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石市阳新县太子镇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调查与思考

31.05.2014  00:32

 

2014年,黄石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将对300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创业。为了激发广大农村残疾人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培训后的就业率。3月下旬,市残联专题调研组重点走访了经济开发区太子镇,与镇干部、村支书、残疾人访谈,通过解剖麻雀,了解残疾人村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方向。

一、太子镇及其残疾人工作的基本情况

太子镇地处湖北省阳新县北部,大冶湖南岸, 父子山下。与陶港、韦源口、黄颡口、大王等镇接壤,与大冶市隔湖相望。全镇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5.4万人,面积152平方公里,农作物以种植水稻、麦类、薯类为主,兼四时蔬菜,农特产品有黄豆、苎麻、油菜、药材、铁扫帚、糯高梁等。近几年新引进企业和项目有华亿房地产、恒诺炉料有限公司、永祥牧业、安吉白茶、江苏宜兴花卉苗木、德夫油茶基地套养药材鸡项目等。2012年该镇全年生产总值38700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38010万元,财政总收入154万元,人均年收入3499元。为了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黄石梦”,2013年5月,该镇全部领域从阳新县划归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进行托管。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该镇残疾人有3585.5人,其中办理《残疾人证》登记在册的有930人,办证率26%。太子镇托管后的残疾人工作职能由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承担。托管半年后,该镇配备了三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经过短期业务培训后即刻投入到残情大调查工作中,太子镇的残疾人专职工作人员实现了从无到有。

二、太子镇残疾人培训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组走访了洪桥、舒垅、樟铺等人口较多的村,残疾人村民中不等不靠、自食其力的致富达人有正处在发展上坡路、招兵买马办分厂的彬彬服装厂,有投入100多万元、存栏200头猪的永兴养猪场,也有在镇街经营家电的门店和烧酒作坊。这些令人振奋的脱贫典型只是少数,全镇大多数残疾人仍然求技无门,徘徊在贫困边缘。镇民政办主任程正玉同志介绍说“残疾程度轻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去了,留在村里的做不了什么事”。笔者认为,太子镇的残疾人需要掌握实用技能实现自食其力,培训工作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社会对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认知不足。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带就业是农村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对于还处在家庭负累之中的农村残疾人,手艺、技术培训尤其重要。残疾,只是某个部位或某些身体功能有障碍,并不意味“残疾”就是“残废”,残疾,甚至还会激发身体或心理其他代偿功能的强力发挥,同样具有一定的劳动生产能力。“没有残疾的人,只有残疾的社会”,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为残疾人实现培训就业创造无障碍的环境条件,让残疾人感受到自己“有用”、“能做事”,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人道主义的现代残疾人观。

二是残疾人组织联系服务不到位。表现在:组织建设薄弱、基本数据不清、办证率不高、人员不够、信息不灵。太子镇有74%的残疾人没有办理《残疾人证》,大多数残疾人有什么愿望?有什么需求?能干什么活儿?村上有无帮扶?基本情况不能做到“一口清”,也就无法做到量体裁衣。全镇3名残疾人专职委员负责31个村,人均10个村的工作量,一方面,镇村没有为残疾人开办过实用技术培训,即使特别适合聋人参与生产制作的该镇品牌“太子豆腐”行业数十家生产点中,没有调查出一名残疾人;另一方面,市残联在城区举办的职业技术培训班,农村残疾人由于信息不灵,行动不便,几乎无缘参加。

三是优惠政策在村镇级难以落实。黄石市残联与就业部门建立了培训资源共享、残疾人免费参加培训、培训期间享受生活补贴的制度,同时对培训后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扶助政策。2013年市残联开办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班12期,培训残疾人1800人,其中1期十字绣培训班办到了开发区团城山街道,使周围残疾人受益。农村残疾人参加市级职业培训的占10%。由于没有得到实惠,广大农村残疾人参与技能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呼声弱小,需求模糊。

四是针对农村残疾人的培训工作投入不足。对于技能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城镇化推进中的开发区1.17万残疾人来说,托管之前,阳新县作为国家贫困县,财政不力,县残联基层培训没有系统实施。2013年黄石市市级财政在残疾人培训方面计划投入5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了10%。这对于托管之后的开发区残疾人应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对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的几点建议

