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该不该强制职工体育锻炼?
为提高机车乘务员健康素养,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不久前,武汉铁路局襄阳机务段出台了机车乘务员体育锻炼达标方案,明确体能测试指标,将体能测试纳入考核,未达标者取消“家庭安全包保”评先资格。力求通过建立健身达标档案,将体能与业绩挂钩、引导机车乘务员主动关爱身体,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职工体育锻炼保障体系。
方案公布后,职工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机车乘务员岗位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工作时间长,本身就很辛苦,下班后属于个人的休息时间,应静心调养,企业没有必要制定强制模式,安排职工的业余生活。
也有的职工认为,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不同,将体能指标进行量化和考核显然不合情理。
还有职工担心,机车乘务员下班后如果参加体育锻炼,会不会影响到日常业务学习,甚至影响到行车时的工作状态。
面对不同的声音,企业认为: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安全的保证,作为铁路特殊的行车工种,机车乘务员的身体状况直接关系着运输安全、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体育锻炼是促进机车乘务员健康行为的重要保证。
据了解,该段2300多名机车乘务员中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员已占到了14%以上,年轻化、多样化的特点,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行车安全。此前,有名机车乘务员在接车整备作业过程中突然感到头晕、胸闷,最后昏迷,被及时送往医院,才未酿成大祸。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针对机车乘务员岗位流动性大、在外时间长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就便、循序渐进”的原则,他们组织休班乘务员每天开展不少于30分钟的健步走、俯卧撑、跳绳等简单易行的健身活动,以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
同时,在驻外公寓和调车点设置机车乘务员健身房,配齐拉力器、跳绳、羽毛球、健康秤、血压计、血糖仪等简易健身器材和健康检测设施,段内职工活动中心增加跑步机、健身车、踏步机等健身器材,全天候开放,为机车乘务员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方便。
该段货运火车司机孙立东说:“自己平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由于缺乏体育锻炼,患有轻度脂肪肝,通过一个多月的体育锻炼,身体明显轻松了许多,开车时精力也充沛了。”
在此基础上,该段还定期邀请健康专业人士开办机车乘务员心理和健身知识讲座,让专家与乘务员面对面进行交流,结合其工作性质传授健康饮食、健康生活常识,引导机车乘务员养成勤锻炼,不抽烟、不酗酒、休息时不熬夜的生活习惯。通过对机车乘务员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适时掌握机车乘务员身体状态,做好上岗前的温馨提示。
在此基础上,段工会组织安全生产成绩突出的机车乘务员携家属进行为期一周的健康休养,充分调动了机车乘务员及家属参加体育锻炼,强健身体保安全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职工主动制定健康行动计划,自觉把体能达标当成上岗的必要条件。
■编辑点评
强制的幸福
●晓燕
报告显示:企业员工在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一系列可能导致慢性病的指标上均普遍存在异常。其中,男性体检异常比例几乎高出女性一倍。
应酬多、喝酒多,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现代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慢性病滋生的温床。预计到2020年将有85%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而70%左右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也将会发生在劳动力人口。
在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占到60%之多。这就意味着,如果能够改变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增加锻炼,收获健康人生将会事半功倍。
行为学者认为,人们大多都会活在当下,不去管未来。在没有得病之前都不太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很难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按计划健身。文中企业出台的强制性措施尽管有些“过分”,但恰恰有效改善了人们的“惰性”,让被动锻炼收获主动健康。
事实上,“员工身心健康是企业的财富”这一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们的共识。调查显示,一个企业对员工付出的直接医疗成本仅占医疗总成本的20%,而大量亚健康状态员工的存在,对企业的业绩影响更大。
加强健康管理,运用疾病预防与控制观念促进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和谐度、情感度和凝聚力,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缺勤率。
如果企业不注重员工日常健康管理和维护,不鼓励和支持员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把员工当“机器”使唤,就会对企业经济发展做“减法”,员工的身心健康透支必将会吞噬企业经济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