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
——杨朝中同志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5年1月16日)
同志们:
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期间套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安排部署2015年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4年12月21-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期间套开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各省扶贫办主任列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安排2015年工作。会议精神集中体现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工作报告中。
刘永富主任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25号文件的第一年,精准扶贫的启动之年,社会扶贫的创新之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扶贫工作在新的起点上高位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任务可以实现。2014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研究提出了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二是认真落实千万减贫任务;三是全面部署25号文件贯彻落实;四是改革创新扶贫“六项机制”;五是扎实推进十大重点工作;六是稳步推进片区规划实施;七是实施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八是社会扶贫创新取得新成效;九是扶贫宣传迈上新的台阶;十是减贫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实现新突破。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以下安排部署。
(一)打好精准扶贫基础。2015年,重点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倒查、抽查,挤出水分,夯实基础。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都要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落实帮扶政策,实施精准扶贫。研究制定健全干部驻贫困村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职责任务,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不仅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而且要建好用好服务好,切实发挥精准扶贫生力军、催化剂作用。
(二)深化机制创新推进重点工作。认真落实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意见,细化配套措施,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落实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文件;继续探索贫困县退出机制;认真落实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意见,强化省、市级监管责任,指导县级建立项目数据库;研究出台针对扶贫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继续组织实施好扶贫日活动。25号文件提出的十项重点工作都制定了实施方案,要加强与工作牵头部门沟通协调,抓好落实,做到每项工作有分年度目标,有的还要有具体的指标。
(三)实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一是干部驻村工程。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编制贫困村发展规划,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政策。二是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给予贫困家庭扶贫助学补助和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三是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设立风险基金的扶贫小额信贷。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科学编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2015年,对100万居住在不具备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五是电商扶贫工程。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协调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六是旅游扶贫工程。在全国选取2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旅游扶贫工程,2015年先在600个贫困村开展试点。七是光伏扶贫工程。在6个省30个贫困县开展贫困村光伏扶贫试点。八是构树扶贫工程。选择部分片区县开展杂交构树科技扶贫试点。九是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工程。十是龙头企业带动工程。这十大工程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各地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四)继续实施片区扶贫攻坚。一是落实四个责任,推进跨行政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建设项目落地。二是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努力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确定不同片区的区域首位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四是抓好片区已有支持政策的落实,适时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
(五)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扶贫开发力度。编制贫困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实施贫困革命老区扶贫项目,开展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专项行动。
(六)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强化基层和群众参与,做好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探索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监督。加强立项前期工作,将项目细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每个县都要建立扶贫项目库,加强项目实施情况和效益监测。
(七)谋划“十三五”扶贫工作。开展《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开展片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研究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八)加强工作保障。做到“四个加强”:即加强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专项调研;加强督查指导;加强舆论引导、突出宣传正面典型、凝聚社会正能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刘永富主任在报告中最后特别强调指出,新常态和扶贫工作的关系,是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扶贫工作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扶贫系统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化理解,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面临的挑战。刘永富主任要求,新常态下对扶贫开发要有新认识,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扶贫成效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的大局,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在新常态下用新作风、新举措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作为。
