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大熊猫将回老家神农架 六种国宝级动物大团圆
个人都有故乡,动物也不例外。
位于湖北西部边陲的神农架,曾是大熊猫繁衍生息的乐土。从清代开始,因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移民到四川盆地,神农架与川西之间的大熊猫迁徙之路被切断,神农架变成了孤立的熊猫岛。清光绪年间,它们彻底从这片土地消失。
转眼百年过去。神农架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后辈们的返乡之旅纳入日程。
新家
百年时光,挡不住大熊猫后代回归的路。
经过严格的论证与审批,10月24日,8岁的“奥运”和女友“韵韵”就要到神农架安家。
秋雨淅淅沥沥。神农架林区层林尽染,气温降到8℃。
10月11日,楚天都市报记者驱车沿209国道蜿蜒前行,进入木鱼镇官门山景区。高山峡谷间云雾缭绕,竹影婆娑,水流潺潺。
两栋新建的别墅式场馆,就是大熊猫的新家。四周黛山绿树,一条小溪在门前缓缓流淌。熊猫们爱吃的箭竹郁郁葱葱,屋前屋后随处可见。
这里的环境,与秦岭、岷山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极为相似。
根据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办的消息,预定本月24日,8岁的“奥运”和它的同龄女友“韵韵”,就要回到神农架安家。
新房宽敞而温馨。一楼的房舍约200平方米,有一大一小两个澡池,两个用木头搭建起来的床位,还有一棵仿生大树,是大熊猫休息玩耍之地。
室外的花园种满绿树和箭竹,四周用玻璃围墙隔开,天气晴好时,两只大熊猫可在此散步嬉戏。
玻璃围墙只有一米多高。墙外,就是苍翠的山林,熊猫们可以尽情欣赏外面的世界。
刚刚建成的这座熊猫馆,是神农架大熊猫种群重建试验基地,规划饲养4只大熊猫,项目总投资1538万元。
“奥运”和“韵韵”,将在这里接受驯化。它们要越过这道矮矮的墙,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寻宗
历史上,大熊猫曾活跃在神农架一带。
1995年,一只野猫引起重大发现,证明大熊猫曾经是神农架原住民。
位于湖北西部边陲的神农架,曾是大熊猫繁衍生息的乐土。
从清代开始,因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移民到四川盆地,神农架与川西之间的大熊猫迁徙之路被切断,神农架变成了孤立的熊猫岛。清光绪年间,它们彻底从这片土地消失。
历史上,大熊猫在湖北的活动轨迹,远不止于此。
1995年12月17日,一只野猫叼走了神农架当地农民王家贵的鸡,王家贵穷追不舍,野猫钻进离王家不到100米的一个小山洞。王家贵想尽办法爬进洞里,无意中发现洞中有巨型动物的遗骸……“这个由一只野猫引起的重大发现,成了大熊猫曾是神农架原住民的最直接证据。”神农架科考馆工作人员说。
在当地科考馆里,陈列有几颗大熊猫的牙齿化石,是1996年考古专家在神农架红坪镇远古人类旧石器遗址犀牛洞里发现的。除了大熊猫化石,还有犀牛、剑齿象等15种。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办副主任喻杰介绍,通过化石分析,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从更新世中晚期直到16世纪中叶,在神农架附近地区均有过大熊猫的自然分布。据明清史料,在湖北长阳、秭归、巴东等巫山东麓及大巴山东北麓、竹山等地区都分布过大熊猫,它们在这一带绝迹,只是近一二百年来的事。
繁衍
两只大熊猫承载着繁衍生息的重任。
它们,只有最终从场馆回归山林,才是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熊猫“奥运”于2008年8月8日出生,取此名字,是为纪念2008北京奥运会。
“奥运”和“韵韵”是姐弟恋,也是青梅竹马的一对。
韵韵出生于2008年7月13日,其母亲“英英”曾是武汉杂技团动物明星,被誉为“祖母级”英雄,一生先后育有8胎12仔。“韵韵”长得萌态十足,鼻子短而大,黑眼圈细长从中间往里凹,个头比较大,是个性格温顺开朗的小胖妞。“韵韵”最喜欢睡懒觉,从不打架生事。
两只大熊猫,既承载着家族的荣誉,也承载着繁衍的重任。
目前神农架大熊猫馆已经为它们选配了9名工作人员,其中5名饲养员、一名兽医,都在北京动物园进行过专门的培训,工作人员提前熟悉大熊猫生活习性,确保大熊猫在这里健康、安全地生活。
前不久,神农架大熊猫馆还派了4名工作人员到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去跟班实习,提前熟悉这两只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据了解,大熊猫馆原定10月17日对外开放,后来因故推迟到本月下旬。
“目前主要进行大熊猫适应性饲养实验,最终目的,是使圈养的大熊猫及其后代返回野外。”大熊猫办副主任喻杰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大熊猫引种至神农架是未来的终极目标。在条件成熟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将开展大熊猫野外放归试验,让大熊猫重新回到大自然中,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竹源