2014年“两会”上,黄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实施残疾人同步小康工程,整体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春风顺意马蹄疾,市残联理事会顺应时势,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已经制定。残疾人培训工作作为2014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内容,必须创新路、开好局。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全面调查农村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计划。要摸清农村残疾人的需求,开发其劳动潜能,加强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集中力量扎实开展好每个镇村的残疾人生活状况与基本需求调查工作。调查表在全省统一规定的项目之外,根据当地资源,适当增加技能培训选择项目。残疾人专职委员入户必须要见到残疾人本人或者监护人,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真实情况和愿望。收集的信息资料要分门别类,进行分析归纳,作为培训工作的依据。其次,要制定系统的分类分层培训计划。培训种类可以分三大板块,即适合城乡残疾人的创业培训、适合集中安置的定单式岗前培训、适合农村残疾人家庭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辅导、职业指导、技术技能讲解与现场操作等。全市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实地调研后,可以选择在当地中小学校、福利院、村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残疾人种养殖基地集中办班,通过村镇残疾人相互交流学习,增强学知识奔小康的信心。也可以分散到行政村、自然村,通过以师傅传帮带,一对一、包学包会的方式,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

二是利用镇域经济资源和创业典型作用,带动残疾人周边就近就业。以太子镇为例,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当地民风淳朴,吃苦耐劳,残疾人成功创业的典型不少。今年45岁的李彬和费海燕夫妻两人都是肢体残疾人,在镇上开办了一家彬彬服装厂,拥有32台机床和28名员工,订单不愁,活路饱满,目前又在邻近的金海开发区开办了分厂,他们愿意招录残疾人员工。腿脚不方便的樟铺村柯于水、下肢残疾的舒垅村程时杰两人的养猪场都有200 多头猪的规模。该镇农特产有苎麻、油菜、药材、铁扫帚、糯高梁等,近几年新引进的企业有永祥牧业、安吉白茶、江苏宜兴花卉苗木、德夫油茶基地套养药材鸡项目。这些经济发展的当地资源,可以为残疾人村民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可以联系这些单位负责人,与他们共同研究提供适合残疾人的岗位,采取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帮助一部分残疾人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三是学习借鉴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案例,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全省县(市)的残疾人培训工作经验值得借鉴学习,有的将专家请进培训班,有的将培训办到现场。例如:2013年老河口市将农村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班直接开在该市仙仙果品公司的基地,一次培训三个乡镇的80名残疾人。广水市邀请畜牧局的专家、大冶市邀请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武汉东西湖区邀请农产品检疫检测中心的老师纷纷为残疾人讲授养殖技术、蔬菜果木栽培技术。枝江市则聘请农、林、牧方面的4位农技专家,深入乡镇为残疾人巡回办班,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教学。宜都市红花套镇为参加柑橘栽培技术培训后的残疾人农户发放除草剂、柑橘杀菌剂,当阳市则为残疾人农户赠送水稻、棉花、玉米等优良品种。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建立QQ群、在残联网站介绍信息、交流体会、征询意见和建议等等,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

四是加强培训后期跟踪服务,将惠残政策落到实处。调查中了解到,彬彬服装厂因为镇上的两层厂房房租不高,而且没有税收负担,发展顺利。永兴养猪场的经营比较困难,程时杰反映目前饲养一头200斤重的肉猪按每斤6.2元的时价出售所得只有1200元,这头猪消耗的成本却在600元左右,投资100万元的养猪场为了节省成本,全靠夫妻两人,不敢轻易请帮工。村民人口达3500人的舒垅村的村支书介绍,村里有60 多名残疾人,柯于水创办的养猪场可以发展规模,吸纳聋人就业,但二期扩建工程急需贷款。这些创业所需,要求我们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更加贴心周到。一是从政策上加大农村残疾人从业的扶贫力度。将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纳入政府整体扶贫开发的大盘子,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扶助。二是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服务和培训,提供信息支持。要对农村残疾人从业实施个性化的跟踪服务;要与创业者结对交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资料、租金、水电费、贷款等实际困难,做到“民之所盼,我有所办”。三是对残疾人自谋职业予以资金扶持。各部门应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完善资金扶持、税费见面、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优先购买残疾人生产的产品等保护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