二、全面总结2014年工作,坚定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201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中央系列文件精神,坚持片区攻坚和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全年共解决6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超年度减贫任务的15.5%。国务院扶贫办致函称:湖北扶贫开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并推介湖北等7省市主要领导亲自抓扶贫开发工作的做法。
(一)以贯彻中央文件为主线,提升扶贫开发战略地位。中办发25号文件出台后,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对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好两个文件精神,5月中旬,举办了全省扶贫机制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研修班,各地党校和扶贫办也纷纷举办专题培训班,省委党校主体班专门增设扶贫机制创新培训内容。同时,我办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通知,成立宣讲小组,分赴各地宣讲文件精神16场次;湖北电视台及时宣传解读省委12号文件;咸宁市印发《扶贫开发宣传手册》分送到镇、村;恩施州、黄冈市、宜昌市、荆州市在本级党报开辟专栏,刊发系列评论文章和专题报道;十堰市、随州市、黄石市、襄阳市、武汉市、恩施州出台贯彻落实25号文件具体实施方案;黄冈市、孝感市把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纳入全市农村专项改革重点内容;宜昌市、襄阳市自定片区,制定政策措施强力推进片区攻坚。省直各单位按照落实责任分工,制定落实方案,明确了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配套政策。
(二)以规划为引领,高位推进片区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省领导多次深入片区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督办片区项目和政策落地;科技部在十堰市召开了秦巴片区推进会,国家旅游局在恩施召开了全国旅游扶贫工作会议。截至2014年12月底,4个片区预计投入资金1762.6亿元,完成1365个规划重大项目,正在实施2217个项目,省直部门直接投入886亿元,同比增长21%。继续做好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发布试点县五年建设发展报告,开展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估、表彰。定期对试点县重点项目建设、省直部门专项支持政策和定点帮扶情况等进行督办通报。14个省直有关部门向试点县安排政策性专项资金32.24亿元,省直124家单位落实帮扶项目443个、帮扶资金11.7亿元、捐赠物资折款83.5万元、发放银行贷款17.08亿元、协助企业投资1.05亿元,7县市完成重点(大)项目投资845.2亿元。同时,认真做好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协调落实大柴湖振兴发展各项支持政策,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区、大别山旅游共建示范区等试点建设。
(三)以瞄准扶持对象为目标,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兑现省政府承诺,加大推进80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重点县3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投入121770.46万元,已实施项目1481个;启动老区和插花贫困地区50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投入资金21505万元,已实施项目2020个;全省共安排产业扶贫贴息资金10200万元,拉动贷款30多亿元。在300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每村投入专项资金15万元。稳妥推进扶贫搬迁直补到户改革,全年搬迁9555户、38224人。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全年转移培训53819人,超计划7.64%。
(四)以实施一号工程为重点,打牢精准扶贫基础。制订《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在规定时间节点完成贫困识别认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全省89个县(市、区)共识别4821个贫困村、59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4.06%,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审核认定,建档立卡工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档立卡工作,加强组织协调,专题研究部署。从数据质量看,恩施、十堰、荆门、随州、仙桃、宜昌等市州排在全省前列。
(五)以落实驻村帮扶为抓手,筑牢扶贫到户组织保障。省委组织部、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省直机关工委、省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湖北省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截止目前,全省共派出驻村工作队12666个,派出驻村干部24891人,实现贫困村帮扶工作全覆盖。十堰市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驻村帮扶工程,联通精准扶贫管道效果明显。随州市出台了《随州市市直单位驻村帮扶考核方案》,建立平时督查、年度考核、三年验收的考核机制。各级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真心实意帮助,真金白银支持。17个中直单位帮扶15个县市直接投资19382万元。招商局集团五次到蕲春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帮扶资金700万元。大屋幸福新村项目现已全面竣工。国家烟草专卖局定点帮扶十堰市竹山、竹溪两县,累计投入5亿元。国家科技部、铁路总公司投入3000万元解决80万人安全饮水难题,支持郧西县马头山羊等富民强县计划项目26个,支持资金达1673万元。国家铁路总公司积极支持十堰市建设武汉—西安客运专线,投1亿元支持十堰火车站北站场建设。
(六)以开展募捐活动为平台,掀起社会参与扶贫热情。精心制定全省“扶贫日”活动方案,召开新闻通气会、部门协调会抓落实,特别是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在湖北日报分别发表署名文章,掀起了社会扶贫新高潮。同时,向全社会发布题为《10·17,邀您一起来扶贫》的倡议书,协调三大电信运营商发送“扶贫日”宣传短信,开设荆楚扶贫网及“湖北微扶贫”。省直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开展2014年“扶贫日”募捐活动的通知》,开展主题募捐活动,共募集各类扶贫善款6524万元。印发《关于加强“扶贫日”活动募捐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确保募集资金专项专用。
