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割肝救子 "暴走妈妈"如今一家人生活恢复平静

16.08.2018  20:13
图为:“暴走妈妈”陈玉蓉

   九年前割肝救子 如今一家人生活恢复平静

   暴走妈妈”愿尽自己所能传递爱心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迅实习生吴竟成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7个月,她忍住饥饿和疲倦,每天暴走10公里,风雨无阻,只为割肝救子。2009年,55岁的陈玉蓉用脚步丈量母爱的伟大,用深情唤来儿子的生机。

  9年过去,“暴走妈妈”陈玉蓉捐肝救子的事迹仍镌刻在人们的脑海中。8月7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回访陈玉蓉,这位“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如今与一家人的生活已恢复平静。她说:大家对我的恩情,我不曾忘记。我愿尽自己所能,将爱心传递下去。

  暴走赢回儿子生命

  “时间过得太快,一晃9年了。”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陈玉蓉,她一身连衣裙,比手术时微胖一些。坐在对面,她沉默望向远处,思绪又回到了以前。

  儿子叶海斌13岁时,被确诊为肝豆状核病变。这也意味着,肝脏无法排泄体内产生的铜,进而影响中枢神经、体内脏器,危及生命。身为母亲,陈玉蓉不愿放弃。

  2008年底,叶海斌30岁,再一次大吐血。此时,他已肝硬化严重,要活下去只能“换肝”。陈玉蓉祷告:愿意用自己的肝换取儿子的性命。临到手术时,一个意外打破了陈玉蓉的希望,她有重度脂肪肝,不适宜做肝捐赠。医生劝说,先试试减肥吧。

  当晚,陈玉蓉开始减肥计划。她沿着堤坝折返走,一个来回正好5公里,早晚各走一次,一天就是10公里。“只要我多走一步路、少吃一口饭,离救儿子的那天就会近一点。”陈玉蓉说。

  7个多月、风雨无阻。陈玉蓉走破了4双鞋,从68公斤减至60公斤,脂肪肝没有了!2009年11月,她如愿叩开割肝救子之门,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

  珍藏着当年的报纸

  9年前,陈玉蓉暴走救子。9年来,这一习惯已成为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一天不锻炼,浑身就难受。”陈玉蓉说,每晚她会和儿子一起,沿着后湖大道来回走上5公里;遇上下雨天,母子俩就在附近小区的地下车库快走。有时间,陈玉蓉还会和街坊们一起跳广场舞。“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挺好,儿子肝功能正常,我的身体恢复得也不错。”陈玉蓉笑说,这几年我又长胖了,体重将近130斤,和手术前差不多。主要还是心情放松了很多,生活也逐渐恢复平静,看着一家人齐齐整整,打心眼里高兴。

  如今,陈玉蓉的孙女已经12岁,马上念初一,和奶奶亲得很。“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的第二次生命,是她救了我们全家。”这是孙女7岁时作文——《奶奶最伟大》的一句话,看哭众人。

  但在陈玉蓉看来,“割肝救子”换作任何一位母亲都会这么做。“我很幸运,楚天都市报进行了报道,至今我还珍藏着当年的报纸,也感谢这么多年来社会好心人的关注和帮助。

  盼儿子能有份工作

  忙活了一辈子,64岁的陈玉蓉依然停不下来。去年,她换了一份新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医护人员伙食。考虑到她的年纪,单位特意安排她周末上班,工作量也相对少一点。

  “我年纪大了,没什么可以回报社会的,只有尽自己所能,多帮帮身边有需要的人。”陈玉蓉说。几年前,她曾在家附近开了两块菜地,一有收成就送给街坊们;谁家有个难处,只要陈玉蓉知道,她都会主动上门关心。

  2016年,武汉普降大暴雨,防汛形势严峻。当时住在谌家矶的陈玉蓉,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和街坊们一起轮班上堤守护。她回忆,当时她上午在工厂上班,下午或者晚上上堤巡查,几次差点热晕过去。“我不觉得辛苦,能帮得上忙,我就高兴。

  陈玉蓉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叶海斌。“多亏单位还在给他交社保。”她说,儿子每天要吃抗排异药物、治疗结石等药物,一家全靠她和丈夫一个月4000多元支撑。她希望,儿子能有一份身体吃得消的工作,重新回归社会。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