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专家方秦汉院士在汉去世 参与设计万里长江第一桥
前晚9时,着名桥梁专家、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方秦汉院士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昨天是他去世的第二天,也是万里长江第一桥通车57周年纪念日。当天,长江扬波,涛声如咽,与这位和桥结缘半个多世纪的老人送别。
57年前,33岁的方秦汉院士参与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从此与桥结缘。57年来,长江上几乎所有的大桥,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张飙曾即兴填写一首《鹧鸪天》,状写了这位老人的桥梁生涯——
一生与桥共沧桑,桥桥手塑锁大江。千慧入桥成钢霸,万情融桥写华章。秦桥拱,汉桥昂,今桥等闲万丈长。方将我魂化桥魂,心桥如虹飞巨梁。
参与设计万里长江第一桥
1925年4月20日,方秦汉出生于浙江黄岩。1950年7月,方秦汉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分到铁道部工作。
中铁大桥局相关人士介绍说,当时,为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铁道部设计局成立武汉大桥设计组。方秦汉与同学潘际炎一道,来到武汉大桥设计组,投身于大桥的钢梁设计,从此与桥梁结下不解之缘。
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桥梁生涯中,他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大气磅礴的鸿篇巨作,是我国现代钢结构桥梁工程技术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
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和芜湖长江大桥被誉为新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四个里程碑。在这四座大桥的建设中,方秦汉主持或参与了桥梁钢梁等关键性结构设计和科研,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后,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桥梁,也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在方秦汉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国产桥梁钢品质迅速升级,长江大桥的跨度得以不断拉大,由武汉长江大桥的112米、南京长江大桥的144米、九江长江大桥的180米和216米,发展到芜湖长江大桥的312米、南京大胜关桥的336米、武汉天兴洲大桥的504米,乃至于铜陵长江公铁两用大桥的630米和沪通长江大桥的1092米。
“钢霸”工作中只认理不认人
在中国桥梁设计圈内,方秦汉有一个“钢霸”的雅号。
这一雅号既与他在桥梁钢设计领域的权威地位有关,也与他在工作中“认理不认人”的脾气有关。
在他的同事眼里,平时,满头银发、身材高瘦、和蔼可亲的方秦汉话语不多,和和气气的,可一旦工作起来,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每修一座桥,在重大技术问题上,他从来是认理不认人。他和领导“吵”,和同事“吵”,和工人“吵”。他的理由是,技术是需要争论的,真理越辩越明。
在一次次“争吵”中,他完成了一项项气势恢宏的钢梁设计。
九江长江大桥钢梁设计是方秦汉事业的巅峰,争吵也最多。1989年,某桥梁厂试制出九江长江大桥的第一批钢梁,方秦汉验收时发现钢梁焊接处加温不到位,宣布报废重来。可厂里出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怎么也不同意。方秦汉“理论”不成,拂袖而去,向铁道部主管部门报告,“九江长江大桥,百年大计啊!能马虎吗?敢马虎吗?”
主管部门当即拍板:不合格的钢梁全部报废!厂长一听,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可方秦汉语气坚决:“没有二话可讲,报废重来!”该厂只得重制。从此,桥梁厂工人谈起方秦汉都笑着说,“这老头,真是个‘钢霸’!”后来,该厂生产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强度钢梁。
1990年,在九江桥钢梁设计制造最繁忙的日子里,有人对其设计提出质疑。方秦汉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上进行了一次次长篇答辩。经反复研究论证,最终证明他的设计是可以信赖的。此次论战即是我国桥梁界赫赫有名的“京都大辩论”。两年后,九江桥钢梁顺利合龙,并一举取得12项技术突破。
工程师的计算决不能出错
一篇毕业论文,先后修改20余次,耗时数月才通过。回忆起这一段往事,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博士詹昊至今难忘。
昨日,方秦汉的关门弟子詹昊对记者说,“方院士是我见过最认真的人,没有之一。”
方秦汉80多岁时,不仅坚持走路到中铁大桥院上班,还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培养了多名博士生。在指导博士生时,他不仅要求计算准确、数据交代来龙去脉,连标点符号也会亲自修正。
在计算桥梁的一项数据时,詹昊通过软件计算得到结果,但方秦汉看后坚持要他找真实案例实测,以进一步对比、修正数据。
“工程师的计算是绝对不能出错的!”方秦汉说,因为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全盘皆毁。
2009年,詹昊博士毕业后,进入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和恩师成了同事。生活中,恩师有时斗地主、打麻将,但从不来钱,一般玩一两个小时。
去年初,方秦汉住进了同济医院病房,詹昊一般一两周就会前去探望一次。这时候,病床上的方院士给他谈的最多的却是工作,爱教他一些工作方法。
一生朴实爱桥爱美食
“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熟悉方秦汉的人,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用这八个字概括生活中的方秦汉。
同事们回忆:方秦汉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没有“架子”,又十分健谈,无论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均愿意与他交朋友;他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无论多少数据,他都装在脑子里,别人一问起,即可脱口而出,丝毫不差;方秦汉的办公室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老院)6楼,他坚持每天步行上楼梯,没有人看到他乘过电梯上下班。他经常上下钢梁,这也是他独特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上世纪90年代,面对紧张的房源,方秦汉主动将分配给自己的住房让了出去。他说,“住房不求大,够住就行了。”此后他一直住在上世纪50年代建的旧房里,面积仅六七十平方米。
昨日,照顾方秦汉7年多的保姆汪阿姨说,在去世前一两个月里,由于身患膀胱癌,方院士躺在病床上,身体很虚弱,晚上常说梦话,但梦里说的内容多与桥和美食相关。譬如他梦里常说:“很大!”“好吃哦!”他特别爱吃烤鸭,只要病稍好了就说,“小汪!去买只烤鸭来!”
方秦汉把一生奉献给了桥梁事业,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美食,偏偏晚年疾病缠身被要求禁食,只能望美食兴叹,但他仍很乐观,孩子、同事们问及身体状况,他总是说“可以”。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