(七)以督办审计整改为契机,增强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向有关市、州、县党政负责人致信,提请各地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会同发改、民宗、财政、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2—2013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整改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全省市(州)扶贫办主任座谈会通报审计结果,部署整改工作。召开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问题整改会议,约谈审计发现问题较严重县(市)的政府分管领导、财政局和扶贫办负责人。召开全省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工作会议暨培训会议,督办审计整改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精细化管理。副省长梁惠玲到会并讲话。二是密切沟通,接受监督。及时向审计部门报送整改进展情况,协商解决整改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向省纪委派出纪工委报送整改材料,全程接受纪检部门监督;两次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对扶贫资金审计问题整改的专题询问。三是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我办修订了专项扶贫项目六个管理办法,印发《湖北省专项扶贫项目监管指导意见》,出台了《省扶贫办扶贫开发工作约谈暂行办法》,对扶贫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全程进行监管。
(八)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扶贫宣传与理论实现新突破。一是高度重视扶贫理论创新。在4所高校和研究院分别建立“三院一中心”,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提高扶贫决策水平。举办“民族地区持续减贫与同步小康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并开通专门网站。推进第三方评估机制常态化,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估和4个片区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开办《减贫与发展研究》季刊杂志,开展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二是着力扶贫重大课题研究。准确把握决策动向,及早调研,超前谋划。扶贫开发与社会和谐稳定、武陵山试验区上升国家战略研究等调研成果获优秀调研成果和发展研究二、三等奖;整村推进“1119”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和省委决策调研成果二等奖,并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发表。精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上报国办,汪洋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一大批课题研究报告在省委《决策参考》、省政府《决策调研》、《湖北政务信息》等上刊发,并被省委、中办专报采用。三是上下联动开展专项扶贫调研。连续6年开展省、市、县三级扶贫开发“三级联动”调研活动,全省扶贫系统共撰写了200余篇调研报告,部分调研成果转化成省委、省政府决策。四是发挥扶贫宣传“造势”作用。2014年,中央媒体报道我省扶贫开发工作100余篇次,省内媒体报道达200余篇次。《湖北日报》头版对扶贫开发机制体制创新进行专题报道,整版发布全省片区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报告,全文刊登了我省扶贫改革的文件,并专门开设“扶贫改革涌荆楚”栏目;湖北卫视在新闻联播栏目中重点报道我省扶贫改革主要内容。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的结果,更凝聚了全省扶贫系统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并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直面困难和问题,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老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适应新常态奋发新作为,确保“十二五”扶贫开发圆满收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用很大篇幅讲扶贫,深刻阐述了推进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并把就业和扶贫开发确定为民生改善工作的两项重点内容。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十二五”扶贫开发圆满收官,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2015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力争稳定解决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有较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围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扶贫开发改革创新。“十二五”以来,我省在推进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文件,仅2014年就出台了9份改革配套方案或实施意见。应该说,顶层制度设计逐步完善,现在的关键是一件一件地抓落实。2015年,在继续巩固完善“六项机制改革”的基础上,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紧研究相关配套措施。会同省委组织部,抓紧研究出台《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和重点县约束机制。同时,修订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制订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58号)的实施方案。二是专项扶贫改革力争新突破。省办已下发了改革创新试验方案,鼓励各级扶贫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和优势,开展扶贫机制创新试点,力争探索出可推介的经验做法。同时,针对项目贷款贴息、雨露计划、扶贫搬迁等专项扶贫审计发现的问题,省办将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县市,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探索符合实际、体现贫困群体意愿、有效发挥政策资金效应的新方法、新途径。三是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我办将会同省发改委启动“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和片区省级实施规划“十三五”重大项目库、贫困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十二五”全省扶贫开发规划评估和4个片区规划中期评估。全省扶贫系统要超前谋划,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重视,将扶贫开发纳入当地“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
(二)围绕精准扶贫战略抓好“一号工程”和驻村帮扶。建档立卡和驻村工作队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两项基础性工作。2014年,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打了一场漂亮的贫困人口识别攻坚战。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把减贫措施的精准实施与贫困人口的定点脱贫相衔接,实现“一村一策、一户一案”扶持,让“滴灌”真正见成效。今后,每年都要对建档立卡数据实行动态调整。鉴于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刚刚结束,还没有落实扶持政策,国务院扶贫办要求暂时对脱贫人口管理不在系统中进行动态“调出”。2015年,建档立卡动态管理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采集2014年度帮扶措施及受益贫困户信息。即对2014年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实施的扶贫项目,实行“产业到户”、“基础设施到户”、“三项品牌到户”的科学分类,作为落实到户扶持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录入到系统。二是采集2015年度帮扶计划信息。