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群失散的成吉思汗后裔 全村六成以上是蒙古族

13.06.2014  19:05
部氏族谱》 土蒙融合的建筑 村民展示蒙古服饰

   三家台蒙古族村

  三家台蒙古族村位于鹤峰县中营乡,成立于2002年12月24日,是我省唯一的蒙古族村。全村有一千余名村民,其中六成以上是蒙古族。据考证,三家台蒙古族部氏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2012年,三家台蒙古族村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鹤峰县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我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这个隐匿在大山深处的部落,与外界隔绝,近300年来不为人知晓。254户人家散居在18.8平方公里山腰、坡尖、坪坝,这个叱咤疆场的马背民族缘何到此,根在何处,路在何方?

  藏身深山的成吉思汗后裔

  这个部落有个特罕见的姓:部氏。《部氏族谱》介绍:吾家,铁木真姓也,原籍蒙古,元太祖之后。

  据载,元代最后一位镇南王大圣奴,至正十九年(1359年)与枢秘官席闰守信州(今江西上饶市),被陈友谅部属攻陷,大圣奴身亡。大圣奴一小儿被义仆陈美所收留,藏在观音菩萨的龛座下,得以幸存。后随陈美所长大成人,改部姓,意为祖先曾是蒙古草原上骁勇善战的“部落”。因得观音菩萨庇护脱生,取谐音“官荫”为名。部官荫便是部姓始祖。

  部姓起初居湖北松滋,第四世有一支迁往湖南澧州,在澧勤耕苦读,颇有成就。但因朱明对元代帝王后裔严加防范,故部氏子孙仕途阻塞。至清代,方可大言申明“本宗蒙古”“班联宗室,派衍亲王”,如是修宗族之谱,建部氏祖祠。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部氏第十一世部锡侯迁湖北鹤峰,居三家台,繁衍生息至今。

  据此,鹤峰部氏宗族族长部先瑞认为:部氏后裔应是蒙古部落血统。

  部先瑞的揣测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认证。该委员会考证部先瑞珍藏的《部氏族谱》后认为,流落在鹤峰的部氏家族,是600多年前因战争进入中原后失散的成吉思汗后裔。其世系初步考证为:成吉思汗——拖雷——忽必烈——镇南王脱欢——脱不花——孛罗不花——大圣奴——部姓族人。

  传承在三家台的蒙古族遗风

  三家台距鹤峰县城55公里,却有近3个小时行程。

  面包车在山峦中艰难地穿行,窗外沟壑纵横,云雾缭绕,或峭壁压顶或万丈深渊。即使是现代,一干人马若藏进深山也难得觅其踪影。部先瑞说,先祖当初为避难求生,遁迹于此,就是为了与外隔绝。

  来到三家台,土家吊脚楼配蒙古族图案的建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蒙汉文字双语对联从大门到正堂,或蓝字白底,或白字蓝底,室内外墙通体粉白,并印有蓝色祥云团花,如飘扬着的哈达。

  走进部先瑞的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异域风格。近千平方米的三层建筑,尽显土家和蒙古两个民族建筑文化的精华。东南向而设的三顶蒙古包,由圆隆型的顶部、射线状的上部、菱形与浅S型相结合的圆圈状周壁等几何图形组成,或隆或直、或圆或弧,一股纯白清爽的印记扑面而来。屋内墙壁粉白,木柱上镂刻蒙古花纹,成吉思汗画像立在神龛正中,周围再饰花草衬托,淡淡的檀香在室内飘荡。

  这里不仅供缅怀祖先,还是实施族规的惩办处。《部氏族谱》笃恩谊、正伦理、恤孤寡、睦宗族、明家法等十二条公规族约,处处德孝仁义,以约制人。违悖族规必要归宗以惩。对违规者当着全族人打屁股,跪着给晚辈诉罪、磕头请罪。近几十年来,部氏家族没有一个人敢悖族规,违法乱纪。对此,新任族长部先瑞由衷地自豪。

  三家台特有文化保护任重道远

  2002年,鹤峰县政府决定:以原三家台村为中心,将周边几个蒙古族聚居的村民小组合并成立三家台蒙古族村,我省第一个蒙古族村于当年12月24日正式挂牌。

  为保护、传承一代帝王后裔的文化、习俗,2013年10月,鹤峰县委托华中科技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三家台蒙古族村保护发展规划》,但逾千万元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恶劣的自然环境如何改善?丢失的传统习俗如何传承?诸如此类的问题直接困扰着部氏族人。

  由于山高林密,地处边远,全村有4个组未通公路,152户村民吃水靠山泉,百余名少年要到山外入学,就医要步行20余公里,50户村民还住在出门爬山、通讯靠喊的死角。境内平均海拔1375米,村民以茶叶、烟叶、箬叶、魔芋为主要产业,人均年收入仅3560元。

  “几百年的民族融合使得部氏家族蒙古游牧民族的民族特性流失殆尽。保护其民族特性,首先从主题性较强的文化交流与认知活动开始,使其知其先祖,知其民族渊源;建设以旅游文化为特征的南方蒙古族风情园;保护和维护三家台蒙古族村的空间格局、历史建筑群落和景观环境,维修一批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文物古迹。”鹤峰县住建局副局长李才华说。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