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盛家坝乡石门坝村聋车组村民修路记

27.01.2015  14:49

   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27日电   (张艺馨 吴 荣)挖掘机飞舞长臂,数10名群众挖土砌石……隆冬时节,农闲人不闲,恩施市盛家坝乡石门坝村聋车组修路现场一派繁忙。

  聋车,因坝上一股清泉流出,曾经造就出水车摇曳、土地肥沃、粮仓丰盈的景象,200多名土家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

  随着时代变迁,一条尺来宽的小路阻断了这里的发展,闭塞地交通渐渐褪去了聋车的魅力。

  “平常村民相互走动,都要手脚并用、爬上爬下,更别提发展什么经济。”1月26日,退休医生熊安富回忆说,随着水车声消失,汽车声不闻,聋车真“”了。

  “要致富 ,先修路”是聋车人的共识。

  这些年来,村民们用手中的锄头、钢钎……“”手工“”出了2米来宽的机耕路,勉强满足小型三轮车通行。

  发展的春风阵阵拂过,聋车人自然不甘落后,修通一条大道成为大家的夙愿。但面对巨大的工程、巨额的花费……大家只好将这个想法深深掩埋着。

  “要发展,还是要先修路。”2014年11月,组长熊安国的提议得到村民们积极响应。

  随后,大家成立了自愿修路筹集协调委员会,由组中社会威望高、组织能力强的6名村民筹备协调修路事宜。

  由于涉及多方事宜与利益,筹集协调委员会在11天时间内,连开6次群众会。最终,做通少数群众的思想工作,全组村民达成占地无补偿和义务出工协议,并自发集资10万余元启动资金。

  2014年12月27日,这是个聋车人不会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修路计划正式付诸行动。“我老了,力气不大,但也要为子孙后代的出山路铺一块石头。”凛冽地寒风中,84岁的熊平安老人,不时来到修路的第一线。

  资金短缺,村民们自觉义务出工,每天到点自动上班,户均出工达到26天;在外务工的能工巧匠放弃挣钱的机会,主动回到家乡参与修路;技术工人、挖掘机师傅轮流安置在百姓家中吃饭……

  一个多月来,人力在与机器赛跑,挖掘机挖到哪里,堡坎就修到哪里。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读小学的孩子都参与其中,全力奋战在大山深处。

  目前,一条长4.1公里、宽6米的连接公里已现雏形,连接起石门坝村主干道至桅杆堡村龙塘湾连接点,打通了聋车人世代向往的循环路。

  “车路修通后,我们准备做好‘摇钱树’的文章,走上致富路。”熊安国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将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推广银杏树种植……(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