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努力推动集体协商工作深化发展
推动集体协商工作深化发展必须真正把集体协商摆上重要工作位置,着力提升集体协商的质量和实效,突出抓好行业集体协商,继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探索建立集体协商工作评价制度。
近年来,各级工会认真落实中国工会十六大关于“继续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扩大覆盖面,提高协商质量”的明确要求,按照全总统一部署,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支持,制订规划,明确重点,努力促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集体协商工作深化发展,劳动关系双方的协商谈判意识和社会各界对集体协商的认可度明显增强。但当前这项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社会各方思想认识不到位,提质增效针对性措施不多,集体协商工作人力、财力投入不足,协商谈判能力瓶颈效应开始显现等。
问题就是导向,解决问题就是努力的方向。从集体协商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看,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具体部署,把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和实施,作为工会履职尽责的重要工作抓手突出出来,在集体协商建制率已经明显扩大,社会影响初步显现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和实效上来,注重完善制度规则,深化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加强集体协商代表能力建设。
真正把集体协商摆上重要工作位置
把深入推进集体协商作为抓好《意见》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载体,作为确立职工工资分配的基本方式,作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手段,使集体协商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要推动将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部署谋划,更多地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积极依托三方机制平台,建立健全三方全力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三方协同、工会力推、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工会内部资源,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向集体协商工作倾斜,形成全会上下集中精力、坚持不懈抓集体协商工作的格局。在这方面,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应当发挥好对基层工会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工作导向的树立、工作重点的摆布、工作力量的倾斜,上率下,督促下级工会真正重视集体协商工作,出实招、做实功、见实效。
着力提升集体协商的质量和实效
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和实效是当前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的关键。应该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的意见》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深化集体协商工作规划(2014-2018年)》精神,进一步加大宣传督导力度,深入分析工作推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各地推动提质增效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创新举措,研究提升集体协商质量水平有效管用的真招、实招。
突出抓好行业集体协商
开展行业集体协商,有利于降低协商社会成本、解决中小企业工会谈判力量弱、提高集体协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完善区域、行业、企业协商相互衔接配合的集体协商体系,有利于广大职工提高民主参与意识、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健全完善。要认真研究总结各地推进行业集体协商的经验做法,建立行业集体协商联系点制度和各地年度培育典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参与、跟踪、总结、研究行业集体协商典型。加强与产业(行业)工会的沟通合作,推动产业(行业)工会培育总结更多的行业集体协商典型。进一步加强行业劳动定额研究,逐步形成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为开展行业集体协商提供支撑。
继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应当把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解决集体协商工作人手不足以及人员能力素质不强的有效途径。各省(区、市)和城市、县区总工会应当严格按照全总提出的选聘标准、规模数量等要求建立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切实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的管理使用和培养锻炼,切实把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调配到协商谈判第一线,在协商谈判的实践中促其敢谈善谈、能谈会谈,努力培养一批工会自己的协商谈判专家。进一步摸清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底数,对指导员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总结地方工会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积极宣传优秀集体协商指导员先进事迹,深入了解集体协商指导员的实际工作状况,推动集体协商指导员充分发挥作用。
探索建立集体协商工作评价制度
要把集体协商工作作为考核下级工会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要顺应开展集体协商转向提质增效的现实需要,深入研究上级工会评价下级工会集体协商工作、职工群众评价工会集体协商工作的评价指标,尽快建立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的集体协商工作评价标准体系,以规范的评价标准体系引领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工作的发展方向。各省(区、市)应选取部分城市或县区,试验开展集体协商职工满意度调查,及时跟踪评估协商过程和实施效果,通过职工对集体协商满意度调查分析,为提升集体协商质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