即按照2014年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存量放大百分之十,合理安排项目计划,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落实到户扶持措施,信息采集后录入信息管理管理系统。三是采集贫困村、贫困县动态数据。贫困户家庭人员发生变化的要对照《贫困户表》采集信息,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四是继续完善2013年度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数据。主要是对2013年建档立卡中的指标数据进行清理、修改、补充、完善,数据要力争与民政、残联、社保等行业部门数据对接,夯实共建共享“扶贫大数据”的支撑力。此项工作要按照两个时间节点(2015年2月20日前完成信息采集,3月20号前完成信息录入)高质量完成。干部驻村帮扶既是实现精准扶贫的管道,又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纳入2015年整村推进和参照整村推进做法的重点村,必须实现驻村精准帮扶全覆盖。各地要按照干部驻村帮扶要求,突出帮扶重点,制定帮扶规划,落实驻村干部帮扶任务,规范对驻村工作队管理。目前,部分县市没有制定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对此要记录在案,扣减绩效资金分配。各地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检查督办和考核,纠正干部驻村到村不驻村的“走读”现象。
(三)围绕重大项目落地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整合资源,把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这为我们做好片区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攻坚主战场,必须与精准扶贫深度耦合,实现两大战略互为补充、高效运行,发挥减贫最大效应。片区攻坚是“阵地战”,重点要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承接和培育适宜产业上,整合盘活各方面资源,创造有利于“造血式”扶贫的大环境,为精准扶贫提供支撑;精准扶贫也要顺应片区攻坚的总体要求,与片区扶贫规划紧密衔接,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扶到村到户到人政策,通过精准“滴灌”,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对14个片区重点项目进展进行了梳理,我省开工率可达80%以上,完工率可达40%以上,但部分项目开工率和完工率不够理想。为此,片区各县(市)对片区规划项目要认真进行梳理,在编制片区省级实施规划“十三五”重大项目库时实事求是做好调整,不贪大求全,从片区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清轻重缓急,加紧上下衔接,确保规划项目能有效落地。省办将进一步加强和省直各行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检查督办力度,确保“六项机制改革”和“十项重点工作”落实。同时,要认真抓好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大力推进钟祥市柴湖镇振兴发展,切实加强龙山来凤经济协作区、丹淅生态协作区、大别山旅游共建示范区、秦巴山片区十堰市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试点建设,继续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和省重点老区乡镇、插花贫困乡镇连片开发等重大项目。
(四)围绕提质增效实现脱贫奔小康试点预期规划目标。坚持省领导联系制度、定点帮扶制度、牵头协调制度、行业支持和推进工作机制不变,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和“双十比评活动”,并采取召开现场推进会议、分季度检查督办通报、年度组织考核等方式,组织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试点实施七年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为片区攻坚提供借鉴。各试点县要对照规划目标,查漏补缺,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步伐,奋力实现试点工作规划目标。
(五)围绕精准扶贫战略着力培育“1+3”品牌。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了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结合我省实际,我省重点抓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小额信贷、扶贫搬迁的“1+3”品牌建设。一是新启动重点县49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始终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加强整村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和资源整合强度,实施“六到农家”工程。参照整村推进做法,做好省重点扶持的老区乡镇和插花贫困乡镇509个村的扶持工作。二是继续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完善信息化申报手段,简化补贴对象认定程序,建立健全雨露计划扶贫效绩考核评估制度,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能力,帮助贫困户“拔穷根”。三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并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了全国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培训会议。国务院扶贫办提出,2015年全国扶贫小额信贷规模要达到2000亿。据各地上报数据统计,我省2014年扶贫小额信贷规模仅1.28亿,安排贴息资金790万元。按国务院扶贫办要求,今年我省小额信贷规模至少要达到30亿左右,我省的差距还很大。我省将联合有关部门制订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规划(2015-2020),全面启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评级工作,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库与金融机构信息库共享机制,确保贫困户更多地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服务。各地要加强和金融机构协调合作,创新扶贫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探索小额贷款贴息资金与互助资金整合使用办法,降低贫困农户贷款门槛,使贫困户愿意贷款、能够贷款、贷得起款,帮助贫困户“换穷业”。同时,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工作,扶持紧连贫困村和贫困户、履行扶贫责任和义务、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紧密相关的扶贫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四是强力推进扶贫搬迁。放开扶贫搬迁补助标准,实行差别式补助,并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整合搬迁项目,创新安置模式,帮助贫困户“挪穷窝”。
(六)围绕资源整合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社会扶贫蕴藏着巨大潜力,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以开展“扶贫日”活动为契机,加大社会扶贫动员力度,鼓励各类社团组织开展扶贫主题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大社会、大扶贫、大促进的工作局面。认真抓好中直驻鄂定点帮扶工作,督促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鄂部队等开展连县、带乡、驻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加快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快专项扶贫标准化建设,推动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搭建供需对接、高效运转的扶贫爱心信息平台,实现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意向与贫困户脱贫需求对接。落实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国土、金融、财税等支持政策和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扶贫的融合与核爆作用。