神农架现有竹类8属28种,枝叶总生物量约25万吨。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大熊猫种群重建提供了保障。
虽是秋天,采访车穿行在神农架板壁岩景区,极目望去,箭竹漫山遍野,丛丛簇簇,与五彩斑斓的各类植物,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神农架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海拔1700米,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年平均气温为12℃,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神农架十分明显的立体气候,非常适合箭竹等竹类生长。
在神农架大熊猫馆门前,饲养员王敏正在指挥工人栽种箭竹。王敏介绍,大熊猫是杂食动物,最爱吃的是箭竹。每只每天喂养6次,保证150斤鲜竹供应,还要部分补充水果、胡萝卜和少量肉类。
神农架的竹类能否满足大熊猫食用?
“完全可以。”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李兆华教授昨日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神农架的竹源性资源非常丰富,能够满足一个大熊猫种群的生存需要。”
去年,他对神农架竹源性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神农架林区共有竹类资源200多平方公里,有大熊猫食源竹类8属28种,总生物量约74.49万吨,枝叶总生物量约25万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大熊猫种群重建提供了保障。
神农架六种国宝级动物大团圆
在坐拥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迎候国宝大熊猫的归来。
从野生到圈养,再从圈养到野外放归,这是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不断磨合的过程。对于濒危动物而言,圈养可以延续它们的基因与种群。而回到山野,则是它们最后的归宿。
神农架林海茫茫,河谷深彻,沟壑纵横,早已成为野生动物们的天堂。大熊猫的到来,神秘的神农架动物王国再添异彩。
“倒插门”的野生金丝猴
从野生到圈养,再野外放归,这是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不断磨合的过程。
今年2月23日,两只野生雄性金丝猴闯进神农架金丝猴繁育基地,做了“上门女婿”。
在金丝猴等珍贵动物之后,大熊猫的归来,将使神农架本地六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欢喜团圆。
资料显示,神农架现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9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5种,分别是:金丝猴、华南虎、金钱豹、白鹳、金雕。
同为国宝,金丝猴的繁育历程,或可成为大熊猫野外放归繁衍的借鉴。
1978年,神农架林区陆续发现了金丝猴的踪迹。1995年,林区的科考人员开始对当地的金丝猴进行追踪研究。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通过人工补食等科学手段,让金丝猴走出了茫茫原始森林,重临烟火人间。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繁育基地建于2013年,位于自然保护区姊妹峰。基地主要承担金丝猴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疾病防控等研究与示范,为我国金丝猴人工繁育种群的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基地管理员黄天鹏介绍,该中心现有5个金丝猴繁育种群,最新一轮的普查正在进行,数量肯定远超1300只。
有趣的是,野生金丝猴与基地圈养的金丝猴,正在建立起种群间的良性互动。
今年2月23日,姊妹峰金丝猴繁育基地闯进俩“不速之客”,两只外来野生壮年雄性金丝猴自行“倒插门”,进入笼舍投奔繁育中心,保护区科研人员对其做了妥善安置。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杨敬元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这是首例野生金丝猴主动接近并被安置在繁育中心。它们将作为种源,丰富我国金丝猴人工繁育基因库。
红外线下发现豹猫
在动物世界里,黑熊、豹猫等,都是与熊猫和睦共处的小伙伴。
今年10月,神农架老君山管护所首次在野外用红外相机捕捉到豹猫的活动轨迹。
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敌人”,如豹、豺、狼、黄喉貂等,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
