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贫困,从“新”开始
明天,我们就要迎来首个国家扶贫日。
明天,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设立“扶贫日”是响应联合国决议的具体行动。纪念日只有一天,但以国家的名义设立,这是我国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也加速了全球减贫进程,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外交部与联合国驻华系统合著的《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情况报告》,无论按照我国的扶贫标准,还是参考国际贫困标准,中国都是最早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贫困问题仍然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发展进步仍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反贫困事业漫长而艰难。
中国的贫困问题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新变化。过去很长时间,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普遍贫困和绝对贫困较为突出。现在区域性贫困、相对贫困问题更加凸显。以前,我国贫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足、地理位置僻远、自然条件恶劣、人力资源不足等结构性因素,现在则是贫困人口生计不稳定、脆弱性强等个体性因素更为突出。新增致贫、返贫因素与传统因素交织,贫困人口的生计特征也从缺衣少食转变为高度脆弱,贫困人口内部的结构化、多元化、立体化特征日趋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贫困事业,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现在,我国扶贫开发正处在从以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关键时期,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在不断增大。中国的扶贫开发成就巨大,但也出现了一些深层问题。“哭穷”争戴“贫困帽”、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真正急需的贫困群众没有得到扶贫资源,百强县仍戴“贫困帽”等现象,要求提高扶贫开发的精细程度,更加重视扶贫减贫质量的动态提升。
反贫困事业跟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度正相关。战争动乱年代,反贫困事业是荒芜的,“一穷二白”的年代,反贫困最大的挑战是温饱问题,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因应国情,从集体平均主义反贫到区域发展为导向的反贫,这是我国反贫困事业走过的轨迹。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的体量不断变大,这决定了我国反贫困事业有了新的时代要求。
进一步看,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时间表,2020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实现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我国把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量因此有了巨大浮动。按国务院扶贫办的最新数据,以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距离2020年剩下的时间已不多,扶贫开发正处在啃“硬骨头”、闯“攻坚区”的关键阶段。
新的成就在不断创造,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在不断出现,新的办法、新的作为还要更多地展现。反贫困的历史就是不断从“新”开始的历史,反贫困事业就是不断从“新”开始的事业,只有持续不断地把反贫困事业往前推进,阳光才会普照大地、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