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武汉年度汉字“变”:变通 变强 变脸 变革 变幻
变·通
出镜人物:张先生(黄陂区市民)
昨晚,记者在轨道交通1号线上碰到了正下班回家的张先生。
张先生家住黄陂汉口北,工作在汉口循礼门,每天往返于两地之间。自从5月28日轨道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开通后,他下班坐轻轨到汉口北站,然后再转乘2站公交车就到家了,全程只需要40分钟。
“方便多了。”张先生深有感触。延长线开通前,他只能坐到新荣站,然后转乘230路公交,有时候错过了公交,只能挤黑车,路上即使不堵车,从新荣到汉口北至少需要30分钟,要是赶上堵车就要超过1个小时,关键是车辆经常严重超载,安全得不到保障,“坐在车上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事。”
如今,张先生回家坐1号线再转公交车回家,花在路上的通勤时间比延长线开通前至少省了一半。“要是地铁修到家门口就更好了。”张先生满怀期待。 记者谭德磊
2014年的武汉,在实现“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跨越的过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今年,轨道交通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通车、地铁4号线二期通车,机场二通道的全线贯通让三镇市民前往机场更为便捷。就在3天前,汉阳没有地铁的历史画上了句号,鹦鹉洲长江大桥把武昌汉阳再一次拉近了一步。每天有百万市民无障碍行走在武汉三镇。
构建城市交通骨架的同时,武汉也在打造国家“立交桥”及国际“大通道”。今年6月,武汉至黄石、黄冈城际铁路通车;7月,沪汉蓉铁路大动脉全线贯通,武汉正式升级为中国“高铁之心”,每天400多趟高铁经停;12月,武汉至旧金山航线正式开通,这是华中地区首条直飞美国的航线,也是继7月武汉至莫斯科直航开通后的又一条洲际航线。
武汉交通建设仍在加速。未来,武汉将构筑铁、水、公、空、轨“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最终形成全覆盖、全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九州通衢”将指日可待。 记者崔梦欣
变·强
出镜人物:叶祖福(武汉法利莱激光公司焊接产品部经理)
2014年,叶祖福带领21个人的团队创造了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纪录,完成订单量在国内激光行业排名前五。
“前年我们的订单只有2000万元,去年达到3000万元,今年猛增到5000万元,这几年业绩的飞跃,得益于对创新的鼓励。”叶祖福说。武汉法利莱激光公司是华工激光旗下企业。华工激光今年积极鼓励员工创新,进行“二次创业”。为了帮助一线解决问题,公司与武大、华科等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为每个一线团队配备一名教授作为固定技术指导。
“公司对创新的鼓励,还体现在重奖员工发明创造。”叶祖福说。公司对员工的一般性发明创造,除了项目奖金,还会给予至少2万元“发明奖”。如果是申请了专利的重大创新,“发明奖”最高可达到5万元。这些措施,帮助团队创造了业内的奇迹,也让公司变得更加强大。
武汉迈入“万亿俱乐部”成定局
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按照今年前三季度武汉GDP平均增速,武汉今年将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
经济实力的增强,源于不断求新求变。今年,全市千亿级的产业“航母”将达到6个,服务业也全面升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4亿元,物流增加值、工程设计产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均突破千亿元大关。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武汉全面加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725亿元高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50%以上。被誉为企业“摇篮”的孵化器,面积扩大到800万平方米。
记者匡志达 通讯员李慧
变·脸
出镜人物:朱朝祥(花桥街居民)
“我在这里住了18年,最近半年的环境是有印象以来最好的。”昨天,江岸区花桥街居民朱朝祥爹爹这样评价自家门前的变化。
71岁的朱朝祥和老伴住在三眼桥天成花园二楼临街的房子里,窗外正对着三眼桥露天菜市场。这么多年来,“两幅宽的路面被鱼贩子挤成了羊肠小道,路面上尽是鱼血、鱼肠子、卤水,又脏又湿滑。”朱朝祥说,小区里常听说买菜的婆婆在这条路上滑倒,他和老伴出门都绕道走。此外,从每天清晨6点开市,直到晚上八九点闭市,小贩的叫卖声、短斤少两的争执声、堵车的鸣笛声吵得老两口常年不敢开窗户,常常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
今年4月开始,江岸区城管部门对市场进行了整顿,所有的占道摊贩全部从路上搬进了店里,临街一排店铺整洁漂亮;拆除铁棚后的空地上安装了健身器材,围墙上彩色的喷绘令人眼前一亮;路面恢复了干净通畅。朱朝祥高兴地说:“希望这个好的状况能够保持下去。”
