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行动纪实
11.10.2016 17:08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千企帮千村”行动以民营企业和商会为帮扶方,以各地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村企签约共建”为主要形式,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16年9月初,全省各级工商联直接组织签约结对建档立卡贫困村1338个,参与帮脱的商会139家,实施帮扶项目523个,帮扶资金4.8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各地产业扶贫项目的签约资金达30亿元。
精准谋划
实施九大扶贫工程
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行动,帮扶方式是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项目扶贫,主要优势在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省工商联提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专业合作组织帮扶工程、创业就业促进工程、金融扶贫创新工程、“互联网+扶贫”工程、“光彩能人”引领工程、“光彩助力”公益行动、“光彩圆梦”公益行动、“楚商回归”扶贫行动等九大载体,指导民营企业在帮扶方式上精准对接。
企业依据行业特点和帮扶能力,选择适合的帮扶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在帮扶过程中坚持因企、因村制宜,找准双方的共振点,将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与贫困村特色资源、土地、劳动力、生态等有机结合,在精准对接、精准施策上下工夫,努力实现共建双赢。
精准施策
强化对接帮扶成效
抓精准结对。湖北省建档立卡贫困村4821个,贫困人口590万人,“千企帮千村”行动确定了省统筹抓好1000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结对帮扶1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各地结合实际,力争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的任务。按照全国工商联要求,湖北在全省启动使用网上台账管理系统,实时了解全省企业结对帮扶情况,及时准确反映企业在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成绩。
抓有效帮扶。在精准扶贫行动中,民营企业把企业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培育增收产业作为帮扶重点,采取投资兴办企业、支持当地龙头企业、帮扶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途径,帮助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提高生产力,提升附加值,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精准扶贫光给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致富的产业。”恩施鹤峰走马镇鑫农公司董事长周吉然说,公司通过扶持茶叶加工厂、专业合作社、大户,带领村民分片联办基地等方式,这个有着67户338人的木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人均年收入上万元,今年年底将实现全部脱贫。
抓重点突破。将民营企业的优势与贫困县的扶贫需求充分对接,打造一批示范项目、示范村来推动示范县建设。省工商联将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三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重点抓在手上,采取“一线工作法”进行示范,打造统一战线精准扶贫示范点。今年上半年,省工商联与省委统战部、省政协等组成联合调研组,组织民营企业和商会代表到长阳、罗田、蕲春、红安等贫困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与企业家、贫困村和贫困户充分沟通交流,共同协商帮扶工作思路和形式。在长阳,进行了产业帮扶签约和公益项目捐赠,特色种养加、文化旅游等一批帮扶项目落户长阳,企业现场举牌捐赠600万元。在大别山区,省工商联配合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推出了一批精准扶贫的先进典型和有效做法。
精准发力
创新产业带动模式
各级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针对贫困村扶贫需求,探索有效的帮扶模式,真正达到精准滴灌、靶向施策的效果。
主导产业带动模式。在全省,恩施富硒茶、五峰青砖茶、蕲春中药材、潜江小龙虾、长阳高山蔬菜等一批当地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如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当地适合饲养黑山羊优势,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金融支撑、保险保障、企业载体、农民养羊”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恩施州巨鑫公司依托当地高山蔬菜品牌优势,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农民变职工变股民,带动结对村603户贫困户增收。“公司+合作社+大户+贫困农户”模式。通过企业领头、大户示范,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支持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批贫困户参与生产,以保护价收购其产品。如监利县工商联开展“百企联百村、千社扶万户”行动,以民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帮扶方,帮助该县115个贫困村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
能人帮扶模式。一批企业家担任或兼任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把先进的理念、管理引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湖北通路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涛担任十堰市张湾区花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对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建设集茶叶、餐饮、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近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新村,并设立村民救助基金,全部用来帮扶弱势群体。
村企对接联建模式。按照“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双向联动,互利共赢”的总体思路,通过党建联动、发展联谋、环境联建、实事联办,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丹江口市润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蒿坪镇余家湾村结对帮扶,致力于“一基地”“两中心”“三社区”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村内生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达到一体化,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实现一条龙。
商会集中帮扶模式。武汉市养蜂协会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村实际,发展蜂农2万多人,培训蜂农数万人次,养蜂数量达20万箱,年产值超过10亿元,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上海市湖北襄阳商会开展回归工程,积极发动带动在沪的鄂襄企业家回湖北投资、参与扶贫,形成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效应。2015年10月成功组织“精准扶贫襄阳行”活动,共向地处鄂西北的襄阳南漳、谷城和保康三个贫困县捐赠了价值650万元的款物,结对资助10名贫困生,商会还承诺提供1亿元的项目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
精准督导
构建工作责任体系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民企帮扶、社会参与,各级党委统战部、工商联、扶贫办、光彩会共同下发实施方案,从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帮扶方式、实施进度等方面,对各地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给予精准指导。各市、州、县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为全省“千企帮千村”行动提供组织保障。
在横向责任体系上,各单位将行动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安排专门人员、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各级工商联主抓落实,发挥企业和商会的特色优势和积极作用。当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无法完成任务时,及时协调新的企业接力帮扶。扶贫办提供政策指导、政策服务和政策支持,跟踪帮扶进度,将企业和商会的投入情况、扶贫方式、扶贫成效纳入统计范围,协调解决帮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纵向责任体系上,按照“省统筹协调、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要求,把工作重心向市、州、县下沉,督促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全省实行定期通报、定期督导、定期总结,持续推动帮扶工作措施落实。
链 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行动,强调要健全机制,打好“组合拳”,形成合力,对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配套支持,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将有关政策措施摘录如下。
完善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做精“千企帮千村”工程,以“村企”共建为平台,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企业优势,到重点贫困村投资兴业、吸纳就业、技能培训、捐资助贫,确保建档立卡确定的4821个贫困村均有企业结对帮扶。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15〕28号)
建立市场主体、合作组织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产业扶贫资金可通过量化作为贫困户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股份,贫困户可享受分红、打工、技术指导、产业回购等多种收益,对该类经营主体可给予资金、贷款贴息等支持。推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的生产经营和收益分红。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
企业用于扶贫开发事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符合法定条件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其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务部门应当简化办事程序,依法及时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捐赠人定向捐赠的,受赠人和使用人应按照捐赠人意愿安排捐赠财产。
——《湖北省社会扶贫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到2019年力争全省扶贫小额信贷规模累计达到300亿元以上。实现“10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无抵押、全贴息”信用贷款全覆盖。主要用于发展家庭种养殖业、家庭简单加工业、家庭旅游业、购置小型农机具,以及参与当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投资等增收创收项目。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创新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建立与扶持政策挂钩的带动增收责任机制,通过订单采购、委托包干、购买服务协议等方式,建立贫困农户与市场主体共同开发的利益联结关系,使市场主体与扶贫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
——《省工业厅 省林业厅 省旅游局 省扶贫办关于开展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11.10.2016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