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保康县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张甜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残疾人小康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残疾人奔小康问题,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帮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生活作出了部署。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指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保康县地处鄂西北山区,与宜昌、神农架交界,属省定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2009年被列入全省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之一,2012年又被国家纳入首批秦巴山区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
残疾人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各类残疾人320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2%,其中,城镇4484人,农村27550人;视力残疾3647人,肢体残疾5607人,智力残疾6904人,精神残疾518人,听力残疾3133人,言语残疾2191人,多重残疾9969人;各类重度残疾人4787人。一户多残1026户3591人。因残致贫的贫困残疾人近2000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0%,占贫困人口的20%左右。在2014年开展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调查工作中,我们通过走村入户,实地查看残疾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状况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偏远山区的残疾人生活极其艰难,基本生活全靠邻居接济,政府救济来维持。残疾人的小康已成为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是“十三五”时期及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工作的重点。
存在问题
1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 残疾人本身的身理缺陷使他们在和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能够接受好的教育,能够对他们身理上的缺陷有一定弥补。但由于山区信息闭塞,经济条件落后,70%的残疾人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残疾人家庭由于认识偏差,认为残疾人本身已成为家庭的累赘,再让他们接受教育只会增加经济负担,对于改变现状毫无意义。
2 、残疾人自身造血能力较弱。 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残疾人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3 、经济收入低,自己自足能力弱。 在农村大部分残疾人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亲戚邻居接济,一些轻度的残疾人虽然能够参加劳动,但受自身残疾人影响,也只能是参与一些简单的工作,工资收入较低。偏瘫长期卧床、精神残疾、脑瘫患儿家庭,因为要长期支付高额医药费,加上自身生活无法自理需专人护理,造成家庭劳动力不足,收入微薄,加上长期服药,从而导致因残因病致贫。
建议
1 、提高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优化残疾人发展社会环境,推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 一是积极协调教育等相关部门,共同解决残疾少年儿童教育问题。要通过协调教育、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残疾少年儿童救助力度,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切实维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进一步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等残疾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人大、政协通过视察、调研等形式,对残疾人政策法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各项政策法规顺利实施。三是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做好重要政策、专项工作、重大活动的新闻宣传工作,鼓励残疾人参与生活文化、体育活动,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
2 、着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帮助残疾人就业。 一是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三送”服务,最大限度帮助返乡农民工残疾人、下岗失业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就业。二是依托助残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致富。三是要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中安置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对于没有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企、事业单位,加大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用于扶持残疾人就业,使残疾人共享社会经济建设成果。
3 、 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力度,不断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低保政策要将残疾人作为特殊人群,优先重点进行保障。2012年市民政局和市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将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通知》(襄阳民办【2012】103号),随后我县也下发了《关于将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通知》,我们积极和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将我县特困重度残疾人纳入了低保范围,但今年民政部门开始实施应标施保,通过严格评议,很多先前已纳入的残疾人被取消了低保政策,因为残疾人不理解,造成了基层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二是加大特困残疾人政策指标覆盖面,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是一项改善残疾人生活保障的政策,但覆盖面小,且补贴标准与现实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已办理二代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且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已达4356人,虽然通过持续争取,特补指标增至3400名,但应享受政策人员与上级下达的指标仍然有差距。三是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大扶贫机制。在上半年扶贫部门录入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我县仅有4936名残疾人录入了该系统,因此在扶贫部门制定有关扶贫政策的时候,尚有大部分贫困残疾人未能纳入,一方面要积极协调配合扶贫部门,切实将贫困残疾人录入信息库,另一方面要借助全县开展的“三万”、“五联”等活动,动员县直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残疾人扶贫工作中来。
4 、 进一步夯实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残疾人网络组织的建立,是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基础。虽然目前我县11个乡镇都成立了残联组织,全县257个村、19个社区都配备了专职委员,但由于没有专门人员编制和专项工作经费,致使乡镇残联理事长都是由民政所长兼任,村(社区)专职委员也是由村干部兼任,是名副其实的“有名无实”,开展各项活动和服务明显不够,特别是在开展摸底调查、调研工作中基层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希望在省、市和县残联的各方共同努力下,能够将基层残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配强配齐基层残联班子,保证其工作正常运转。最大程度地调动基层残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基层残疾人事业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