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时凿穿生命通道 16名湖北老乡全部获救(图)

07.12.2014  12:21
图为:被困人员脱险时被蒙上了眼睛 记者曲严摄 图为:最后一名被困工人被救出,500多名救援队员不约而同鼓掌高呼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特派记者朱泽 曲严 统筹:徐剑桥

  天气晴朗,阳光有点烈,气温约15摄氏度。福建龙岩的天气,暖和如春。

  后祠隧道上方,野花缤纷,生机勃然;隧道之下,那打开的“生命之孔”,正一步步逼近胜利。昨日11时33分,塌方救援现场猛然迸发出的欢呼声,将人们的情绪推到了顶点。35小时生死争夺,500多名救援队员日夜以赴,21名被困工人全部获救!

  16名湖北老乡,蒙着眼被人群簇拥着走出的时候,看不到他们脸上的表情,但有人已不住地抹泪。

  那泪水,苦中带着甜。

  送去200个煮鸡蛋

  轮流喊话确认老乡平安才放心

  太阳从隧道上的山坳里钻出一丝缝的时候,金国喜已经在救援现场跑了几个来回。

  他根本睡不着,18岁的儿子金亮和其他15名湖北老乡还在隧道里头。“隧道里面冷呀!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睡个囫囵觉。”金国喜喃喃道。

  工地上做饭的冷大姐,跟金国喜一样,牵挂着工友们。一大早,她就煮了200个鸡蛋,这是21名被困工人的早餐。通过生命管道把这些鸡蛋送进去,工友们就有了一份热早餐。

  金国喜领了送饭的任务。老乡们平时爱吃什么,他最清楚。除了鸡蛋,他还送进去了包子、豆浆和油条。

  送完早餐,金国喜还不放心,又轮流喊话确认21人全部平安后,他自己才回到宿舍吃早饭。

  走近生命通道口

  与被困老乡对上话让记者心头一热

  昨日10时许,金国喜等人泡上几大壶湖北绿茶,准备给老乡们送过去。“他们昨天一天都喝矿泉水,今天喝点热的,暖和些。”记者拎着热茶,跟随老乡一起,走进隧道内,到达第一条生命通道口。

  这个直径约15厘米的管道,连着16名湖北老乡,氧气、水和食物从这里传送进去,被困人员也通过它与外界交流。

  对着管道口,记者大喊金亮的名字。话音刚落,那头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

  记者:金亮您好,我是从老家湖北过来的记者,家乡人民都十分关心你们的情况。

  金亮:我们很好,谢谢你们的关心。

  记者:应该快通了,坚持住,我们都在外面,等着你们!

  金亮:好的好的!

  记者心头一热,多了几分期待。

  一句声音让人振奋

  21条新毛巾用来保护被困工人眼睛

  “我们看到了一束光!

  昨日11时,管道那头传来的声音,让隧道内的所有人都兴奋不已。救援队员介绍,这说明顶部开凿的生命通道就快完全打通了,被困工人很快就可以出来。

  一直在外守候的湖北十堰老乡刘成波闻讯,跑到项目部找来21条新毛巾。

  他担心工友们在里面呆的时间太久,出来时不适应光亮,为保护他们的眼睛,这些毛巾就是用来遮眼睛的。

  “出来时,眼睛闭上,用手捂住,我们再给你们蒙上毛巾。”此时,金国喜、刘成波等人,反复叮嘱被困老乡,出来时该注意哪些事项,为最后的成功做准备。

  鼓掌高呼声响彻山坳

  获救老乡有人要烟抽 有人不住抹泪

  昨日11时33分,顶部巷道凿穿,51岁的朱志凡第一个爬了出来。记者跟随救援队伍冲了上去,站在离巷道口约五米远的下坡处,帮助搀扶被困工人下坡。

  被救出后,枣阳老乡史国春第一时间要了一支烟,猛吸一口后才慢慢吐出烟圈;25岁的竹山小伙段宗林不住地抹泪,这个经验丰富的开挖班带班班长,被困在隧道时未曾吭过一声,还组织老乡们自救,出来后见到老乡时却再也忍不住了。

