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 咸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初见成效

17.08.2016  20:07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7日电 (咸公宣)去年以来,咸宁市按照国家禁毒委、省禁毒委关于加强社戒社康工作(8.31工程)部署,以社戒社康试点工作为契机,以中心戒毒社区创建为平台,以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社戒社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咸宁市委书记李建明、市长丁小强要求把社戒社康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晖先后9次深入街道社区实地督导。社戒社康工作由政法公安的具体工作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系统工作;全市上下把禁毒戒毒工作由一般性的治安问题转变为事关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来看待。

  咸宁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胡甲文接受采访时表示,社区网格被赋予禁毒工作职责任务以来,社区网格员、禁毒社工、志愿者积极参与吸毒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对吸毒人员的情况掌握更加清楚,基层对接渠道更加畅通,部门管理有了落实平台。

  胡甲文表示,禁毒社会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更是一方平安的源头治理工程,通过精准化打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帮教、大众化宣教等综合手段,齐抓共管,才能把社戒社康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打通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毒品,是万恶之源。

  吸毒者把灵魂交给魔鬼,戒毒是从魔鬼手中抢回灵魂。与魔鬼斗争需众人合力。

  2015年起,咸宁市毒情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强调对毒品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对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以下简称“社戒社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个中心戒毒社区应运而生,25个社区戒毒工作站投入使用,10个街道乡镇开展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配备41名禁毒专职干部,专(兼)职社工75人,社区网格员8991人全面参战……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正、帮扶救助、就业扶助和宣传教育“六位一体”戒毒康复新模式,打通了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看得见 管得牢 打赢戒毒持久战

  “看得见,管得牢,才能确保戒得断”。谈及社戒社康工作,王贞元说,这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持久战。

  7月17日上午,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中心戒毒社区内,47岁的王贞元正在和一名社区戒毒人员交心谈心。

  在中心戒毒社区里,有教育培训中心、心理咨询室、毒品展览室、尿检室等功能室,并配备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中心下设多个工作站,由村、社区干部及分管综治负责人、民警担任工作站管理人员。

  去年,王贞元从咸宁市司法局下派担任街道办党委副书记兼中心戒毒社区主任,从此与社戒社康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在读小学时,邻居家里一个瘦瘦的中年男人跳楼死了,流了一地的血,后来听家人说他是吸毒的。”这是王贞元儿时记忆里关于吸毒的残余片段。

  从恐惧到友善,从抵触到包容,一年多时间里,王贞元和社区里许多参加社戒社康的吸毒人员结成了好朋友。

  “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错误地走上了吸毒之路,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早日戒毒成功。”在各级禁毒委的领导下,王贞元和同事们不断探索,反复上门,对吸毒人员“一人一档”,根据其精神障碍、肇事肇祸的危险程度,将其分为红、橙、蓝、绿四个类别,并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凤凰社区书记彭红说,谈话、走访、汇报、评估、定期尿检、针对性制定药物替代治疗方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确保了能及时掌握吸毒人员现时状况。

  作为通城县隽水镇雁塔社区网格员,黄玲俐都记不清跑了多少路,上了多少次门,受了多少气,只为了能及时准确掌握吸毒人员的情况。

  今年4月下旬,黄玲俐连续四次到吸毒人员张某家里去做工作,都吃了闭门羹,最后一次好不容易把张某堵在家里。面对对方抗拒的眼神,她一手卡住被关得只剩一条缝隙的门,诚恳地说:“我们不是来抓你的,是来帮你的。请你相信我们是来帮助你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她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31名吸毒人员不仅全部签订了《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而且都能够按月主动到社区来接受尿检。

  网格排查,分级管理,全面康复,跟踪服务,社戒社康工作挽救了大批吸毒人员。咸宁市禁毒委数据显示,全市累计执行社戒社康1316人,动态管控8724人,戒断毒瘾3年以上人员达到4318人,社戒社康执行率、管控率、巩固率均呈现增长。

  重亲情 乐帮扶 回归健康新生活

  对许多吸毒人员而言,毒瘾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周围那些冷漠、歧视的眼神,令他们产生“回头无岸”的错觉。

  “吸毒人员也是受害者,对待他们要像对待病人一样,有爱心,有耐心。”咸宁市公安局副局长陈朝裕说,在工作中,辖区民警、社区干部、网格员会动态了解掌握网格内吸毒人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亲情友情战胜毒情”理念,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送温暖”工作。

  为满足有心理疏导需求的吸毒人员心愿,各中心戒毒社区都聘请了心理专家,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对吸毒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及跟踪康复治疗,鼓励他们建立信心,投入新的生活。

