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提高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势在必行

29.11.2017  08:18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这一重要举措,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使用“技能形成体系”概念,是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规划了路径。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作出全面部署,为产业工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抓好发展机遇,创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新业绩、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新作为,迫切需要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

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产业工人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经济建设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但更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产业工人承担着义不容辞、舍我其谁的重要责任。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无论是振兴实体经济,还是先进制造业发展,或者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都需要产业工人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作用发挥程度如何则最终取决于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高低。纵观历史和现实,那些实体经济发达,制造业先进,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国家,其无不拥有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当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中国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渡的阶段,对高技能产业工人的要求与日俱增,高技能产业工人供求缺口面临日益扩大的趋势,可以说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强大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也都更加重视为产业工人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发展空间。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对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准确把握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素质面临的新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就斐然,培养了一大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使我国迈进制造大国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调查显示,我国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人数不断增加,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产业工人技术素质显著提升。截至2016年末,全国累计有2358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比2012年增加783万人。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手和高技能人才,多名产业工人荣登国家科技奖最高领奖台和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也存在明显短板。比如,我国高技能产业工人占劳动者的比例不高、缺乏专业培训体系及激励制度等。全总2017年开展的第八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产业工人中无技术等级的比例达72.8%,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达61.3%,有高级职称的仅为4.5%。我国技术工人求人倍率超过1.5:1,高技能工人高达2:1,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缺口一直居高不下。在非公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匮乏。因此必须对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现状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中存在的不适应实践要求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为完成新时代赋予产业工人的历史使命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落实好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新举措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这一重要举措,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使用“技能形成体系”概念,是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规划了路径。

抓住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这个重点。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制定落实支持技师学院建设的具体措施,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技工院校基本办学制度,全面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发挥技工院校的培养基地作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产业工人。要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鼓励大企业自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要坚持与时俱进,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普及和推广,深入分析其对技术技能提出的新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外延,创新培训模式,做到职业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步。

聚焦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难点。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中技术技能的佼佼者,是建设制造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力量。作为“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人才投入多、周期长、难度大,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花大工夫、下大气力。要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逐渐形成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积极举办和参加技能大赛作为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的重要手段,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在比赛中对标先进,在比赛中快速成长,培养锻炼选拔一批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高技能产业工人。

击中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激励这个痛点。要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作用,建立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制定更加有效的表彰激励政策,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激发广大产业工人自觉提高技术技能素质的内生动力,让更多产业工人感觉到有出路、有前途、有荣誉、有地位,拓宽技能成才之路。要大力推进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完善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为依据,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岗位实际,在高技能人才评价认定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利、更大的自主空间,鼓励企业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发挥其在技能创新研发、技术推广交流和技能代际传承方面的带头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