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好路子” 摘掉“穷帽子”(助力老区扶贫)
作为壮族发祥地,这里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烙印着深刻的红色历史;
作为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之一,这里石山林立,土地贫瘠;
……
位于右江河谷中游的广西田阳县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要摘“穷帽子”,找准“好路子”。近年来,田阳县新农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捆绑式”推进:壮大基层组织队伍,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培植党员模范带动产业发展,有效推动整村脱贫。现阶段,全县贫困人口6.32万人,比2011年减少6.79万人,年均减少1.7万人。
强健基层组织“筋骨”
实实在在练好“内功”
村级党组织是最基层一级组织,其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直接关系农村各项工作的成败。田阳在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的基础上,试水设立屯级党组织——在一些村民小组多、自然屯大,且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自然屯成立屯级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同时,成立多个屯级事务管委会。目前,全县共设村级党委11个、村级党总支部16个、村级党支部129个、屯级党支部170个,246个自然屯成立了屯级事务管委会。
基层组织不但要“强筋健骨”,还要练好“内功”。田阳不定期地对基层组织进行教育培训,每年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班”“创业专题班”等各类培训班20期以上,培训人员超过1500人次,使基层党员干部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增长本领,成为带领一方发展的坚强核心。
县里还完善基层组织报酬长效机制,在职村级定员干部基本补贴每月900—1200元,村定员半额补贴干部每月500元;定员全额补贴的干部,按每满1年增加5元工龄补贴进行累加;年终根据业绩考评给予村干部绩效奖励。对未列入领取全额或半额报酬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每人每月补助50元,对村民小组长和屯级党支部书记每人每月补助50元。
田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建设先行使基层组织为群众服务、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显著提升,新村建设成效大幅度提升。
增强公共服务功能
“农事村办”就地解决
“干部服务到农村,群众办事不出村”。在田阳县,一些偏远村屯的群众办理计生证件、民政低保、新农合等各类事务,可以在家门口的“农事村办”服务站就地解决,再也不用耗时耗力跑去镇里,办事成本大大降低。
近年来,田阳在各村建设公共服务中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缓解群众“办事难”,该县在相对偏远的中心村屯一线设立49个“农事村办”服务站,每个站点均有2名以上固定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定期服务,村干部坐班值班,为群众提供生产、文化、卫生、法律等各类服务。如今,公共服务中心已遍及各村、社区。
通过新建、改扩建、盘活闲置校舍资源、重新装修或增配办公设备等方式,田阳对全县156个行政村、社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标准化建设,基本配齐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设施。每天都有1名以上工作人员在这些场所开展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
基层组织不仅要服务好群众,引导群众自我管理,更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田阳县基层党组织发动干部群众以“投工投劳”方式参与新村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加快了工程实施进度。在大郎屯,基层管委会共组织当地干部群众无偿投工参与新村建设820个工日,共节省8.2万元。
培植党员创业模范
致富一人带动一片
莫文珍是远近有名的“芒果大王”。他通过种芒果实现增收致富后,将宝贵的种植经验传授给其他果农,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实现了“致富一人,带动一片”。
农村脱贫致富,需要更多像莫文珍一样的领头人。田阳大力培植党员创业模范,示范带动新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创业培训、农技指导、资金帮扶等途径,田阳实施党员创业扶持工程,加快农村党员创业步伐,并给予优待服务,下大力气培养成为创业模范。在党员创业模范的示范带动下,大批返乡农民工和在家务工农民纷纷效仿,通过规模种养、兴办企业等带领群众致富,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人。
2013年,该县还设立困难党员创业基金,采取“党费出一点、财政拨一点、社会助一点”的方法筹资,每年筹资不少于50万元。创业基金“循环使用,滚动发展”——无息贷款给有创业需求的农村困难党员,期满后收回,并在下一年用于扶持其他困难党员。2年来共扶持76个农村党员创业,涌现出林春荣、周作光等大批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手。
如今,田阳共有农村经济能人7500多人,平均每个村有50多名经济能人,有效带动了农民奔小康。按照最新扶贫标准,全县现有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2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92元,比2011年增加2592元,年均增长6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