里的农活儿,土豆虽然重要,但要挣到更多的钱,他和妻子还要多打几份工。

  莲花村的这片山顶海拔在2500米以上,这里就是吕开林夫妇将要做工的地方。玛卡是一种药材,适宜在高海拔、低纬度、昼夜温差大的土地中生长,去年在迤那镇推广了1200亩。这算是迤那镇的一项扶贫工程,除了能为莲花村增加收益,还优先安排当地贫困群众就地务工。

  即使对贵州而言,迤那镇也是偏远和贫困的地方。虽然扶贫扶了好几轮,但总有些群众不能跟上大多数人的脚步,实现共同富裕。过去迤那镇进行过好几次以村为单位的扶贫,但几轮扶贫扶下来,村子里能干的人永远能干,不能干的总是不行。

  2013年底,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要求“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说白了就是要通过精细而准确的扶贫工作,帮助那些最困难、最不容易脱贫的农户走出困境,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出现“扶不起来的贫困户”,主要原因还是精细化的机制不到位。因此,在精准扶贫中首先要求对贫困户进行挨家挨户精准识别。

  按照规定,“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14年国家农村扶贫标准2736元,并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不过这有零有整的2736元,在村子里可不太好算。

  五星村的吴玉银家有6口人,膝下4个孩子都未成年,其中一个还患有重病。按照迤那镇精准扶贫四看法的评估一项项算下来,最后吴玉银家得了65分,评估等级为二类贫困户。

  完成了识别工作,怎样扶贫才是重头戏。

  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孩子,赡养双方的老人,吴玉银夫妇不能外出打工,要脱贫只能从当地想办法。针对吴玉银家的具体情况,迤那镇政府和吴玉银、以及帮扶他的干部签了一份关于养牛的三方协议。迤那镇提供5000元购牛补贴帮他家购买一头母牛,吴玉银承诺会好好饲养,一年内保证不把牛卖掉或者宰杀。几个月后,吴玉银家的母牛就下了一头小牛。

  莲花村吕开林的情况比吴玉银家好一点,但也是夫妻二人养着两个孩子和两位老人,家庭负担重,又不识字,无法外出打工。因为吕开林夫妇身体健康又肯干,劳动力的得分比较高,扶贫干部给他提供了比较高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苗,让他种了不少马铃薯。因为工作量比较大,吕开林自掏腰包,再加上政府给的5000元生产资料补贴,买了一台拖拉机。

  2014年,迤那镇通过扶贫工程修了每家每户之间相通的水泥路,完成了村级电网改造,自来水也马上就通了。除了拖拉机的补贴之外,吕开林后来又用补贴养了牛、养了猪,并获得了在玛卡种植基地的工作,原先紧巴巴的日子不知不觉变得宽松起来。

  正所谓“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除了给钱给物,最重要的是要针对贫困户的特点,激发出他们自己脱贫致富的动力。在这方面,激励效果最好的是补贴建房。

  在盖房这件事上,扶贫措施主要是基础设施补贴加上低息贷款。吕开林家的这栋房子花了10万块钱,政府一平米补贴700元。

  和吕开林一样,吴玉银家去年也盖了新房子。

  养殖、种植都搞起来了。扶贫干部帮吴玉银在附近的沙厂找到一份工作,每月怎么说也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鉴于吴玉银家庭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三个孩子上学以及一个孩子患病,教育开支和医疗开支过大,精准扶贫针对他家的情况增加了医疗和教育培训上的补贴,加上新农合等政策的落实,吴玉银的家庭状况变化很大。去年底,吴玉银家的人均收入超过了贫困线,他主动写了申请要求脱贫。

  在贵州连绵起伏的大山里,吕开林和吴玉银的故事只是全国精准扶贫的缩影。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核心开展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人,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都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

 

  从迤那镇的山顶向下望,传统的土坯房已经不大能见得到了。白天,莲花村的小马路上几乎看不到闲人,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大多忙着干活挣钱去了。而对于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迤那镇根据中央的政策,实行了民政兜底扶持的办法。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确立的扶贫新思路,这一次五中全会把它写入规划建议,使它成为了更加明确的政策规范。再通过分类施策,因人、因地、因原因、因类型,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扶贫开发工作才能在冲刺阶段,攻坚拔寨、啃下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