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生畏。而金丝猴、黑熊、豹猫等,都是能与熊猫和睦共处的小伙伴。
神农架保护区老君山管护所所长王洪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今年7月,他们在辖区安装了十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跟踪,每3个月更换一次,收集资料。
10月8日上午,他在电脑前查看核心区干沟地段的视频资料时,突然发现一只形似家猫的动物,其体形比家猫大,身上的毛色又像豹。他连忙叫来几个同事一起查看。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豹猫!”有同事判断。大家于是将视频上传给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副站长朱兆泉。朱兆泉立即辨认出,这就是在神农架极少见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
无独有偶。10月10日,王洪在整理视频资料时,又在大阳岩地段发现一只豹猫,比上一只体型略小。“这两个地方直线距离只有一公里,它们也许是一家子。”王洪推测。
这不是神农架第一次发现豹猫。此前的2014年5月,林区工作人员谭林在天燕景区巡查山林时,意外发现一只豹猫。之后,就难觅豹猫的踪迹了。
“在一个区域同时发现两只豹猫,说明在神农架有豹猫繁殖种群。”朱兆泉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豹猫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大宗毛皮兽,主要栖息于山林,晨昏活动较多。豹猫动作轻巧,反应敏捷,奔跑神速,主要以鼠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
在神农架工作了20年的老君山管护所所长王洪,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监测工作,一月内两次发现豹猫,他不无幽默地说:“豹猫在森林里就是大熊猫的好伙伴,它们是不是得到了大熊猫将回神农架的消息,特意出来露个脸呢?”
稀有的白化动物
多个白化动物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神农架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库存作用,对研究古动物和神农架的生态具有重要价值。
神农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关键栖息地,被视为野生动植物的“宝库”。
目前,神农架遗产地内有3767种维管束植物,已记录脊椎动物600多种,已发现昆虫4365种。
除了金丝猴、豹猫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神农架稀有的白化动物,也留给世界一个待解之谜。
据了解,在神农架发现的第一只白化动物是白熊。1954年夏,神农架田家山药材种植场的药农李孝满,在菜籽垭林中采药时,偶然在熊窝中捉到一只刚足月的小白熊,被武汉中山公园买去饲养,供游人观赏。
1977年6月中旬,林业管理局林业队的几个伐木工又在幽深的洞穴里发现了熊窝,窝里有一只小白熊,他们把小白熊送到了神农架野考队。目前世界上人工饲养的神农架白熊仅有两头,均为武汉动物园所有。
神农架动物白化现象继续演绎神奇。2013年4月12日,一个当地农民看护土豆时,意外抓获了一只白化的鼹鼠,它成为神农架富有传奇色彩白化动物家族中的新成员。
“抓到这只动物,偶然得很。”神农架红坪镇温水村农民王跃勇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
他回忆,当年3月下旬,自己去河边一小块田地看自己下种的土豆,意外发现多行土豆在地里消失了,在细察后判断为鼹鼠(当地称地老鼠)所为。
为揪出这只小祸害,王跃勇白天黑夜多次去田里蹲守,指望等这只鼹鼠出现时一举抓住。没想到这家伙鬼精得很,一直不露面。
无奈之余,他拿来挖锄,决定循地里鼹鼠钻出的浅洞直捣它的老巢。
一路向前挖,一直找到附近一处山洞。王跃勇用树枝试着捅一捅,突然听到“吱吱”的叫声。一只浑身雪白的鼹鼠窜出洞穴,被他迅速按住。他在自家院子里为这只可爱的白色鼹鼠盖了个新家,安顿下来。
经过武汉大学原动物专家唐兆子、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杨敬元确认,这是一只发生白化的鼹鼠,是发现的一个新的白化动物种类,世所罕见,非常珍稀,建议当地尽快保护好这一珍贵的白化动物样本。
据了解,在当今世界,白色动物已所剩无几。神农架当地粗略统计,先后发现了白熊、白蛇、白竹鼠、白麂、甚至白乌鸦,多达十几种。这进一步证明了神农架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库存作用,对研究古动物和神农架的生态具有重要价值。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