  2011年,位于通城县的湖北瀛通通讯线材股份有限公司与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联合建立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今年又与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综治办联合创办了树人就业基地,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吸毒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安置就业37人。

  吸毒人员胥某,原本在上海创业小有成就,染上毒瘾后很快败光家产,从1997年到2015年累计被劳动教养、强制戒毒5次,老婆也离他而去。2015年初,胥某回到咸安后,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立即上门做工作,将其纳入管理范畴。在获悉其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存在困难之后,社区干部多方沟通,民政部门为其解决了低保,社区还为其争取了一份月薪1400余元的小区保安员工作。

  吸毒人员胡某,吸毒史长达10年左右,购买毒品累计花费数百万元,原本富裕的家庭也被折腾一空,忧心忡忡的老母亲日常里出门见到左邻右舍都抬不起头。从强制戒毒所回到家中后,社区将其纳入社区康复范畴,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多番上门做工作,拉家常,帮助做家务……起初带着抵触情绪的胡某和母亲都被感动,并主动接受社区康复管理。据悉,胡某已经累计三年尿检呈阴性,并购置了货车跑物流,月收入万元以上,老母亲现在每天出门都是乐呵呵的,逢人常说社区干部的好。

  在帮扶同时,对社戒社康人员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更是纳入日常重点。社区与家属签订担保责任书,明确职责,印发《致戒毒(康复)人员家属的一封信》,让其明白戒毒工作的性质和目的,不定期召开社戒社康人员家属座谈会,让家属互相交流帮教体会,互相鼓励。

  今年年初,在咸安区一次社戒社康人员家属座谈会上,社戒社康人员刘星(化名)的父亲当场流下了热泪:“党和政府对我们这样的家庭不嫌弃,还想办法来帮助我们。

  还有一位家长说,当社区干部第三次上门时,他也被感动了,当天就带着儿子去做了尿检,平时主动监督儿子不跟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来往,有异常情况随时和社区干部打电话。如今,儿子已经戒毒两年多,再没沾染过毒品。

  这是一串令人震撼的数字:咸宁市在吸毒人员服务管理上,累计受理各类救助1000余件,落实低保200余人,临时救助300人,法律援助500人,培训就业、回归社会3253人,以网格化服务管理手段推动社戒社康工作被中央综治办、国家禁毒办肯定推介。

  以耐心换交心,以真心换爱心,以友情换真情,广大社区基层干部和网格员对吸毒人员家庭不离不弃的关心和照顾,“管理入格,帮扶到户”,社会各界参与其中,使得社戒社康工作得以快速落地生根。

   抓宣传 重投入 筑牢社区桥头堡

  遏制吸毒蔓延,预防教育宣传攻势不可忽视。无论是在中心戒毒社区、工作站,还是学校、企业,禁毒宣传知识展板、橱窗、宣传栏随处可见。

  目前,咸宁市已建成具有实物展示、图片展览、讲解说明等功能的小型禁毒教育基地25个,组织1万名中小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展览。在街道、社区普遍开展吸毒人员座谈会,对吸毒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引导其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咸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长胡卫东介绍,在严打毒品犯罪同时,抓牢宣传主阵地不放松,仅今年以来,抓住国际禁毒日契机,开展禁毒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自行车巡游禁毒宣传”、“禁毒宣传万人签名”等系列活动,发放宣传手册5万余册,播放禁毒专题片30场次,受教育群众3万余人。识宣讲进校园、禁毒文艺创作进校园,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

  在通城县隽水镇中心戒毒社区办公场所走廊墙上,20多篇出自中学生之手的禁毒教育基地观后感整齐排列。在咸安区永安办事处阳光社区会议室里,墙面上“戒毒誓言”令人警醒,社戒社康人员面对戒毒誓言庄重宣誓,更能起到净化心灵、提振戒毒信心的作用。

  该市将全市街道社区村组划分为8991个网格,整合综合力量,在社区网格内开展对吸毒人员的管理管控工作。

  据悉,目前市政府增加了禁毒专项经费1500余万元,落实社戒社康工作经费594万元,咸安、嘉鱼、崇阳、通城等地分别增加了禁毒专项经费100至200万元,其中咸安落实社戒社康专项经费150万元。

  咸安区南大街网格员陈谊芳说,社区网格员收入只有千余元,但是大家在对待社戒社康工作中,都非常积极主动,上级部门也在加大对网格员的关怀,让大家有信心把社戒社康工作做下去,帮助吸毒人员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