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云霄巡查秸秆禁烧 今年焚烧强度同比下降38%
情况逐年好转今年焚烧强度同比下降38%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弦)荆州沙市区老红星路机场,一架P-750固定翼飞机静候已久,即将执行一次特殊的飞行任务。连日来,借助“鹰眼”,省生态环境厅巡查江汉平原秸秆禁烧工作。
秋收后的江汉平原,满目金黄,这里是湖北的粮仓。秸秆禁烧是否有成效,江汉平原向来是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重点区域。
据介绍,产自新西兰的P-750固定翼飞机,具有机动性能好、短距离起降能力强的优点。“一旦发现疑似火点、黑斑,可快速到达指定位置,视野开阔便于判别。”楚天通航公司市场部经理陈力说。
飞行员王崇玖和夏志生走上飞机。他们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准确记录是否有秸秆焚烧痕迹,第三方巡查公司安排双机长执飞。“我们将从荆州出发,途径潜江、天门、宜昌、荆门等地,中途会路过三四个机场。”王崇玖介绍,起飞前两人已做足准备工作,对路径了然于胸。
飞机稳稳起飞,高度维持在300米左右的低空。碧空如洗,云层之下,视野辽阔,丰收的江汉平原尽收眼底。在巡查中,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发现,秸秆禁烧总体良好,对于其中的疑似烟点、黑斑,已精准定位交由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继续核查。
省环境执法监督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每年夏、秋两季严格的无人机、固定翼飞机巡查发现,自2015年我省立法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以来,秸秆焚烧状况逐年好转。经测算,今年焚烧强度同比下降38%。
“做好‘禁’,还只是第一步。”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禁烧是秸秆的“上半篇”文章,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下半篇”文章,方能疏堵结合,真正让秸秆禁烧落到实处。
延伸阅读
盘点秸秆禁烧“六年之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立法禁止秸秆焚烧,湖北全国首创。
2015年5月1日,《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施行。6年来,全省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大面积焚烧明显少了
在去年和今年的11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两次受邀,与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人员一同,乘坐固定翼飞机巡查江汉平原秸秆禁烧状况。
两次巡查都从荆州起飞,飞行超1小时,航程约300公里。记者看到,收割后的稻田,目之所及,一片金黄,除了个别疑似烟点,极少看到大范围火点和黑斑。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全省立法禁烧以来,秸秆露天焚烧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因露天焚烧秸秆导致重污染天气或影响交通等公共安全事件,秸秆禁烧为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今年5月至10月,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第三方无人机公司采用固定翼无人机对全省各地秸秆露天焚烧火点和黑斑进行监测,巡查面积为6.9万平方公里,共发现火点228个,黑斑2286个,火点、黑斑总面积86.1万平方米。经测算,今年的焚烧强度(焚烧面积与巡查面积之比)为12.51,同比下降了38%。
星点黑斑仍然存在
来自省环委会的通报显示,2020年,全省共发现单个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重大火点、黑斑35个。其中,武汉市11个,随州市5个,黄石市5个,襄阳市3个,十堰市3个,黄冈市2个,孝感市2个,咸宁市1个,仙桃市1个,潜江市1个,天门市1个。
因秸秆禁烧不力,部分县市被点名批评。去年,针对随县连续多次出现大面积焚烧秸秆情况,省生态环境厅约谈随县政府。黄石市阳新县、武汉市黄陂区由于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大面积秸秆露天焚烧,省环委会对两地分别予以通报批评。
今年上半年,荆州市因秸秆禁烧不力共问责131人,受理秸秆焚烧案件135件,处罚10.1万元;武汉市打击露天焚烧行为人达194人,其中治安拘留22人、罚款52人、通报批评120人;咸宁市因秸秆禁烧管控不力问责5人,处罚2起,派出所留置教育4人。
近年来,在夏、秋两季收割后,省生态环境厅均组织了严密的无人机和固定翼飞机巡查。监管高压之下,有人玩起“躲猫猫游戏”。据介绍,2019年冬季,全省多地出现了错峰焚烧现象。对此,省生态环境厅明确提示,各地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管控,坚决遏制冬季错峰焚烧高发态势。
综合利用还需多管齐下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每一个不肯“消失”的火点、黑斑背后,都是一片未能得到完全有效利用的秸秆。
“秸秆收储点少,难以做到全域覆盖,企业收集利用的环节多、运距远、堆场大、产品附加值低。”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坦陈,收集成本高、运输时间长、储存难度大,是秸秆规模化利用的瓶颈。
每年,都有6万吨秸秆运进万华禾香板业(公安县)有限责任公司,经加工为禾香板后出售,年产值超3亿元。“一到收割季节,农村的劳动力跟不上,主要依靠机械化收购。”公司行政副总经理胡启朝介绍,明年“消化”的秸秆有望达10万吨。
在近年来的秸秆禁烧排名中,荆州多次全省领先,目前全市已建设96家秸秆收储和综合加工点。“荆州每年产生的秸秆超650万吨,在眼下产业化程度不太高的阶段,就地还田是更为现实的选择。”荆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陈世清说。
就地还田,可形成肥料,但也会增加成本。“稻谷留茬不得高于20厘米,油菜等秸秆留茬不得高于25厘米,高了就容易点火烧着。”陈世清说,这就要求收割机必须带切碎装置。他算了一笔账,带有切碎装置的收割机,不仅工作时间增加,燃料也会消耗更多,每亩地收割费用高出17元。
陈世清建议,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购置先进实用的秸秆收割加工机具;同时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公关和技术研发,用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引领秸秆加工业升级,从而形成秸秆原料的价格优势。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