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解当务之急 更要久久为功--五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13.10.2015  09: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以“滴水穿石”比喻扶贫攻坚,要求我们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目标明确,矢志不移,也要弛而不息、久久为功。

  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根治贫困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决定》所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是相对静态的。即使我们如期完成了《决定》所提出的“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也不代表扶贫开发工作就此结束。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贫困问题,就必须在实现湖北2019年扶贫攻坚目标的同时,为湖北的“后小康时代”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必须意识到,即使到“后小康时代”,也还会有部分脱贫人口重新返贫,还会有一些因为代际传递和其他原因新增的贫困人口。因此,扶贫开发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将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各方面都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立足当前,就要从《决定》提出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抓起,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拿出精准扶贫脱贫硬措施、硬办法,确保到2019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全部进入小康社会。把握时间节点,兑现庄严承诺,如期向中央交账,向人民交账,这是当务之急、“规定动作”,必须完成、不容有失。

  着眼长远,就要在治本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脱贫的脆弱性问题,斩断贫困之根,确保扶贫效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防止今年脱贫、明年返贫的现象发生。如何做到这一点?一靠加强产业基础,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靠加强教育培训,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靠加强社会保障,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托底;四靠加强完善体制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5年多的时间,时间越是紧迫,就越需要我们认清当下的硬目标和长远的大责任。“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的要求,意味着各地绝对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更不能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以真抓实干、不懈进取去战胜贫困,不负人民期待和重托。(湖北日报评论员)