(七)围绕弘扬主旋律强化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年度扶贫开发、片区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报告。认真做好“扶贫日”系列宣传活动,办好荆楚扶贫网、湖北微扶贫、湖北扶贫网APP等,搭建社会互助平台。组织媒体专题采访,挖掘典型,在荆楚扶贫网推出“扶贫楷模赞”专栏,组织开展扶贫好新闻评选活动。强化扶贫信息工作,办好《扶贫开发简报》,提高信息质效。
四、强责任严监管抓落实,为扶贫开发工作凝聚正能量激发新活力
进入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进行了新调整。全省扶贫系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在观念、思路上转轨,在责任和监管上着力,在感情和能力提升,点燃贫困群体过有尊严生活的希望,做播撒爱心、不灭良心、展示善心、坚守底线、不逾规矩的天使,为减贫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落实责任,组织领导要到位。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组负主体责任是党章规定的职责。主体责任是必须履行的政治担当。各级扶贫办党组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在我看来,履行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管住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廉洁从政、依法行政的表率;二是强化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和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三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是坚决纠正损害贫困群众利益行为;五是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全省各级扶贫办党组书记要深刻认识到主体责任的内涵,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思想意识。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议事日程,与扶贫开发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清白人、明白人、敢担当的人”,做到“三重一大”问题定期研究,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问题亲自过问。班子的其他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常、长”过问。同时,各级扶贫部门要主动接受纪委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要通过落实好主体责任,编织扶贫“安全网”、筑牢“防护墙”,树立扶贫系统风清气正良好的形象。
2、落实扶贫开发首长责任。一是落实党政领导责任。扶贫开发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要加强党政领导扶贫责任制考核,督促贫困地区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把减贫脱贫的首要任务和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二是落实省直部门扶贫责任。认真严肃做好省直部门年度扶贫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落实好行业扶贫任务。三是落实扶贫部门责任。切实履行好“当好参谋、精细管理、为人记功”职责,发挥好“参谋部”和“智囊库”作用。
3、落实社会参与责任。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和“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事业上有发展”的良好社会扶贫环境。
(二)强化监管,确保“四个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时特别指出:“我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一些扶贫款项被各级截留,挪作他用。扶贫款项挪作他用,就像救灾款项挪作他用一样,都是犯罪行为。”全省扶贫系统要铭记总书记谆谆教诲,对贪污、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切实把监管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抓严抓紧抓实,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1、深入开展“专项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副省长梁惠玲提出的要求,深入开展项目规范管理年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履行责任担当,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确保扶贫资金惠及广大扶贫对象;坚持精准扶贫,落实从严管理,强化项目全程监管,严格项目资金监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提升专项扶贫项目管理水平;坚持强化责任,做到授权明责、履职尽责、违规追责、权责一致。争取省人大开展《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湖北省促进老区发展条例》执法检查,引入群众监督和第三方评估等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效。
2、认真填写扶贫手册。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必须对照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六大类内容,做好专项扶贫到户扶贫手册的填写工作。这将是我们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台账记录,是扶贫到户项目监管的前置性工作,是检查考核的原始依据,务请大家高度重视。
3、落实项目备查。开展项目备查是加强项目监管的基础工作。按照要求,各地2014年专项扶贫项目应在2014年年底前报省办备查,但目前还有部分县未上报,特别是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大多数县市没有上报省办备查,各地要抓紧上报。建立项目库,是选好、实施好项目的前提,是落实扶贫政策措施的载体。今年,各地要把项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好。
(三)振奋精神,强化团队能力。
1、提振精气神。一个团队,必须凝心聚力提精神,为减贫事业打造精神软实力,为干事创业构筑精神新高地。全省扶贫系统必须秉承“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扶贫理念,在思想和精神上实现跨越,燃烧激情,满怀真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打赢扶贫攻坚战。
2、提升学习能力。要常怀“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忧患,大兴求知向学之风、刻苦钻研之风、博学慎思之风,更加注重学习型团队建设,为推动扶贫开发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提升调研能力。继续开展“三级联动调研”活动和机关干部驻村联系群众帮扶工作,今年重点组织对扶贫开发品牌培育与路径建设、片区攻坚投融资机制改革与完善、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与扶贫成效动态监测等重大课题研究,为编制“十三五”规划奠定理论基础。
4、提升执行力。“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扶贫系统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发扬严谨细致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克服 夸夸其谈 、 评头论足 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