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去产能中的职工安置①】去的是产能,做的是人的工作

08.03.2016  09:47

本报《一线工人代表带来了最基层的声音》报道引发热议,围绕“去产能”“职工安置”等话题,基层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罗娟 杜鑫 张世光)“中央财政已经拿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安置煤炭钢铁行业180万名职工,但怎么才能用好这笔资金?”今天下午,北京代表团分组会上,北京市委委员王青海代表率先引出“去产能首要的是维护职工利益”话题。

同在一个代表团,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北京奔驰首席技师的赵郁代表说:“一个工人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对职工来说,最好的安置就是有就业岗位。”

全国两会召开以来,去产能一直是讨论热词。一线代表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将被分流转岗的职工身上。

“改革势在必行,企业和职工都会支持。”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代表提醒,职工为企业发展、经济发展是作出了贡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让他们有继续工作生活下去的信心”。

赵郁代表建议,制造业产业工人大多拥有技术,在流向其他行业时,应该加强新产业新行业的技术培训;此外,是不是需要给他们一定的适应期过渡期。

巨晓林代表是建设领域的农民工,看过今天《工人日报》关于三位去产能行业一线工人代表呼吁切实保障职工利益的报道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去产能要特别关注农民工群体,不能简单地让他们‘回家了之’,也应该注意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短时间的停工休假,工人们就会担心自己的社会保险谁来缴纳,会不会中断。”北京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副经理朱良玉代表提醒,去产能尤其需要关注一些年龄偏大、技能较低的职工。

今天,山西省省长李小鹏透露,部分煤炭企业出现工资发放延期、欠发和欠缴社保的现象。“以我们省一个煤炭大集团为例,2015年延期发放工资3亿多元,涉及2万多名职工,延期缴纳社保7亿多元,这对民生带来了影响。”

这也正是“金牌工人”许振超代表担心的,会不会在其他地方出现长时间工人拿不到工资,没有社保来托底生活的情况?同时,他也提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怎么用,工人知道吗?有什么渠道可以表达诉求?

有过首钢总公司前董事长履历的王青海代表说,目前中央奖补资金是按照去产能的吨数予以支持,不是按实际工人数计算,不同的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有高低,“这样落实起来会不会有不同的声音?”他以首钢搬迁的经验特别表示,“重视人的问题才能做好去产能工作,中央、地方和企业三方合力,才能让最大多数职工的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