  11时37分,随着最后一名被困工人被救出,持续35个小时的生死大救援圆满结束。500多名救援队员,不约而同地鼓掌高呼。

  12时许,21名获救工人分乘三辆救护车,被送往龙岩市第一医院。医生介绍,经过生命体征评估,获救工人没有发现脱水、低血糖等情况,若进一步检查没有大碍,就可出院。

  揭秘 21名工人如何度过煎熬35小时

  刚开始有人准备撕纸箱子吃 轮班派人值守防止再塌方

  再次呼吸到新鲜空气,让51岁的金邦雄欣喜无比。

  刚刚过去的洞内35个小时,对他来说无比煎熬。作业时工人们都不允许带手机,洞里分不清白天黑夜,他的全部记忆只能由几次响声串联起来。

  如果不出意外,5日凌晨1时许,他应该像往常一样,结束工作回到宿舍,吃上一碗泡面,让身子暖和后再钻进被窝睡觉。

  然而,距收工还有半个小时,“轰隆”一声巨响,隧道塌方了。随着塌方,隧道内停电了,21人顿时被黑暗包围。

  段宗林打开仅有的一部手电筒,装载机司机丁岭山打开车前灯,众人这才看清塌方的位置及自己的处境。

  不幸中的万幸,21人距塌方点还有140多米,暂时不会有被埋压的危险。

  被困的21人中,年纪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51岁的金邦雄从事建筑工作20多年,还是头一次被困。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认为外面肯定知道发生了什么,工友们应该正在营救,获救只是时间问题。

  16名湖北老乡决定,大部队在距隧道约50米的地方休息,其中5到6人保持清醒,借助手电筒观察塌方范围是否会扩大。

  隧道里有水,但没有吃的,饿急了的工人们有些躁动,甚至有人准备撕碎纸箱子吃。随着氧气一点点消耗,大家的呼吸也渐渐困难起来。

  绝望不堪时,塌方点处传来钻机声。众人“”地站了起来,“外面开始打通道了!

  不久,一根管道从土方侧面穿了出来,管道那头传来敲击声,这边立即回应。这时,众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通过这根管道,水、营养液、面包等源源不断地送了进来。

  不知过了多久,土方右上方又传来钻机声。昨日上午,当光亮从右上方巷道照射进隧道时,21人不禁欢呼起来。

  半小时后,金邦雄跟在老乡朱志凡身后,顺着土方斜坡爬出巷道。

  因眼睛被遮住,他数着自己的步数下坡。当数到20的时候,更多的手伸了过来将他搀扶住。耳旁,都是关切的问候声。

  活着真好!

  分析 营救行动为何如此高效迅速

  工人未被土方埋压 两条通道同时开挖

  从5日凌晨0时30分许发生塌方事故,到6日11时30分许营救成功,整个救援仅用了35小时。这比预计的时间大大提前。为何最终的营救如此高效迅速?

  对此,湖北籍工人的领班金敏连称“不可思议”。据介绍,5日凌晨塌方的土体约5000立方米。如果按照一般的救援方法,光清完这些土体至少就得4天,还不能保证是否会继续塌方。

  万幸的是,后祠隧道处于319国道旁,据龙岩市城区仅20多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金敏介绍,5日凌晨3时许,部分救援队伍就赶到了现场,包括潜孔钻等一些先进的专业机械也陆续进场。

  当天,500多人的救援队伍轮班作业,两条救援通道齐头并进。一个从侧面打顶管,另一个在右上方打巷道,连班作业。在顶管遭遇阻碍时,巷道进展顺利,并很快打通。

  金敏还分析,另一个原因在于:当时工人的作业点在隧道施工段290多米处,而塌方地点在150多米处,相距140多米。工人没有被土方埋压,这是最大的利好。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