城市环境的变化源于“城管革命”的持续升级。
从3月19日开始,城管部门以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学校、医院、窗口地区为重点向周边辐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其中,联合街道办对全市集贸市场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清理占道市场,拆除违建摊棚,所有摊点全部改成经营门店,退市还路。同时,建立了定期巡查的长效机制。
此外,城市环境的另一顽疾、老旧社区密如蛛网的架空管线也在今年得到了集中整治。市城管委介绍,截至目前,已对286个老旧社区、101条城市道路总计153公里的架空管线进行了连片整治;规整架空管线长度总计1.1万公里,清理废线810吨、黑线圈12300余个。全市架空管线连片整治工作共计投入2亿元,惠及居民18万户总计193万人。
记者刘兆阳 通讯员宋宏雷
变·革
出镜人物: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昨天,来市民之家办事的该公司资产管理部工作人员感慨,这一年来,武汉政务服务之变,他们有切身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方便”。市民之家服务窗口实行首问负责制,办事第一次到哪个窗口、遇到的第一个窗口办事员,将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如果遇到什么难题,窗口办事人员马上就可以向上级反映、迅速解决,办事效率大幅度提高。
第二个感受是“快捷”。过去该公司有50多个执照需要年审,这是桩费时费力的事。从今年起,工商执照每年只需在网上申报、公示即可,公开、便捷、高效。
还有一件事让新港投的工作人员至今印象深刻。为了壮大企业整体实力,今年8月,新港投将内部三家企业重组为华中港航物流集团,因为名称中要用到“华中”二字,按照相关规定,必须到国家工商总局报批。新公司重组在即,时间宝贵,工作人员找到了设在市民之家工商局窗口首席代表黄燕,黄燕第一时间与总局联系咨询,把相关手续所需资料一一告知新港投。按照这份清单准备好资料后,新港投工作人员乘坐4个小时的高铁到北京,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注册成功。 记者夏琼
权力清单与政务公开
行政效率的提高,得益于行政管理体系的变革。
今年3月31日,武汉市首份“权力清单”正式发布,55个市直部门共晒出4530项职权事项,13个区级“权力清单”也陆续公开。随后,我市又制定“程序清单”、“责任清单”。“三单联动”,接受社会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市纪委市监察局通报,今年以来,全市处分违纪党员干部77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9人。全市共查办局级领导干部案件17件(其中正局级7人,副局级10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同比上升88.89%。今年,我市还严查违反“八项规定”案件154件。
今年10月,市直104家部门,17个区1024家区直部门首次同时“晒账本”,统一公开2013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决算;31家市直部门单位公开127项、共计88.98亿元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记者夏琼
变·幻
出镜人物:吴畏(武汉大学研究生)
吴畏以往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多是跟朋友一起看电影,但在2014年,随着位于武汉中央文化区的汉秀和电影乐园的开业,他感到了武汉市文娱生活质的飞跃。
“不管是建筑风格还是娱乐内容,中央文化区带来的都可以称为跨越性改变。”吴畏刚刚体验了一把电影乐园,“以前也看过3D、4D电影,但感受完全不同。飞越湖北园区的身临其境之感非常震撼,一些画面和俯冲角度等动感,都让人印象极深。”
吴畏有不少学艺术的朋友,“现在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有人去湖北剧院看歌剧,去武汉剧院看话剧,去琴台音乐厅听交响音乐会,感觉武汉的文艺氛围越来越浓烈了。”变化还体现在细节上,吴同学说,“武汉的地铁站很有特色,有的地铁站背景墙上有古诗词构成的优美文字,为这座城市更添底蕴。”
记者黄亚婷
武汉演出水准跻身全国前五
琴台大剧院跻身中国十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成为国内一流音乐厅,两大场馆全年演出300多场,票房收入居保利院线前3名。今年5月,“都市茶座”对外开放,市直八大文艺院团形成“一团一场”格局。武汉三镇已基本形成以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为中心的高雅艺术演出中心区;以武汉剧院、中南剧场、杂技厅为中心的戏剧艺术和杂技演出中心区;以楚河汉街、汉秀剧场为中心的时尚艺术演出中心区等三个艺术中心区。
根据武汉市天河院线提供的数据,截至12月24日,湖北省电影票房约13.8亿,比去年增长29%,其中作为全国票仓前五的武汉市,全年票房约8.79亿,比去年增长25%。
记者钟磬如 通讯员付成荣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